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我很多年前教過的學生,通過富有年代感的社交工具“騰訊QQ”向我發來了千里之外的問候。因為有備注姓名,我很容易就對號入座,這是我在安康執教時曾經教過的一名學生,當時可謂品學兼優,只知道她也學了師范,經過交流進一步了解到這個同學本科畢業后,考取了華南師大研究生,現在也即將畢業了,也開始走上講臺,做了一名中專學校實習教師。了解到這些,讓我欣喜之余有點感慨,不禁想起了我那難忘的“秦巴山地陜西安康臨聘生涯”。

十年前,我師范畢業,受系領導推薦,去一所子弟學校任教,做臨聘教師,帶一幫高中生學地理。由于當時地理是學生眼中的副科,再加上我初出茅廬,初為人師,課堂駕馭能力欠缺,所以上課紀律可想而知。可是我始終很努力地去上好每一節課。經常會有部分學生在背后吐槽我,這些學生都是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無論我是意外聽到還是別人告訴我的,聽到吐槽后我總是面紅耳赤,而后也不斷反思,極力想把課上好,一是為了維護老師的形象,二是為了尊嚴,自己不想被別人小看。

于是我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深挖教材,上網查資料充實理論知識,看名家課例借鑒教學技巧,反復推敲知識點的講授方式,預設各種師生互動情境,不斷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漸漸我有了對教學的初步認識。那時我心里想:我要做一只學著飛翔的鳥,跌跌撞撞向前飛……大半學期后,課總算有了進步,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同事們一致的肯定和鼓勵。這奠定了我作為教師的最初功底,也為我的教育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后的幾年里,我憑借臨聘期間錘煉的“過硬本領”和教學經驗,南下過羊城廣東、山城重慶,北上過駝城榆林,歷經過高中、初中教學的鍛煉,體驗過沿海先進地區的教育氛圍,也深入到優質民辦學校貢獻過力量。最終,因為“編制情結”,我落腳至大地原點陜西涇陽,成了一名普通鄉村教師。這些年來,我不斷自我加壓,提升理論素養,深扎專業之根,拓寬教育事業,錘煉教學技藝,從基層做起,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名學生,汲取身邊或是名家優秀之處,抓住每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先后參加過省市縣各級賽教,加入名師工作室,業余進行文學創作,撰寫教育隨筆敘事……多年來一直保持讀書和寫作的習慣,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教書匠”。

和我的這位學生交流了她的實習境遇,了解了她的教學困惑,我想這個同學不就是當年的我嗎?或者說這個同學讓我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在進一步的交流中,學生對我說其實她在內心一直挺愧疚的,因為她曾經很多次聯合同學吐槽過我的不是,但畢業了卻總感覺我的課堂給她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思考,如今她做了實習教師,慢慢才理解了當年的我。我說謝謝你的坦誠,老師不會怪罪每一個向自己提出質疑的學生,教學相長,我還要感謝第一屆學生對我的鞭策呢。她說:“我從您身上看到了一種持續的向上的力量,在我困頓的時候就會讓我很勇敢,感謝您給我一種向上的力量,這本身也是一種教育!”這句話令我倍感欣慰,一種教育影響能持續近十年,能留給學生一種終生受益的行動力,這也算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成功吧!

教書育人是一項長期工程,若干年后的一句平淡而真誠的問候,也許是對你教學工作的最大褒獎。雖然從教近十年,我依然匍匐在教育理想的最底端,但我始終會堅守信仰,給學生一種向上的力量,做有生命力的教育!

祝福我的學生畢業后能如愿成為一名老師,相信她的教育之路會無限寬廣!

作者單位:涇陽縣中張鎮燕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