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為探討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遞進式高職護理實踐課程體系構建,以高職護理專業“崗位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綜合應用能力”三級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為導向,用文獻回顧、座談討論等方法進行嘗試。最后得出,該培養方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了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素養教育、職業能力培養,能將日常實踐教學與學生素質教育、技能大賽、實訓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等緊密結合,便于構建“四聚焦、四融合”遞進式高職護理實踐課程體系,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和綜合應用能力,有利于培養應用型護理人才。

[關鍵詞]高職護理 實踐課程 遞進式 職業能力

課題:2019年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護理專業遞進式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課題編號:HZYKYJGYB201903)。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1]提出,要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加強護理專業人文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環節,注重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護理實踐能力培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2],對職業教育提出新要求,開啟了老年照護、母嬰照護等專業化道路,這與國家發展專科護士隊伍,提高專科護理水平的背景相適應。因此,學校應堅持以崗位需求為指導,強化實踐教學,以全科護士培養為主,加強專科護士培養。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對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臨床護理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及評判性思維等職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立足校內實踐教學,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積極探索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形成了“四融合、四聚焦”遞進式高職護理實踐課程體系,可解決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人文素質培養融入不足、臨床護理綜合能力欠缺、評判性思維能力相對較弱等問題[4、5],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聚焦高職護理職業能力,形成遞進式三級職業能力培養模式

通過文獻回顧、座談討論等方法,明確高職護理職業能力及其要求,包括熟悉常見病、多發病護理評估、制訂護理計劃、實施整體護理及進行效果評價;能夠規范開展急危重癥的搶救配合,具有一定的突發事件應急救護能力;具有良好的團結協作、溝通交流和合作能力;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進行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和衛生保健指導等多方面能力。基于此,學校構建實踐課程體系時,以護理職業能力為本位,形成了“崗位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綜合應用能力”遞進式三級職業能力培養模式。以“專業基礎知識、傳統教學方法、單項技能考核、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社會交往、自我規劃等崗位基礎能力;以“專業核心知識、TBL+PBL+CBL教學方法、高仿真模擬人技能考核、社會實踐鍛煉”培養學生護理實踐、評判性思維、護患溝通等專業核心能力;以“專業拓展知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標準化病人綜合考核、頂崗實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臨床決策、護患醫護合作、實施整體護理等綜合應用能力。

以三級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為導向,構建“四聚焦、四融合”遞進式高職護理實踐課程體系

1.聚焦立德樹人,將素質培養與實踐教學相融合,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懷

堅持德育為先,將素質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重視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大一階段:將護理導論、護士人文修養、形體訓練等課程的學習與社會實踐鍛煉(2周/每學期)或社會服務相結合,使學生早接觸護理文化,普及健康知識;大二階段:主要進行專業課程學習(3周/每學期)、社會實踐鍛煉(2周/每學期)、社會服務等活動,使學生掌握護理核心技能;大三階段:進行臨床頂崗實習、多證書考取、廣泛性參與社會服務等,提升學生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聚焦能力培養,將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相融合,夯實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1)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打破課程界限,對實踐內容進行優化整合

在臨床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護理崗位的實踐需求,突出能力本位,對護理專業核心課程中的實踐部分進行優化整合[6],淘汰陳舊過時的內容,增設護理新方法、新技術的實訓項目,實現教學與臨床的無縫對接。通過“精簡、融合、增設”等途徑合理設計實訓項目,使實踐課程結構體系整體優化。一是調整部分實訓項目的課時;二是將基礎護理與成人護理中的實訓項目相融合;三是在國家1+X證書試點制度下,增加專科護理實訓項目課時;四是在第四學期(實習前)的學習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立專科護理小組,為其今后的職業化道路發展奠定基礎。

(2)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綜合”的遞進式實踐教學特點

遞進式實踐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崗位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要求構建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由“人文護理”“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四個模塊構成。學生從入校第一學期至第四學期都始終貫穿這四個實踐教學模塊,按照“由簡到難、由基礎到綜合”的遞進式方式,每學期學習各有側重。例如,第一學年側重基礎護理技術、人文護理(形體訓練)的學習;第二學年側重專科護理及人文護理(職業素養)及綜合性護理技能的學習;第三學年進入實習場所,完成實習任務,側重綜合性技能的應用與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3.聚焦賽訓結合,將技能比賽與實踐訓練相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近年來,護理技能大賽涉及的實訓操作項目有心肺復蘇技術、靜脈留置針輸液技術、包扎技術、留置胃管技術、進食護理和輪椅轉運等。目前,學校的實訓教學已將技能比賽和實踐項目的學習、訓練相結合,但是日常教學的考核標準和要求與比賽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加強技能比賽項目的學習、練習和考核,比如將操作項目與技能比賽要求對接,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包括理論考核、操作技術、案例分析等內容[7]。同時,教師還可在日常教學中將標準化病人運用到實訓項目的考核中,用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8],真正實現護理技能大賽、行業標準與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讓學生在技能學習的同時,提高操作的精細化、標準化、靈活性。賽訓結合能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是不斷完善以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4.聚焦教學方法改革,將線上教學與線下實踐相融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校以加強“校內高仿真實訓室建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為基礎,借助于虛擬仿真平臺、藍墨云班課、雨課堂、中國大學生慕課等多種線上教學資源[9、10],使信息化教學內容和線下實踐訓練相結合,做到虛實結合,加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結 語

實踐教學在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學生“崗位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綜合應用能力”遞進式三級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聚焦立德樹人、實踐能力培養、賽訓結合、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將素質培養、臨床需求、技能比賽、教學方法改革等內容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構建遞進式高職護理實踐課程體系,使學生在掌握嫻熟的操作技能的同時,具備評判性思維、良好的溝通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崗位勝任力,為培養“重人文、強技能、求創新”的應用型護理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

[3]劉亞珍:《基于能力培養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職教論壇》2015年第11期,第57-60頁。

[4]林秧、葉碧容:《以培養核心能力為本位的護理教學改革》,《中華護理教育》2016年第13卷第5期,第335-338頁。

[5]周詩雪、姜兆權:《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路徑研究》,《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年第17卷第6期,第63-65頁。

[6]吳霜、弋新:《國內護理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與改革》,《衛生職業教育》2018年第36卷第14期,第44-46頁。

[7]黃芳、李敏莉、熊良圣 等:《以護理技能大賽為引領的高職護理教學改革》,《中華護理教育》2019年第16卷第7期,第511-513頁。

[8]陳穎、盧迪:《護理技能大賽中護理案例分析訓練的實踐》,《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年第6期,第41-42頁。

[9]劉齊、劉桂瑛、蘇麗西 等:《虛擬仿真技術聯合網絡教學用于基礎護理學實踐教學》,《護理學雜志》2019年第34卷第24期,第71-73頁。

[10]葉少芝、陳梓珊、楊芷馥:《藍墨云班課結合翻轉課堂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衛生職業教育》2018年第12期,第101-102頁。

作者單位:馬春麗 王婭茹 劉義成 趙俊 杜芬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 張玲 漢中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