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也應該體現“學本”思想
發布時間:2020-09-03 10:43: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大中小學不能按時開學。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政策指引下,各地中小學校全面開啟了線上教學模式。筆者作為一名基層教研工作者,對區內各學校的線上教學情況進行了督導。線上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實驗,在具體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觸發了我的思考。
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把教師和學生分別定格在了若干空間,或多或少缺少了線下教學師生的交流和對話、教學問題的合作和探究、教學成果的展示和生成等。但“教師當麥霸,學生當聽眾”的教學顯然是有悖新課改精神的。師生空間分離的問題無法改變,那就從時間的方面想辦法,優化線上教學策略。近年國內外比較流行的翻轉課堂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它充分體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教”的“學本”思想。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不妨從課前、線上、課后三個時間段入手,體現“學本”思想,構建優質高效的線上教學模式。
一、課前導學,先學后教
課前關鍵要做好兩個字,“導”和“學”。“導”就是教師給學生設計導學單,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架,明確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提供必要的學習提示和拓展材料。導學單的問題設計不能太難,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有學習的收獲感。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微課視頻。微課是對重點、難點、疑點知識的講解,要短、小、精、悍。
“學”是學生閱讀教材、觀看微課、完成導學任務。學生依托導學單,通過觀看微課對知識點有所掌握,并在教材中批注不懂的問題,以便線上教學集中解決。課前導學是一種任務驅動式的自主學習,從學生的學出發,讓“學”走在“教”的前頭。疫情期間的線上同步授課讓師生空間分離,但先學后教可以讓學生在空間分離的前提下,實現時間分離。這樣學生的學習更具自主性、靈活性,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
二、線上解疑,以學定教
線上教學不是教師利用PPT直播(或播放錄好的微課),學生居家觀看。這樣的教學,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師生沒有互動的機會,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線上教學關鍵要做好三個方面:了解學情、重點講解、互動交流。
了解學情。基于學情,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教師要查看學生課前導學單的完成情況,收集學生的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點,然后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制作PPT。教學設計要有層次性,關照全體學生;要有針對性,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重點講解。教師線上教學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即講重點、難點、易錯點,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要針對收集的問題精講精練,觸類旁通;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舉一反三。線上教學中,教師要啟發性地教、針對性地教、創造性地教和發展性地教,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向深度學習、積極學習、獨立學習。
互動交流。教學不是灌輸,而是幫助學生與教學內容展開深層的“對話”。線上教學不能一言堂,也要給學生話語權。直播教學中,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思考不出來時,要給予恰當的點撥,引導學生線上討論;學生有了想法后,要給學生發表觀點的機會。不管哪個教學直播平臺,都有“討論區”,學生可以在上面討論交流。這樣線上教學也就有了生成。釣勝于魚,線上教學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基于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讓每一名學生實現最優發展,這就是以學定教。以學定教才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真正體現教學是為了學生主體的發展的要求。線上教學,教師只有摒棄以案定教、以教定教,做到以學定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
三、課后鞏固,順學而教
課后是一個教學內容學習的第三個時間段,主要包括教師課后作業的設計、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教師課后作業的批改與輔導。課后作業的設計要立足減輕學生的負擔,不是越多越好。作業要精細化,有層次性。設計基礎性的作業,適合所有學生鞏固所學內容,設計提高性的作業,適合中上等學生選擇性完成。疫情期間學生一直居家學習,作業要生活化、有趣味性和實踐性。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基礎性作業,適當選擇提高性作業,并在規定時間提交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及時在平臺上批改作業,進行簡要的言語激勵;對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分類梳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利用直播平臺,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做到順學而教。
線上教學對于一線教師是一次新挑戰。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多學少教的“學本”思想入駐大腦。要學會解放自己,該出手時才出手;懂得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線上教學對于一線教師也是一次新機遇。教師要在實踐中研究線上教學,改進線上教學,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專業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