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了解寶雞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使用情況,及時研究和解決統編教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開展了全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使用情況專項調研活動。調研組先后深入渭濱區經二路小學、清姜小學、高新區高新一小等5個縣區9所直屬校聽評課36節,查閱資料445卷,開展師生座談、問卷調查700余人次,全面了解縣區學校統編教材使用情況。隨后,我們又發放教師調研問卷1000余份,按照調研提綱,對寶雞市各縣區、學校統編教材使用情況開展了調研,共收回教師調研問卷1000余份、縣區調研匯總材料7份、學校調研匯總材料12份,基本對全市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使用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將調研基本情況報告如下。

一、 統編教材使用基本情況

1. 使用情況

寶雞市原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千陽縣、隴縣、麟游縣、太白縣、鳳縣等五個山區縣2016年秋季從一年級開始使用統編教材,原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金臺區、渭濱區、陳倉區、高新區、鳳翔縣、岐山縣、扶風縣和眉縣八個縣區2017年秋季從一年級開始使用統編教材。2019年秋季,隨著統編教材在全國的統一使用,寶雞市原只有一至三年級使用統編教材的五個山區縣,從四至六年級也開始使用統編教材;原只有一至二年級使用統編教材的市區、平原縣八個縣區,三至六年級均開始使用統編教材。截至目前,全市十三個縣區小學一至六年級全部開始使用統編教材。

2. 課時開設

從調研情況看,各縣區、各學校基本能夠按照國家課程開設標準開足課時。小學一、二年級基本能保證8~10課時,包括寫字、說話寫話;三至六年級就能保證開設7~8課時,包含習作課兩課時,保證了教學任務的落實。

3. 研培情況

全市十三個縣區均能夠按照省市有關培訓工作的要求,組織骨干教師參加省市組織的統編教材集中培訓和教育部組織的網絡培訓學習,并能組織好縣區統編教材培訓。部分縣區能組織教師開展統編教材教學研討活動,引導教師正確使用統編教材。麟游縣能通過組織教師觀看名師錄像課、組織名師分片區巡回示教等方式深化研培活動,千陽縣通過聯片教研破解統編教材使用難題。大部分縣區直屬校能圍繞統編教材教學開展教材解讀及教學研討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實效。

從聽課和座談情況看,教師對統編教材教學研究熱情較高,對教材編寫理念和編寫特點基本認識到位,課堂教學中能夠落實語文要素和適時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要求。

二、統編教材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

根據調研情況,將教師在使用統編教材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梳理如下:

1. 教材內容編排和學生學習適應性方面有落差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學期安排先識字,再學拼音。實際教學生字時,存在學生不會拼音而讀不準字音的問題,給生字教學帶來困難。教材安排拼音教學內容過多,識字量、寫字量較大,教學時間短,對初入學的“零起點”孩子來說,學習難度偏大。中高年級課文中出現的個別生字既不在識字表,也不在寫字表,文中卻未標注拼音,造成學生閱讀困難。教師普遍反映,統編教材各年級教材內容容量大,部分課文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花的學校》,內容抽象,篇幅較長,導致中等偏下的學生理解較為困難。除了諸如此類的共性問題外,還有一些個性問題。如教材安排的 “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板塊內容,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怎樣提高閱讀興趣、閱讀量?教材中安排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等拓展性作業如何獲取資源、有效落實?等等。這些均反映出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學習適應性之間的問題。

2. 教師對統編教材教學目標及內容把握不準

部分教師對統編教材的編排體例和特點理解不到位,導致不能很好地把握小學段整體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去開展教學,教學重難點把握不當,有偏離教學目標的現象存在。尤其是特殊的閱讀策略單元教學,教師不能準確把握能力訓練和理解內容的關系,導致教學目標的達成大打折扣。教師對精讀、略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閱讀教學體系把握不準,統編教材強調加大閱讀量,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無法保證質量和數量。比如課外閱讀中的“閱讀鏈接”運用時機如何把握,對教材“雙線并進”教學思路的落實還需要時間適應。部分教師反映,課堂教學中對“雙線目標”的落實上常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再者,教師普遍感到,教材核心素養“隱在”體系過于含蓄,不清楚怎樣教學才能落實體現核心素養的知識點、能力訓練點,才能真正體現教材的編寫意圖,實現課標的要求,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的確還存在摸不透、吃不準的情況。

3. 補教缺學方法策略較為匱乏

原使用人教版的五個縣區的五、六年級直接過渡到統編教材,涉及與原人教版教材的銜接過渡;原使用北師大版的八個縣區的四至六年級直接過渡到統編教材,涉及與原北師大版教材的銜接過渡。當前的五六年級學生,雖已初具獨立閱讀能力,統編教材對閱讀方法也有明確的提示,但由于這屆五六年級學生未接觸一至四年級統編教材,因此對三四年級教材中的閱讀策略漸進性缺乏系統性了解,在過渡銜接上存在一定的盲區。再者,中高段習作教學也存在斷層現象。在做好與北師大版、人教版教材的銜接過渡方面教師普遍感到無所適從。

三、使用好統編教材的幾點建議

1.提高教材的普適性

希望修訂教材時,盡量結合教學實際,能考慮六歲“零起點”孩子的入學水平,將拼音單元由兩個單元變為三個或者三個以上單元,對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明確標記,該標注拼音的注上拼音的問題,便于學生識記。減少課文編寫容量,適當降低教材難度,刪減一些內容偏難、篇幅過長的課文。盡量能夠考慮農村偏遠地區學生的閱讀實際,選編一些能激發其閱讀興趣的內容,從教材的普適性上作適當考慮。

2.繼續加強統編教材培訓

希望市縣兩級教育部門定期組織統編教材培訓,縣區學校要組織教師利用國家網絡平臺開展全員網絡培訓,讓教師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編寫體例和特點,以便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做到集中培訓和個人研修相結合,尤其要把個人的研修學習和日常教學相結合、教學和反思相結合,不斷積累,提高自己對統編教材的理解水平。

3.開展教學調研和研討活動

各縣區教研室要針對教師教學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開展調研指導活動,要深入教學實際聽課評課,座談了解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圍繞共性問題,通過集體備課、骨干示范,研課磨課等形式的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破解教學難題,引領教師正確理解和運用統編教材。另外,各學校也要積極開展統編教材教學教研活動,一是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時間開展主題教研,解決統編教材教學中的問題;二是開展統編教材公開課活動,將統編教材賽教、研討等活動納入常規教學,引導教師鉆研教材,熟悉教法和學法,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4.做好教材銜接過渡

原使用人教版教材的縣區在教材過渡銜接方面相對容易些,原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縣區,由于和統編教材編寫體例的差異較大,在知識的銜接方面困難相對較大。學校應作統籌安排,組織中高段語文教研組梳理學生缺學知識內容,選擇恰切的策略和時機組織學生補學相關內容,以實現教學內容的自然過渡和有效銜接。

附: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使用情況調研提綱

1.統編教材1~6年級課時安排情況。

2.縣區、學校教師參加統編教材培訓情況。

3.縣區、學校開展統編教材教學教研活動情況。

4.統編教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困惑有哪些?

5.對使用好統編教材有哪些好的意見和建議?

作者單位 寶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