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陣地建設
作者:趙朋輝
發布時間:2020-09-01 10:39: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這一重大舉措,是構建新時代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融合發展的重要教育培養理念,開啟了勞動教育在全面育人體系中的新篇章。
當前,在激烈的選拔考試中,教育發展還存在“唯分數論”“唯學分論”“唯升學論”的思想傾向,學生的勞動教育占比較少,勞動教育逐漸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加之,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不夠,一些學生不愿勞動、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甚至不尊重勞動果實、不尊重勞動人民,導致了動手能力差、抗挫能力弱、缺乏感恩感激之心等一系列問題,在面對復雜社會的生存挑戰中,部分學生缺乏勞動的一技之長,實踐與理論相互脫鉤,往往采取躲避、逃避等消極的方式來應對現實生活,出現新時代的“高分低能”“巨嬰”現象。因此,要加快新時代教育發展,培養新時代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勞動教育正當其時。
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基本途徑。勞動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第一目標,要全面發展勞動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日常培養、學校教育的課程設置、社會教育的實踐融合以及地方政府的導向引領,只有家庭、學校、社會、政府這四者緊密協作,環環相扣,才能真正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最終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體系。
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庭也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把勞動教育貫穿到家訓、家規、家教之中,帶頭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要把勞動教育作為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良好行為習慣。家長要堅持把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家庭勞動行為日常化,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勞動實踐機會,讓孩子掌握洗衣、疊被、掃地、擇菜、做飯、縫補衣物、種植花草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2~3項生活必備技能。要積極鼓勵和動員孩子利用周末、節假日參加各種家務勞動、公益活動、生產勞動和社會勞動,在各種各樣的社會勞動中,增長孩子的勞動知識,延伸孩子的勞動思維,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孩子合理安排時間、科學管理財務、增長生活常識、拓寬視野等綜合能力。
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學校勞動教育是學生勞動的主要陣地。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脫離了勞動,教育就成了無本之木,無花之果。學校要制定落實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明確課程實施機構和教職員工,并根據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科學設計剪紙、編織、木工、園藝、耕種、飼養等一系列課內、課外勞動項目,并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熱愛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外在動力。要創新勞動教育模式,通過聯合辦學、校園社團、邀請名家講座等多種方式,聘請各級勞模、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學生家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擔任兼職教師,開展校內勞動授課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要加強校園綜合勞動實踐,依托校園勞動月、主題勞動教育等活動,從班級清潔、校園保潔、環境綠化等方面劃分清潔區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勞動,用自己的雙手打造清、凈、綠、美的校園環境。條件允許的學校可以建立校園農場,在校內實施校園勞動,面積小的學校可以聯系周邊農村,開展田間地頭耕作、果園采摘等體驗式勞動,讓學生們在實踐勞動中體悟辛勤勞動可敬、誠實勞動可貴、創造勞動可嘉的人生價值追求。
發揮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馬克思指出,勞動是人的本質,勞動關系也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之一。勞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態度和尊重勞動的精神。在勞動教育方面,要落實社會志愿者包抓聯系學校制度,指導學校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制定志愿者服務隊主題和標志,采取結對子的方式共同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鼓勵企業、公司、種養殖農場等社會各方面資源,開放勞動實踐場所,讓學生在公益勞動中體驗幸福生活,培養奉獻愛心,在志愿服務中強化社會責任感,厚植家國情懷。社區、敬老院、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旅游觀光景點和車站、廣場、公園等場所,要搭建勞動教育活動平臺,支持學生深入城鄉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深入開展慰問老人、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義務植樹、假期實踐、旅游講解等一系列公益勞動,通過在勞動中實踐,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反思,讓學生們從情感上高度認識勞動,從態度上極端重視勞動,從價值觀上自覺參與勞動。
發揮政府在勞動教育中的引領作用
各級政府要積極弘揚宣傳“工匠精神”和“勞動光榮”引領作用,教育引導大家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要大張旗鼓地表彰勞模典型事跡,讓學生們從小樹立“勞動者最光榮、勞動者最崇高、勞動者最偉大、勞動者最美麗”的勞動觀念。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統籌安排,鼓勵文化旅游、農林、科技、工業企業等開放勞動教育場所,輻射帶動開發更多的學生綜合實踐場所、研學實踐場所。教育、民政、文化旅游、衛健、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部門,要組織構建勞動教育平臺,為勞動教育的發展提供實踐場所、人財物力等相關保障。各級政府要為地方企業和職業院校專業課程實踐搭建橋梁,建立職業院校勞動實踐基地,全面提高學生勞動能力與專業素養。要加強職業院校與中小學的無縫對接,定期開展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勞動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濃厚的職業興趣愛好、人生職業規劃、實踐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是立身之基,勞動技能是立業之本。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技能、體驗生命價值、錘煉意志品質、增強擔當情懷的重要載體。只有把勞動教育貫穿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各方面,大力培養勞動興趣,增強勞動效果,實現知行合一,才能引導廣大學生進一步崇尚勞動價值,弘揚奉獻精神,完善自我追求,也才能為祖國培養出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單位:興平市陜柴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