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屬本科高校財務信息披露質量評價研究
作者:仝永剛
發布時間:2020-07-17 10:01: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本文對陜西省屬27所公立高校2018年度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從披露內容維度、披露質量維度、信息可獲得性維度三個維度進行評價,對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從外部與內部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四個方面的應對策略,規范和完善高校財務信息公開,進一步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
[關鍵詞]高校 財務信息 公開 質量 評價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陜西省屬高校財務預、決算公開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6JK1124)。
公開透明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顯著特征。我國高校財務信息公開屬于政府強制性信息披露的范疇,陜西省屬高校在推進財務預、決算公開方面起步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但是財務信息的披露不能僅僅停留于公開的層面,信息披露的質量已經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本文以陜西省屬的27所公立本科院校(以下簡稱省屬高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各高校網站主頁開設的信息公開欄目進行信息查詢作為研究手段,為保證研究的時效性選取2018年度財務公開信息(主要包括預算和決算)作為研究樣本。在對財務信息公開披露的質量進行分析時,按照張琦、方恬(2014)對我國政府信息披露質量的評估方法和金田(2019)對教育部部屬高校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的研究路徑,從披露內容維度、披露質量維度、信息可獲得性維度三個維度對省屬高校財務公開信息披露質量進行分析與評價。
省屬高校財務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1.披露內容維度
在披露內容上,省屬高校能夠按照《教育部關于做好高等學校財務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進行財務信息披露,在披露要素內容、制式表格方面各高?;颈3忠恢碌膽B勢。除學校簡介和當年工作等基本情況外,主要通過制式表格對財務信息進行披露。無論預算或者決算,都能夠披露明確要求公開的收支預(決)算總表、收入預(決)算表、支出預(決)算表、財政撥款支出預(決)算表。除此外,省屬高校擴大了公開的范圍,對預(決)算項目支出表、政府采購情況表、一般公共預算撥款“三公”經費及會議費、培訓費支出表也進行了公開。
對披露內容上進行分析,可以發現:(1)各高校決算與預算在總額上的差異和偏離較大,差異最小的增加了28%,差異最大的增加了121%,平均增加了87%。可以看出,預、決算之間的“兩張皮”現象比較嚴重。(2)從財務決算的收入構成來看,省屬高校資金來源都比較單一,高度依賴財政補助收入,財政撥款占總收入的比例高于64%,省屬高校自身造血功能嚴重弱化。
2.披露質量維度
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評價,完整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時性、相關性、可靠性等是十分重要的質量特征。省屬高校按照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限要求對財務信息主要通過制式表格的形式進行披露,一般來說,其完整性、及時性較強。對財務信息進行相關的數量分析,揭示蘊含其中的差異性,其信息才能具有可比性。但有的高校對財務信息披露僅限于當年數據,未能反映年度間的變化及其原因。大多數的高校對于人員信息等非財務信息未能進行精確性披露,加之編制口徑不明確,造成高校之間進行橫向比較的實際困難,校際之間的可比性有待增強。同時,無論預算或決算,對支出主要是從功能分類科目和經濟分類科目兩個角度進行信息披露,未能從高校的實際出發,反映高校在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離退休等方面的支出,降低了財務信息的可理解性。另外,省屬高校未主動公開對當年財務報告的審計情況,可靠性有待加強??梢钥闯觯俑咝T谪攧招畔⑴兜馁|量方面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3.信息可獲得性維度
在信息可獲得的數量上,有17所高校能夠在學校門戶網站的信息公開欄中對2018年的預算和決算信息進行公開披露,完全信息披露的占比為63%。有6所高校雖然進行披露,但存在預算或決算缺失的問題,有4所高校在其網站未能獲得相關公開信息,這兩種情況占比為37%。在數據操作的便利性上,信息披露的高校主要采用PDF或網頁圖片的形式,還有的高校的財務信息僅供瀏覽而無法下載。披露格式的限制,不僅降低了信息使用者的閱讀便利性,也不利于對信息的分析利用??梢钥闯?,省屬高校財務信息披露在可獲得性、操作便利性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省屬高校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分析
1.信息披露質量影響的外部性分析
財務信息的產生往往受制于所處的財政管理環境,省屬高校的資金來源嚴重依賴同級財政,其預算和決算的數據必然受到同級財政管理體制與機制的影響,具體反映在預算和決算的較大差異性上。同時,對于財政性資金和非財政性資金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資金性質的差異就會影響到資金運用的反映與披露的差異,就會形成相關信息的不完全披露的狀況。
2.信息披露質量影響的內部性分析
財務報告的主要目標是反映公共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同時應當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決策或者進行監督和管理。財務信息制式表格的披露無疑履行了公共受托責任,但由于高校管理內部信息的不對稱性,影響到信息披露的主觀能動性,致使財務信息的理解性和可比性不同程度有所降低。同時,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的性質,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有用性有著不同的要求,制式的財務信息和相關非財務信息的不完全披露就削弱了信息有用性的獲得。
省屬高校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提升策略
1.把握財政機制改革,強化預算法規意識
隨著財政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一攬子管理制度發揮著管理的合力,但是現實中的管理定勢和習慣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制度效力的有效發揮。對于資金應當淡化其來源與性質而同等對待,自上而下撥付的是財政資金,對于受托收取并經上繳而回撥的資金而言它同樣是財政資金,形式上的自下而上不能掩蓋實質上自上而下的同等財政性資金的性質,應當實行同等的管理,納入相同的預算管理體系。同時,省屬高校實行的預決算信息公開,造成預決算脫節的主要性原因在于年初的預算編制對自上而下的財政性資金更多的采用謹慎性原則。需要破解部門預算和內部綜合預算之間的割裂現象,保持口徑的統一性,全面反映高校綜合財務狀況。在隨著事業計劃或根據政策增加收支并影響較大時,省屬高校隨之編制的調整預算,一般對此信息并未重視而予以披露,其實調整預算是預算管理的組成部分應予公開披露,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意識。
2.加強高校內部治理,健全財務信息公開
高校財務信息公開是現代財政管理透明化的要求,財務信息的披露在一定意義上能夠折射出內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主管部門通過建立評價指標與反饋體系,推動省屬高校加強財務管理和內部治理,健全和完善財務信息公開。通過財務信息公開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推進相關制度建設,建立財務信息主動公開工作機制,也是加強和完善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抓手。
3.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增強相關有用特征
由于省屬高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補助收入,從重要性和管理歸屬上來講,應當按照政府收支分類進行信息披露。但是為了增強相關性,應當科學設計補充完善相關信息,尤其是在實行政府會計改革之后,既要體現財務會計信息和預算會計信息,同時,也應反映單位開展主要業務的相關性信息。借鑒其他省份高校的做法,科學合理劃分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將教學、科研、后勤等按照類別作為項目支出進行報告。對于業務活動費用除了按照按經濟分類進行披露外,加強按照支付對象的匯集與披露,進行成本核算實行目標成本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時,應當提供詳盡的情況說明和財務分析說明,包括年度和項目間的分析說明,充分揭示單位的財務運行狀況,便于相關信息使用者理解財務會計信息。
4.執行政府會計制度,實現充分信息披露
在進行信息披露時,除了按照常規的制式表格進行披露外,還應當執行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按照重要性原則,在附注中編制“本期預算結余與本期盈余差異調節表”,反映本年盈余數與本年預算結余數之間的差異。另外,權責發生制的實施應用為進行成本分攤與核算提供了基礎,可嘗試進行辦學成本的計量與披露,推進省屬高校轉變理念,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高等學校財務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2012。
[2]張琦、方恬:《政府部門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會計研究》2014年第12期,第53-59、96頁。
[3]金田:《高校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研究——基于教育部部屬高校預決算公開視角》,《財會通訊》2019年第16期,第57-60頁。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