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是高職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舉措,本文對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的要點進行分析,并以《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為例,探討課程診改設計實施的相關問題,以期為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課程診改 質量改進螺旋

引 言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系列文件精神,高職院校紛紛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簡稱“診改”)工作。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橫向診改層面中,課程是質量生成的基礎環節,課程診改是教師、專業、學校層面診改是否落到實處的關鍵性指標[1]。高職院校通過針對課程建設而開展的診改工作,可以理清專業建設工作思路,為深入開展專業及課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實現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可持續發展[2]。本文依據系列文件精神,從診改工作實際出發,對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要點進行探索與思考,以期對各高職院校進一步推動教學診改工作提供些許有益的參考[3]。

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的要點

開展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的要點在于“兩鏈”的打造和質量改進螺旋的構建。

1.“兩鏈”的打造

“兩鏈”是指課程建設的目標鏈和標準鏈。兩鏈的建立應以縱向為主,可兼顧橫向,從上到下,至少3級。在建立目標鏈時,一定要明確建設主體是課程,再結合專業、課程、課堂的具體情況,將三者相互關聯,建成上下統一、協調一致的課程發展目標鏈。標準鏈的建立應與目標鏈一一對應,只有在各項標準的指導下,才能規范課程建設,保證各項目標得以實現。

2.質量改進螺旋的構建

質量改進螺旋也就是“八字螺旋”,由目標、標準、設計、組織、實施、診斷、創新、改進這八個部分組成。

在確定質量改進螺旋的目標時,一定要思考目標是怎么來的,然后在充分調研、對比的基礎上設定具體的建設目標。標準是針對目標而確定的衡量尺度,如課程標準、授課計劃等。設計是實現目標的路徑,應提煉質量控制點,這是診改的要點,如優化課程建設思路、規范課程要素等。組織是思考如何更好地整合資源,以便順利完成目標任務。實施是采取的具體措施,如完善課程建設規劃、加強教學組織實施等。診斷是對照標準檢查質量控制點,確定目標達成度,并盡量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創新是找尋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如以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為契機,整合優勢教學資源等。改進是解決問題,確定新的目標,再進入下一輪診改,如踐行翻轉課堂理念、開展高職教學混合式教學等。

在構建質量改進螺旋時,一定要掌握各環節的實質內容,如此,才能實現課程建設與發展的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螺旋上升。

《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診改的設計實施

本文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的《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為例,探討課程診改設計實施的相關問題。

1.課程診改基礎

《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是工程造價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本課程共有56個學時,3.5個學分。目前,教學團隊共有6人,其中,講師4人,助教2人;已建成課程相關實訓室5個,并通過招投標文件編制軟件輔助教學。

在上一階段的線下診改工作中,已經建立了課程目標鏈、標準鏈,完成了課程建設規劃,制定了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同時,發現了教學方法單一、課程資源建設不足的問題。針對這兩個問題,教學團隊提出改進措施:以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應用開展多元化教學,并建成3G教學視頻、90個微課、90個課程PPT等,不斷豐富課程資源。目前,課程資源仍在建設中,成為本輪診改非常重要的一個質控點。由于上一輪診改是線下診改,沒有診改平臺,不能實時采集數據,數據的歸納、分析都需要人工統計,難以及時發現問題,導致診斷改進滯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階段采用基于平臺的線上診改,目前,教師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進一步細化目標鏈、標準鏈,設計工作流程,提煉質控點,確定實施方案,利用診改平臺實行周期性預警,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2.總體設計

首先是目標鏈的設計。由于本課程是工程造價專業的一門普通課,不是在線課,所以本年度的建設目標是建成院級優質課程。依據學院“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學院課程建設子規劃和土木工程學院課程建設規劃,確定本課程建設的一級目標為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形成了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院級精品在線開放課→院級優質課程三級層級關系的目標鏈。同時,將具體的目標分解為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及考核、教學管理、教學質量、實踐教學條件、信息化建設共8個方面,并制定了本學年詳細的建設目標,如修訂教材、建設課程資源等,這些目標和診改平臺上的質控點是對應的。標準鏈與目標鏈也是一一對應的,如建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標準→院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標準→院級優質課程建設標準的三級標準,同樣,也分解為8個方面的建設標準,每個方面都有相應的制度作支撐。教學團隊構建了質量改進螺旋后,按照“八步一環”流程開展自診工作,“八步”是目標、標準、設計、組織、實施、診斷、創新、改進;“一環”是監測、預警、改進、設計、實施。

3.自我診改

在診改平臺中,將“八步一環”劃分為三個部分:目標標準、組織實施、診斷改進。設置目標標準時,將目標鏈中的具體目標展開,形成5個一級目標、10個二級目標,并提煉19個質控點。標準值是本門課程所要求的最低值,依據本學期學生的情況、授課基礎、授課計劃設定目標值。

目標標準設定好了之后進入組織實施環節。為了達成上述目標,學校應通過以下4個方面開展工作:(1)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教師在暑期開展社會實踐,進一步提升其實踐教學能力;通過信息化教學大賽,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通過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等教學比賽,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2)通過教材建設、案例庫建設和數字資源建設等手段實現課程資源建設。(3)通過案例驅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分析、討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4)完善軟硬件設施,改善教學條件,使其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教學需求。在這一環節,應依據重點工作,設置預警點,實行周期性預警,平臺將未達標準值的工作進行預警反饋。當預警出現后,教師及時采取改進措施,從而再設計、組織、實施,這樣就完成了“八部一環”中的一小環。

到診斷周期結束時,平臺會對指標進行評判,這時就已進入診斷改進環節。由平臺將實際值與目標值進行比對,按照標準自動進行診斷,得到質量報告。平臺會對各個質控點進行等級劃分,分為A、B、C三級,C就是不達標,就需要仔細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進行診斷改進之后,本輪診改工作結束,再根據改進后的數據設置下一輪診改的目標值,這就是質量改進螺旋的全部過程。

4.問題與措施

根據平臺給出的數據反饋,結合目前的組織實施情況,發現教學中共存在3個問題,據此教學團隊提出了解決措施:(1)學生對合同專項條款認識不充分。由于合同專項條款是針對具體項目而單獨設置的,項目不同,專項條款之間就會存在差異,所以,學生對專項條款的內容不熟悉。對此,可選取不同形式的典型工程,逐一講解專項條款設置,加強學生對專項條款的掌握。(2)教材與工程實例聯系較少。本課程理論知識、條款制度等內容較多,缺乏與實際工程的聯系,應建設案例庫,注重實踐教學,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雖然本課程已建設了一定數量的教學資源,但是在線學習和教學平臺的應用較少,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學校應該積極培育院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在線學習平臺,以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結 語

高職院校圍繞內涵建設開展課程診改是一項積極有效的措施,所以,要將診改常態化,并加強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以進一步提升課程建設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常翼:《高職院校課程診斷與改進工作探析》,《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20卷第1期,第22-25頁。

[2]胡少華:《基于服裝陳列與展示設計專業的高職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探析》,《遼寧絲綢》2016年第2期,第37-39頁。

[3]楊波:《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思考——以湖北省第一批高職診改試點院校為例》,《領導科學論壇》2019年第17期,第70-73頁。

作者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