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寧波市首屆名校長、寧海中學校長符洪銘,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大學畢業后,服從工作安排,一直堅守在教育教學第一線。期間的收獲與付出,彰顯著其對教育教學實踐及理想的追求;更彰顯著其教育價值指向之所在,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題。

1.培養合格接班人

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這決定了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品格。社會主義方向是教育的方向,也是教育唯一的方向。一旦方向偏了,就要摔跟頭,就必然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符洪銘校長始終堅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也才能發展中國”。因此,他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治校過程中,始終如一地貫穿和傳播著這種信念。

永葆本色,加強紅色教育,也是他重視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他選擇了寧海中學這個近在眼前、易于學生接受的教育案例。寧海中學是浙江省寧海縣黨組織成立的地方,也是新民主主義時期浙江省寧海縣傳播共產主義思想的最重要基地。為了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新中國來之不易和偉大建設成就,他專門策劃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年圖片展。一年一度組織學生到革命老區進行拉練活動,既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精神,也讓學生真切感受紅色文化。

培養擔當精神。擔當精神是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內在要求,也是檢驗學生品行的試金石。一想到部分寧海中學的學子在高校畢業后要返回寧海工作,擁有擔當精神的學生正在或將承擔起寧海當下及未來建設的重任,直接決定著寧海未來的競爭力,決定著這座城市的氣質和性格,他覺得自己肩負的擔子很重。為此,加強擔當教育就成為其辦學的一個重要標識。

2.造就時代建設者

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時代建設者。只有德才兼備、擁有過硬建設本領的人,才能真正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真正為人民服務,才不愧對時代建設者的稱號。寧海中學的義務和責任就是要創造最佳的學習條件,讓更多的寧海縣青年學子進入國家一流高校,學好建設本領,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和社會建設,造福百姓。

建設者的本領如何培養?符洪銘校長考慮須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力來達成,因為學習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否能掌握過硬的建設本領。培養學生的學習力,成為他時刻關注的課題。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力。這種學習力還要持續到整個人生。他常說:高中階段只是人生學習與發展的一個初步階段,更多的建設本領要在以后學習和工作實踐中繼續完善,保持與時代同步。

3.堅定教育發展道路

怎樣走好教育發展道路,是他治校過程中優先思考的問題。他認為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接寧海縣教育實際,高質量發展教育事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的寧海縣青年學子。面對激烈的教育競爭壓力,他以“創全國一流學校”為抓手,啟動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措施,使得這個百年老校永遠保持活力和朝氣,保持一往直前、勇立潮頭的發展態勢。

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離不開教師自身的發展。教師發展的動力源于思想認識。他在學校開展了立德樹人系列活動,促使教師養成“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改革了教學質量評估規則,促成一大批年輕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從而助推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穩居寧波全市前列。

作為符洪銘名校長工作室的首席導師,他也不斷關注著寧海縣校長學員所走的教育發展道路,在指點的同時明確告訴他們:只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念,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靜下心,沉住氣,扎實干事,學校才能有真正的發展和躍升,也才能惠及最廣大的寧海縣百姓。

教育之路是艱辛的,也是結滿碩果的。在此道路上,符洪銘校長走得更為自信,其教育價值指向的魅力更為光彩奪目。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海縣教育局

浙江省寧海縣岔路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