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青少年近視防控建議集錦
作者:孔祥娜
發布時間:2020-09-04 20:32:0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據陜西教育報刊社調查,陜西省青少年近視達到近40%。針對這種情況,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從家庭、學校和社會角度開出近視防控“秘方”。
家庭篇:
據眼科專家介紹,0—6歲是孩子視覺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健康衛生習慣和用眼方式的養成期。因此,家長不僅要防護好學齡段青少年,也要防護好學齡前兒童,確保科學用眼。
慎重選用“視力訓練儀”。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眼科主治醫師何雪菲提醒說:“從現代醫學來看,真性近視是不可逆的,不存在所謂的‘視覺訓練’可以恢復到之前正常的視力。‘視覺訓練’訓練的僅是大腦,只是讓大腦逐漸適應了模糊的圖像而已。孩子接受這類訓練后看似視力變好了,事實上是放棄了規范的防治,甚至經過所謂訓練帶來的高強度用眼,視力會快速下降。”
防藍光眼鏡的作用目前還沒有定論。據了解,藍光實際上分為有益藍光和有害藍光,有益藍光通常指波長445-500納米的波,有害藍光是波長385-445納米的波,有益藍光能增加我們的睡眠,它主要和褪黑素的分泌有關系,能讓我們睡眠規律,還可以調節我們的心情,讓心情愉快。并且檢驗鏡片是否具有防藍光效果,不能簡單依靠銷售人員的一根藍光筆。陜西省眼科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眼科醫院副院長張紅兵博士認為,防藍光眼鏡從機理上來講,對眼睛刺激性比較強,通過過濾一些藍光,對眼睛起到保護作用。但這些是純理論上的,臨床上還沒有得到驗證。
“神奇”的護眼燈,實際上并不神奇。所謂護眼燈,與普通的照明工具并無太大差別,其主要賣點是“無頻閃”,這種無頻閃實際上是高頻閃。高頻閃的燈光看似比普通燈光柔和,讀書時眼睛感覺不那么累。但是高頻閃不等于無頻閃,長時間使用同樣會感到視覺疲勞。天津市眼科病院視光中心主任李麗華認為,適合的照明不會引起視力疲憊,所以選擇“護眼燈”是需要的,但不等于一定要昂貴的專用護眼燈,其實無頻閃的白熾燈就可以。最好的照明應是整體用熒光燈照明,再加上臺燈。臺燈用35-40瓦的白熾燈膽,弱黃光、頻閃低光源,最好可調光,臺燈放在寫字手的對側,視線以下。
長期使用眼藥水會破壞眼睛的防御屏障。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視光中心與屈光手術中心主任吳捷博士介紹,常規眼藥水含有防腐劑,長期大量使用會破壞眼里由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組成的防御機制,導致酸堿ph值破壞,正常菌群混亂。另外,外敷護眼貼幾乎沒有實質功效。緩解眼睛疲勞的最佳方法是閉目休息和遠眺。
眼保儀會產生副作用。北京同仁醫院驗光配鏡中心主任唐萍表示,從短期來看,一些使用護眼儀的用戶會反饋看東西清晰了、舒適了,這種情況的確是客觀存在的。這些產品確實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通過按摩也能起到讓肌肉放松的作用,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近視的成因很多,睫狀肌緊張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這種方法不可能“包治百病”,但如果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作用就很微弱了。護眼儀對假性近視有暫時的緩解效果,但不能消除或改善已經發生的真性近視。唐萍建議,可以通過自然地做眼保健操、遠眺、穴位刺激按摩等方法,防止假性近視向真性近視發展,并不一定要借助眼保儀,以免產生副作用。
學校篇:
當前,眾多教育界人士呼吁提高視力在健康評價體系中的占比,加強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督力度,讓愛眼護眼工作常態化、多樣化。
學校層面,應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嚴格控制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每天給孩子布置適量的勞動實踐作業,以確保學生勞逸結合、全面發展。
堅持眼保健操等護眼措施、開展戶外體育運動、用眼習慣養成等方面。實行學校領導巡查、值周學生檢查賦分、納入教學常規考核制度,蓬勃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每天20分鐘早操、30分鐘大課間、每周體育課(一二年級每周4節,三至六年級每周3節)從不間斷,每月一次大型體育競賽活動,每學年舉行體育節和運動會。體育社團和鍛煉隊一年堅持訓練。學校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每學期開展一次學生的視力檢查,建立學生健康成長檔案。另外,電子屏越大,對眼睛傷害越小。行業人士建議相關教育IT公司在開發學習類APP時,在技術上實現手機對電視的直接投屏。盡可能選擇屏幕分辨率較高的、防眩護眼的液晶屏。
教室在建筑之初應按照《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進行設計,全部安裝專業護眼燈,墻壁、課桌以淺綠色為主,采用升降式桌椅,每周換一次座位。燈具的維護系數達到0.8,定期擦拭窗戶和燈管,教室墻面應保持干凈,照明燈具每月擦洗一次。教室采用單側采光時,光線應自學生座位的左側射入,教室窗地面積比不應低于1:5。自然采光達不到要求時,應用照明進行補充。燈管應采用長軸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為控制眩光,不得采用裸燈,燈管懸掛高度距桌面不應低于1.70m。讀書學習的臺燈色溫不宜超過4000K。
社會篇:
孩子眼睛如有不適,怎樣判斷情況?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魏文斌認為,鑒別真性近視與假性近視,最可靠的方法是散瞳驗光。即,使用睫狀肌麻痹藥放松調節,使睫狀肌完全松弛后,再查視力及驗光,若散瞳后視力仍不提高則為真性近視,視力提高則為假性近視。該方法需要醫院就醫,遵醫囑每日點藥2次,連續3天后再次就醫驗光。
如遇以下情況,建議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及時就診:中重度眼外傷,如化學燒傷、熱燒傷、眼球破裂傷等;眼紅痛伴視力明顯下降,這種情況可能是角膜炎、青光眼、虹膜炎等眼內炎癥;無痛性視力驟降,如突然出現無明顯原因的視力驟降、固定的眼前黑影且逐漸擴大等。此外,如果兒童的眼睛紅癢,不斷揉眼,要警惕是否是過敏性結膜炎,發現兒童歪頭視物,頻繁瞇眼擠眼等異常情況,應該仔細觀察,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學齡前兒童沒有過多的學習壓力,應盡量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看動畫片的時間每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1小時。家長也應起到表率作用,盡量少使用電子產品。學齡前兒童預防近視還應做到:保證10小時以上的充足睡眠;均衡營養,不挑食偏食,不暴飲暴食,少吃糖,多吃蔬果,每天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選擇合適的室內活動或游戲,如原地跑、廣播操等。
近視是否可以延緩干預?戴眼鏡加深近視度數這種論斷沒有科學依據。近視是不能自愈的,且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中有一部分為高度近視和病理性近視,是致盲的重要原因。青少年近視治療最關鍵的目的是阻止其發展為病理性近視。因此一旦確診近視,就應干預,建議大于100度開始佩戴眼鏡。網上流傳的近視度數低的孩子度數加深等現象,是近視度數的自然發展。這不是因為戴眼鏡造成的,而佩戴合適的眼鏡就是延緩這一過程最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
預防近視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王斌說:“復課之后,對于孩子們的近視防控還是要做到‘戶外120分鐘’的原則,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同時也要確保錯時、錯峰,增加學生體育活動的距離。”多項研究均已表明,戶外活動是預防近視的最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