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是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基于對應用型民辦院校的師生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現狀的問卷調查和訪談,本文旨在分析應用型民辦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據師生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需求分析,提出適合應用型民辦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有效策略,為進一步在“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出可供參考的整改依據和方案。

[關鍵詞]課程思政 思政教學能力 參與式教學

基金項目:西安歐亞學院2019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實證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YB008)。

引 言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探索新形勢下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向“課程思政”的拓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大學英語作為高校通識類必修課,所占課時多、學生覆蓋面廣、時間跨度大、授課方式靈活,教材內容符合思想教育的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英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有效地發揮英語課程的協同效應,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課程思政”研究已引起學者的廣泛關注,但是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型大學和高職高專院校,關于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析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現狀和有效策略。師生對“課程思政”的概念是否準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切入點是什么?英語教師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有什么樣的預期?教師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有什么顧慮以及需要獲得怎樣的幫助?帶著這些疑問,課程組對西安歐亞學院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的大一、大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62份。課程組同時對承擔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3份。教師問卷內容涵蓋了學生問卷的大部分內容,旨在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共同問題,使數據更為全面科學。

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1.學生普遍缺乏理想信念、學習動力不足

學生問卷結果表明學生能夠較為深刻地認識到自身普遍存在的問題。72.65%的學生認為學習動力不足;70.44%的學生認為個人努力程度不夠;62.98%的學生認為缺乏思辨能力;58.84%的學生認為缺乏理想信念;27.62%的學生認為過分強調自我;18.51%的學生認為崇拜外國文化。教師認為學生存在的問題占比如下:學習動力不足的占93.94%;個人努力程度不夠占81.82%;缺乏思辨能力占75.76%;缺乏理想信念占60.61%。分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缺乏理想信念必然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和個人能力程度不夠,這與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關。

2.《大學英語》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環節偏少

當被問及《大學英語》課程中是否有融入“課程思政”的環節,78.79%的教師選擇了少部分融入,9.09%的教師選擇了完全沒融入,僅有12.12%的教師選擇了大部分課融入,選擇全部融入的為0人。《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提出,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注重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英語教師要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實現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使英語課程與思政課教育同向同行,最大程度地發揮課程的協同效應,實現大學英語課程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雙重作用。

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充分性

1.師生對“課程思政”的概念理解基本正確

高達93.94%的教師和69.34%的學生認為“課程思政”是一種課程觀,是與通識課、專業課融合的思政教育,42.42%的教師和62.98%的學生認為是“思政課程”的拓展和深化,24.24%的教師和31.49%的學生認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渠道。然而,有3.03%的教師和8.51%的學生認為“課程思政”是普通的思政課,30.3%的教師和23.2%的學生認為是專門的“思政課程”之外的新課程。這說明大部分師生對“課程思政”概念有較為宏觀正確的認識,但不夠全面深入。課程組可以通過集體研討的方式幫助英語教師全面深入地理解“課程思政”的概念。同時,英語教師需要進一步推廣“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避免少部分學生由于錯誤認知而產生抵觸情緒。

2.師生對《大學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持肯定態度

教師是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踐行者,教師對其重要性的認知對于實施課程思政教學至關重要。87.88%的教師和85.08%的學生認為在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比較重要,這說明應用型民辦本科師生對大學英語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需求是肯定的。其次,英語教師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預期較高,87.88%的教師認為當前高校在《大學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會受學生歡迎,有一定幫助;78.16%的教師認為從長遠看《大學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學生將有一定的收獲。只有教師認同了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才能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傳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1.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關鍵因素

大學英語課程課時多、授課范圍廣,英語教師的授課任務比較繁重。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承擔傳授英語知識的教學任務,而且要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問及對《大學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什么顧慮時,66.67%的教師認為教學時間有限,54.55%的教師認為精力有限,57.58%的教師擔心說教并不能解決問題,57.58%的教師不太能夠把握德育教育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60.61%的教師希望得到融入課程的思政元素的挖掘研討或指導,72.73%的教師希望現場觀摩優秀示范課的教學過程,66.67%的教師希望得到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的學習及研討,42.42%的教師希望獲得專項經費支持,獲得專家的指導培訓。

這些數據說明英語教師雖然有種種顧慮,但迫切地希望提高自身思政教學能力。英語教師授課任務繁重,時間和精力有限,加之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不好把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同時給教師提供充分的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的培訓。課程組在做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問卷、訪談的基礎上,建議英語課堂教學改革首先針對某一專業的學生進行一學期的英語課程思政的試點教學,通過實驗班和對比班的問卷、訪談反饋,反思不足、積累經驗,進而通過打造優秀示范課、集體備課、培訓分享等方式由點及面地在全校推廣。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元素的切入點

當被問及哪些思政元素適合體現在英語課堂中,75.76%的教師和72.38%的學生選擇振興中華為己任的愛國意識;81.82%的教師和71.55%的學生選擇追求真理的科學觀;87.88%的教師和71.27%的學生選擇了認真嚴謹的學術態度;84.85%的教師和70.99%的學生選擇了尊師重教的禮儀意識;69.7%的教師和63.54%的學生選擇了愛崗敬業的責任意識;60.61%的教師和47.79%的學生選擇了倫理道德。這些思政元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具體表現,這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深入師生的內心,成為他們的價值追求。

作為一門通識必修課,大學英語教材主題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大學生活、文化習俗、生活哲理、科技知識等,依托這些生動的教學素材,結合時事熱點問題,挖掘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地融入教學。大學英語思政元素的挖掘一定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3.參與式教學是應用型民辦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主要教學方式

《大學英語》課程適合以什么方式融入思政元素?59.12%的學生選擇情景模擬式教學,56.35%的學生選擇講授式教學,49.17%的學生選擇討論式教學;78.79%的教師選擇情景模擬式教學,66.67%的教師選擇討論式教學,39.39%的教師選擇專題式教學,僅有15.15%的教師選擇講授式教學。師生的選擇集中在情景模擬式和討論式教學,這說明師生更偏向于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師生選項的區別在于部分教師選擇了專題式教學,五成以上的學生選擇了講授式教學。對此差異,我們分別對這些師生進行了溝通了解,教師認為講授式類似于說教,不一定起作用,專題式教學比較系統。而學生認為教師如果能結合時事熱點問題或者自身的經歷講述思政元素將對他們會有很大的啟發意義,認為專題式教學過于正式,理論偏多,比較枯燥。

這些調查結果為我們研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提供了思路,我們在英語課堂上滲透的思政元素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并且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我們才能真正發揮英語課程協同育人的功能。在組織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譯和講解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任務驅動、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德育教育有機融入英語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收獲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具體來講,英語教師可以從口語表達的話題設計、講解單詞和短語時所舉的例句、漢譯英和作文題目的設計等多方面來融入思政元素,傳遞正能量,實現價值引領。

結 語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校之本。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通識必修課,在課程思政教育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是目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思政教育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實踐,本文基于對應用型民辦院校的師生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現狀的問卷調查和訪談,深入分析了應用型民辦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據師生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需求分析,提出適合應用型民辦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有效策略,即有效提高英語教師的思政教學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挖掘思政元素的切入點,通過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為“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可供參考的整改依據和方案。

參考文獻:

[1]王卉:《基于泛在學習環境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融入路徑探究》,《教育教學論壇》2019年第1期,第63-64頁。

[2]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

[3]楊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切入點》,《揚州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第98-104頁。

[4]陳誠:《國際德育研究對高職外語專業“課程思政”的啟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第123-128頁。

[5]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

作者單位:西安歐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