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教育 用心感動
作者:陳紅玲
發布時間:2020-09-03 10:06:1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后進生”就是素質發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對滯后的學生。面對這些學生,老師和家長往往持冷漠放任的態度,對他們不抱多大希望,久而久之,這些同學身上就被人們貼上了各種負面標簽,不但沒有前進,反而更加退步了。事實證明,教師只要改變心態,找準后進生落后的真正原因,并給予積極的正向鼓勵,后進生是可以轉化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對動物學習行為進行研究時曾設計完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并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后,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并找到食物。這種效應是否會發生在人的身上呢?羅森塔爾教授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 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其實,羅森塔爾教授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盡量避免帶著功利、急切的心態對待學生。對常犯錯誤的學生,我們心里總有一種莫名的期望,那就是期望通過一次或者幾次說教、懲戒就能立竿見影。如若反復地折騰和教育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再面對學生同樣的問題時,就感覺黔驢技窮,心態逐漸失衡。這時,教師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心態就容易走偏,甚至由于處理不當,讓自己處于很被動、尷尬的局面。因此,在面對有問題的學生時,老師應該多一些平常心,多一些耐心。“教育并非都是一蹴而就的”,這種意識要讓它常駐我們教育者心中,因為我們多一些等待也未嘗不可,這也是對生命、對教育工作的一種敬畏。
教師在面對后進生的教育方面,眼睛里要能容得下沙子,要用耐心和時間去感化這些孩子。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這類孩子也都有他們可愛的一面。我們如果能多站在他們的立場和家長的立場發聲,不讓這類孩子覺得被孤立、被拋棄,他們可能會給我們展現出另一番面貌。
筆者所帶的班級里有一位同學,心性膽怯,做事拖沓,且毫不注意個人形象,完成作業速度緩慢或不完成作業……總之,問題多多。其經常被同學嘲笑欺負,被老師批評指責,久而久之,這個孩子開始變得很懦弱、不自信,作業完成情況愈加糟糕。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后,往往藏著一個問題家庭。這是一個自小就缺乏關愛的孩子。于是,當他被同學嘲笑欺負時,我給他注入面對這些問題的勇氣和陽剛之氣,同時教會他如何維護自尊;當他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時,我會指導其同桌幫助他收拾,同時手把手教他如何整理自己的書本等;當他作業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時,我及時聯系科任老師、家長和同學,從側面共同幫助他,采用減輕作業難度、培養學習慣等方式,讓他對自己更加有信心。經過一學年的努力,這個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他變得陽光、自信、整潔干練而富有朝氣。
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否能成功地被學生捕捉或接受,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但是有時,由于教師不注意方法或細節,傳達出的愛卻走了形,往往不能讓學生接受,甚至無意中對孩子表現出的消極或負面情緒,往往會深深印刻在他們腦海里,因為這是他們最為直觀的感受,他們還做不到換位思考,不懂得站在老師、家長的立場思考問題。這時,孩子可能就會對老師的情緒、行為等產生誤解。因此,對待后進學生,最好的狀態是保持一顆平常心。
教育本身就是一項系統工程,而我們老師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明的教育者面對問題學生,總會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用良好的教育心態給他們貼上一個積極的標簽,幫助他們一起面對成長中的波瀾與坎坷。
作者單位:大荔縣洛濱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