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北京交通大學應屆畢業生小肖接到了公司的解約通知,受疫情影響,公司業務量驟減,不再錄用新人,讓小肖陷入了恐慌。輔導員王平得知后,第一時間給小肖打電話,做好心理疏導和安撫工作,同時連續為他推薦了至少10家企業,最終小肖被中車錄用。“特別感謝輔導員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能找到這個工作我特別滿意。”小肖感激地說。

畢業班輔導員是做好就業工作“最后一公里”最重要的人。今年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為了幫助874萬名畢業生落實工作,全國6萬余名畢業班輔導員主動創新,將工作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開展“云指導”“云服務”“云管理”,確保“就業服務不打烊、線上招聘不停歇”,助力學生求職戰疫。

當好信息員,為畢業生就業牽線搭橋

如何從紛繁復雜的招聘信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二次考研和就業應該選擇哪個?……為了幫助畢業生解決這些問題,輔導員們主動當起了信息員,篩選梳理就業信息,為畢業生找工作牽線搭橋。

“心中有數,才能不漏一人。”為及時掌握學生就業意向,大學3年,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康芳兩次在班級進行就業意向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們準備選擇的行業、意向單位、就業面臨的困難、自己的優勢和短板等,提高簽約成功率。她還重點關注班上17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問題,推薦了多家合適的就業單位,最終他們全部落實了工作。

為應對疫情影響下就業服務難題,各高校要求輔導員從精準著手,著力做好就業“云服務”。西南大學高度重視對輔導員群體培訓,先后培養職業指導師、生涯咨詢師70多人,要求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所有輔導員均掌握就業政策和職業規劃技能,執證上崗。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構建了三位一體“云就業”工作體系,要求輔導員開展“云調研”,對所有畢業生進行摸底、排查,精準掌握每名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湖北籍學生以及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學生就業進展、思想動態和具體困難,確定重點幫扶人員名單,建立幫扶臺賬,對就業困難學生實行動態管理。

南京大學要求畢業班輔導員全面掌握需要就業幫扶學生情況,跟蹤了解學生就業困難,建立五色就業動態監測數據庫,將畢業生分為綠藍黃橙紅五類人群,分別對應已就業、簽約中、積極求職中、求職意愿弱、求職能力弱五類畢業生,實行分類幫扶和“一人一策”動態管理。

當好助力者,為畢業生答疑解惑

如何準備簡歷?如何進行線上面試?手握多個意向如何取舍?……面對畢業生的困惑,輔導員們或組織主題班會,或召開座談會、分享會,或進行一對一輔導,當好助力者,推動他們順利就業。

湖南大學畢業班輔導員于涵宇開展就業指導直播,以學生最為關切的簡歷制作和線上面試技巧為切入口,直播過程中與行業龍頭企業人事、優秀選調生代表等進行現場連線,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提升學生求職能力。

面對“云求職”新情況,中南大學要求全體畢業班輔導員堅守一線崗位,在就業工作信息推送、市場拓展、政策宣講、服務指導等6個方面下功夫,確保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在疫情防控期間不斷加強職業認知、求職禮儀、公考訓練等10個職業選擇能力訓練實驗室建設,幫助畢業生化解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適應新的求職方式;通過對未就業的畢業生進行逐個談心談話、強化家校聯系、崗位持續推薦等措施,做到了分類指導與重點幫扶有機結合。

天津大學開通職業規劃和測評系統,為畢業生定制專屬生涯發展建議報告;加強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52個未摘帽貧困縣生源地學生等特殊群體的關注;針對不同群體特點,輔導員通過“一對一”談心談話、心理咨詢與輔導、簡歷培訓、職業生涯教育等形式,開展分類指導和精準幫扶。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做好就業工作既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高校黨委踐行好、實現好‘四個服務’辦學使命的永恒課題。”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雷鳴說,今年學校打出“云”上就業組合拳,建立全覆蓋校內外招聘信息發布渠道,舉辦“空中雙選會”、企業宣講會80余場,參會用人單位6000余家,助力畢業生順利就業創業。

當好宣講官,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

引導廣大畢業生到基層、到一線,到祖國、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除了國家的優惠政策,離不開高校和輔導員的宣傳和動員。

今年3月以來,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班輔導員賀傳榮組織了“眾志成城抗疫情,共克時艱展擔當”“藝術抗疫顯擔當”等多場線上活動,對學生開展家國情懷教育、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引導畢業生把實現自身價值與國家前途命運結合起來。賀傳榮了解到一名已經取得國外留學申請的武漢籍學生,有意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卻又猶豫后,鼓勵她增強信心、積極準備,最終該生通過選拔,前往西藏基層,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

中南大學充分利用校友資源,通過舉辦基層工作校友沙龍、“來自學長的職場建議”等活動,引導畢業生就業。截至目前,該校已有156名學生報名參軍入伍,1632人報名參加選調生考試;40人報名西部計劃,5人報名南疆計劃,人數達歷年之最;開展“春風計劃”線上培訓,為報考選調生、公務員、參軍入伍、特崗教師等崗位畢業生提供備考輔導,2000余名學生參加,累計輔導超3000學時。

河海大學依托優質就業基地建設、輔導員企業掛職和學生定向實習等,調動學校、院系、教師、家長、優質就業基地和輔導員六方力量,為有赴基層就業意愿學生開展專項指導。該校設立基層就業獎學金,對評選出的29名到基層就業且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進行獎勵。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