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線教師對新的課程理念已逐步理解并應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然而,通過課堂教學觀察發現,很多教師對于新的教育理念認知往往只停留在表層,而教育行為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轉變。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們通常把“觀念”當成“知識”直接灌輸給教師,而忽視了觀念轉變的實踐過程。事實上,觀念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經過教師對教育教學的觀察與思考、實踐與反思來推進。實踐證明,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進行小課題研究是轉變課堂教學行為的一個有效抓手。

那么,什么是小課題?教師如何做小課題?

一、小課題的定位

小課題又叫微型課題,是指教師以自身教育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自我經驗提升做為切入點,吸收各種有利于解決問題的經驗、技術和理論,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較短的時間內加以研究,探尋問題解決和經驗提升的課題研究形式。因此,小課題研究是解決教師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并總結經驗,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貼近教學、貼近現實,實實在在,真研究、真討論、真實踐的過程,因而常常又被稱為草根研究。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即研究課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動即研究過程,教師的成長即研究成果,以簡化復雜的課題研究程序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教師初步具備研究能力。

二、小課題的特點

小課題不同于規劃課題,其目的是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素質,選題偏重微觀的教育教學困難,研究方法重在行動研究,研究成果主要用于解決個人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其影響力涉及面較小。據此,小課題研究具有以下特點:

1.周期短。一般三個月、半年、一年,最長不超過一年半。

2.切口小。這里的小是相對于規劃課題、重點研究課題這些中觀的、宏觀的課題研究而言的,但也不是細小的、即時產生的問題,而是從研究視域、論域、切口、角度等方面來說比較小而已。

3.自主靈活。課題的選擇、研究過程、研究成果的呈現自主選擇,靈活多樣。

4.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課題立足于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其研究結果再直接被應用于參與研究的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從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同類型問題。

為了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每兩年開展一次小課題申報研究工作,通過撰寫課題申報書、課題研究過程跟蹤指導、課題研究成果匯報等來提高教師教育研究能力,下面就西安市小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注意事項進行分享。

三、西安市小課題的研究步驟

選題—組建團隊—開通博客—撰寫立項申請書—上傳開題、中期、結題報告—回復專家評論—上傳研究過程資料和成果—整理小課題研究檔案袋—準備優秀結題陳述。

四、西安市小課題研究注意事項

1.選題一定要與教學有關。問題是研究的開端,沒有問題,就沒有課題,但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成為課題。要研究的課題,是尚未完全解決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同時,其范圍是明確的、是研究者“想做、該做、能做”的與個人教學有關的問題。選題一般從自身困境中尋找問題、從教學情境中捕捉問題、從人際交流中發現問題、從學生生活中尋覓問題,并用準確、規范、簡潔的語言進行表述,如“減輕小學生數學課業負擔的調查與分析研究”“提高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目標制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等。

2. “立項申請書”的撰寫一定要符合要求。“立項申請書”的撰寫一般就兩個問題:選題緣由和研究設想。選題緣由從主觀因素“我為什么做”、客觀因素“研究現狀如何、我決定從哪里開始研究”去思考。研究設想包括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安排(時間段、每個成員的研究任務、預期的成果呈現方式)。

3. 上傳開題、中期、結題報告一定要按時。要根據西安市教科所規定的時間節點按時上傳開題、中期、結題報告,以便于指導專家及時掌握研究情況和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對于指導專家的評論要及時回復,與專家多進行互動交流,以保證課題研究目的的實現,個人研究能力的提高。

4. 上傳研究過程資料和成果一定要勻速。課題開題之后,要根據研究安排,在每一時間段及時上傳研究過程的資料和成果,邊研究、邊思考、邊上傳資料,切忌到結題時集中上傳研究資料和成果。

5.結題時整理小課題研究檔案袋一定要全。為了幫助老師們進行研究成果的提煉,西安市小課題研究在結題時會提供課題研究結題申請表,老師們根據此申請表的項目逐項整理資料,形成個人資料袋。老師們在從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課題研究過程進行整理與反思中,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師研究能力的同時促進個人專業的成長。

作者單位 西安市雁塔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