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把“身心健康”作為學校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的著眼點,從創建“量力而為、人文關懷和激勵鼓勵”相融合的隊伍建設環境入手,著力為教師營造公平、舒心、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態”工作環境。

科學分配工作和任務,是營造公平工作環境的重要前提。管理者應站在學校和教師持續發展的高度,在充分考慮每個教師個體的年齡情況、健康狀況、個性特點、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和發展潛能等因素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整體工作需要和各個崗位的實際需求,堅持“量力而為、注重能力、揚長避短和促進發展”的分工原則,統籌規劃工作崗位分配方案,科學分配每一個教師的工作任務,合理制定其工作目標。這有助于教師在正確認識自我、檢驗自我、戰勝自我的基礎上超越自我和發展自我。

構建和諧、自然的工作關系,營造體現關懷、互助的愉悅工作環境,是凝聚團隊合力、提升教師工作愉快感和健康指數的核心要素。在學校的管理實踐中,往往因為管理者工作處理不當,或因教師對工作任務理解不到位,或因其同事關系、師生關系處理存在問題,而出現工作中扯皮、推諉、疏漏和失誤等現象。因此,管理者應把構建和諧、自然的工作關系和關懷、互助、包容的人際關系,作為優化教師管理的一個重要著力點,要依據每個教師“性格特點”和“接受能力”,既從業務上給予可行與有效的幫助,使他們在愉悅的狀態下開拓前行;又從處理好工作關系、同事關系和師生關系等方面適時給予必要的引領,引導和幫助他們構建和諧、自然、團結互助的人際關系,同時在家庭生活、心理疏導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盡可能地給予人文關懷,著力營造有助于教師專業成長、有利于教師身心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科學的激勵和鼓勵措施,是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動各個層次和各個崗位教師持續前行的驅動力。學校開展的各類評優和獎勵活動,能有效調動部分教師的積極性,也為其他教師樹立了榜樣,在學校管理中發揮了一定的導向作用,但是在評優、獎勵活動過程中,或因數量、工作崗位等條件的限制,或因一些不可完全量化和準確界定的模糊原因,或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會出現這樣的不公平或那樣的不完善,致使部分工作認真但未能當選的教師或多或少產生一些心理失衡、情緒消沉和精神疲倦等現象,這既不利于各項工作的持續推進,也不利于教師間的團結與合作,更不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

事實上,絕大多數教師都愿意把自己的工作干好,都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成就、受學生敬仰、贏得廣泛認可的優秀教師,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與已評選為“優秀”或“先進”的教師同樣盡職盡責,為學生、為教育默默奉獻著,他們的付出未必比別人少,做出的綜合貢獻也未必比他人少,然而可能由于崗位原因、評價方法原因、個人性格原因、其他客觀原因而未能“被選”。

實踐表明:要消除考核和評優中存在的這些不利因素,充分發揮激勵鼓勵機制的引領功能,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突破。一是要立足于學校和教師持續發展的高位,構建常態性和顯著性并存的多層面、多維度、多元化、廣視角的考核評價體系及引領性、鼓勵性和關懷性相融合的激勵機制。二是要適時、適當獎勵業績顯著者,使他們的示范作用和引領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三是要激勵在平凡崗位上的默默奉獻者,為他們的健康發展不斷加油助力。四是要關懷那些或受主觀因素影響,或者因客觀原因制約,在工作上暫時還存在“問題”或“障礙”者,要認真傾聽他們的合理訴求,站在他們的位置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想他們的困難與困惑,既要誠懇幫助他們分析和探尋產生障礙及問題的原因,引領他們探求排除障礙、解決問題和困難的思路與方法,又要勇于對他們工作中成功的方面和取得的成績給予客觀的、積極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還要用激勵的策略提升他們的精氣神,鼓勵他們以健康的心態、良好的狀態和進取的精神在平凡崗位上開拓前行。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