基于研究性學習理論視角下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
作者:張海峰
發布時間:2020-09-08 15:24: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深化,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逐漸成為高校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改革目標和根本任務。文章首先對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和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概況進行了綜述。其次對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和現實價值進行了解讀。最后重點將研究性學習在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研究,認為研究性學習理論能夠在改革傳統教學理念、輔助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采用實踐教學等方面對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證券投資學 課程改革 實踐教學
面對知識經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創新能力的獲取和實踐能力獲取的需求,也無法滿足社會和國家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1]。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教育界普遍選擇采用更加具有實踐特性的教學方法進行高等教育工作的改革。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便是在這種背景下被廣泛認同和選擇的新型高等院校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模式在與證券投資學課程的融合過程中,能夠逐漸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可以在進行證券投資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2]。培養學生在證券投資學方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經濟學、金融學等專業培養相關領域人才最根本的任務。在證券投資學課程中實施研究性學習,重點在于轉變傳統證券投資學課程中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使證券投資學課程轉變成為具有探究性、實踐性、過程性和開放性等特點的課程。
研究性學習概述
1.研究性學習內涵
教育部(2001)對研究性學習的定義為: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3]。文章對研究性學習的內涵概括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采取主動探索的形式從科研角度對專業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獲取的學習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模式,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知識和經驗,同時能夠在主動探索模式下獲得知識創新的能力,養成進行科研工作所必備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態度。
研究性學習是完全與接受性學習相對應的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主要反映在四方面:研究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及團隊責任感;研究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行為習慣;研究性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及科研探索的動機;研究性學習能夠培養并建立學生終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研究性學習應用概況
研究性學習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被教育界認可并實施,研究性學習已經逐漸被全球教育界采納并推廣。隨著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歐洲、美洲及亞洲多個國家已經逐漸出臺了多種舉措,將研究性學習與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融合[4]。
美國自1996年開始逐漸強調以探究作為主要特征和核心進行科學教育并在國家教育中提倡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及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參與社會實踐的態度及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進入21世紀之后,歐亞也逐漸開始重視針對學生研究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工作。法國的研究性學習模式通常被稱為多樣化途徑模式學習,即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日本主要注重利用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該國學者認為求知欲是每一個學生與生俱來的能力,教師的責任主要在于如何激發和利用學生的求知欲進行符合教學工作要求的活動[5]。我國關于研究性學習的相關研究和實踐較少,學者及相關院校關于研究性學習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真正完全開展和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專業或院校還不多見,需要相關領域學者和各大高校進一步進行推進和實施。
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特點與價值分析
1.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特點
作為我國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備專業證券投資學理論知識、能夠通過專業技術類進行分析并全面掌握證券市場走向和變化能力的專業人才[6]。在該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求學生能夠具備實際的證券市場操盤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證券投資學課程的主要特點有: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單純的課堂教學無法使學生真正實現證券投資的實際分析、操作和獲利過程;課程有很強的創新性,為適應證券市場上不斷出現的新品種及不斷變化的證券市場規則,教師必須及時掌握證券市場動向并創新教學內容;綜合性強,證券投資學需要運用大量的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知識;動態性強,通常受到空間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往往無法及時感受證券市場的瞬息萬變。
2.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現實價值
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現實價值除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滿足我國證券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外,還需要幫助相關專業的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思考經濟社會問題并努力掌握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因此,證券投資學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證券投資學的核心內容,將知識和技能學以致用。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與運作能力,使證券投資學課程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在進入社會實踐工作時熟練地解決證券投資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建議。
3.證券投資學課程應用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價值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證券行業在與世界金融業緊密融合的同時,受到世界經濟影響所產生的波動也越來越大,我國的證券行業發展迫切需要大量具備“實戰”能力的高素質金融投資人才。因此,我國未來的證券投資學課程開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將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性思維引入日常的教學工作,更需要切實保證相關專業學生在進行課程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充分的實踐經驗。而研究性學習理論恰恰彌補了我國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在研究性學習理論的指引下,證券投資學課程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逐漸從“培養具備足夠專業知識”轉變為“培養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重的復合型人才”上來。滿足了證券投資課程對人才培養的最高追求: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按照研究性學習理論獲得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獨立運作能力。因此,證券投資學課程中應用研究性學習理論具有重大的教育價值和現實意義。
研究性學習在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中的發展路徑
1.改革傳統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教學改革的基礎。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之一是改變傳統教育理念并最終影響教學行為。第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從支配者轉型成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幫助者,以學生為核心,利用情境、案例、討論等手段幫助學生自主發現證券投資過程中的問題,掌握證券投資活動中的實際技能和方法。第二,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場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研究性學習模式下,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不再是“你教我學”,而是“師生相長”,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下得到了充分的實現。第三,建立終身參與學習的新思維,學習是一項終身事業,研究性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持續性學習和參與性學習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把證券投資學課程中的每一次教學活動當作不斷提升和創新的過程,推動師生雙方不斷深入探索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應用。
2.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
多元化理論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證券投資學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是實踐教學必不可少的基礎。因此,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也同樣是證券投資學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要做到三點: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案例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對證券投資的興趣和學習動機。二是創設切合證券投資實際情況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探索。三是引入開放式教學法,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進行深度結合,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
3.采用以提高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
證券投資學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時必須進行實踐操作,否則學生難以形成縝密的證券投資分析思維和能力,也不利于學生挖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提高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認知實習,即安排學生到證券公司進行真實實踐,學校應與社會企業積極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一方面幫助學生進行實踐參觀和操作,驗證自己以往所學知識,從而對以后真正的社會實踐有充分的認知和準備,及時在學習中發現自身的不足。二是模擬軟件實訓,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或模擬實訓平臺等進行證券交易操作,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進行證券投資時的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可以在虛擬實訓以后要求學生進行投資分析報告的撰寫及模擬實訓報告,雙向總結自身在實習過程中的任務、目標、過程和心得,從而掌握實踐操盤能力,建立投資分析思維,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
4.產教融合創辦校企合作特色班
引企入校、產教融合是證券投資學課程順利開展研究性教學的另一重要策略。產教融合創辦校企合作特色班,本質上是以實訓中心為平臺,與當地優秀企業或產業商會進行合作,創辦證券投資特色班,形成校企合作培養實踐性人才的新模式。文章建議,在大學二年級時證券投資或金融專業學生具備一定專業基礎后開始通過學生報名選拔產生特色班學員,使這些學生正式進入特色班學習。特色班的教學計劃、教材、畢業論文及畢業前頂崗實習環節均要與合作的企業或產業商會進行共同協商和聯合指導。特色班的學生可以申請參加下一階段的特色班實習計劃,考核通過后大三上半學期按照合作企業或商會的要求進行實訓和學習。大三下半學期由合作企業進行證券投資方面的實踐能力考核,合格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企業工作或進行其他形式的擇業。通過產教融合,實現研究性學習中“養成進行科研工作所必備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態度”的人才培養目標。
結 語
研究性學習是典型探究性、實踐性、自主性學習方式,融入證券投資學課程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的觀念。文章結合研究性學習理論與證券投資學課程對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利用研究性學習模式進行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活動,能夠幫助提升教學質量、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學生的投資分析能力。在利用研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改革時,要掌握好傳統教學方式與實踐教學方式的比例,提升實踐教學的分量。
參考文獻:
[1]葉飛帆:《產教融合: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目標和路徑》,《中國高等教育》2017年第11期,第49-50頁。
[2]袁月:《“證券投資學”教學現狀及教學研究探索思路》,《智庫時代》2019年第13期,第34-35頁。
[3]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2001。
[4]程永文、張亨明:《證券投資學的模塊化教學設計》,《銅陵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第121-122頁。
[5]于麗紅、蘭慶高:《證券投資學課程研究性學習教學理論與實踐》,《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6]林麗娟:《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模塊化教學設計》,《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年第4期,第90-91頁。
作者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