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思緒,回想我“入職新手—校內骨干—鎮級優秀—開州名師—市級表彰”的成長歷程,竟然欣喜地感悟到:寫作,路漫漫;幸福,情滿滿。

一、渴望寫作,困境中選擇堅持

22年前,我走上講臺。雖然身處農村,但我依然積極上進。校長借我一些教育雜志,提醒我:一人住在學校,空閑時間比較多,正適合讀書寫作。

夜深人靜時,捧著極為陌生的刊物,想著校長的叮囑,只好耐著性子翻看、圈點……

課堂內、課堂外,對教材的處理,教學中的疑難困惑,同事間的學術爭論,學生間的矛盾沖突,家訪中的感悟,培優輔差的體驗;與學生間、與家長間……全都涌上心頭,都渴望寫下來。到底寫什么主題呢?怎樣開頭結尾?怎樣描述精彩生動?一連串的問題讓我提筆難言。那時候沒有電腦,只能手寫。一學期悄然而去,滿腦混亂,一字未寫。是放棄?是暫停擱置?還是繼續堅持?內心矛盾重重。

望著暗淡的燈泡,看著那永不停歇的飛蛾,我渴望成長,最終選擇了堅持。拋開雜念,理清思路、定好主題、擬好提綱、奮筆疾書……一次初稿、兩次修改、三次再改、多次調整,最后謄寫工整,鼓足勇氣投遞出去……一封、兩封,一次、兩次,我依然那么執著。

二、初見成效,驚喜中備受鼓舞

有一天,校長朝我大聲喊話:“大學,快來!快來!你的‘情書’到了!”

“情書?!不會吧!”我急迫而不安地跑到校長辦公室。

“大學,真不錯啊!”校長對我豎起大拇指。我趕緊接過信封一看——呵!三浬河《開州日報》!我沒有訂閱這個報紙啊?頓時,又有一種預感!我半信半疑,驚喜萬分,莫非是我的文章發表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信封,迅速掃描,定睛一看——《課堂風波》,是我寫的!是我寫的!還有5元錢的稿費單!我興奮得蹦了起來!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要拿著稿費單,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即使每個月工資才兩百多元,我都舍不得到縣城去領取。

從那以后,我工作起來特別帶勁。這珍貴的“第一次”讓我備受鼓舞,給了我工作的動力和寫作的源泉。

三、小有經驗,分享中備感幸福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當眾多榮譽接踵而來。讓我嘗到寫作賦予的甜蜜果實,讓我備感幸福。每次收到樣刊,我都及時拍照、附上發表信息錄入電腦,圖文并茂,記載詳實,上傳QQ空間和信箱,隨時隨地方便提取。看著發表的樣刊和稿費單,雖然稿費不多,內心卻很欣慰,這算是對夜深人靜敲打鍵盤的一點補償吧。下面分享幾個我的寫作小經驗:

1.博覽群書,虛心請教。閱讀各種報刊雜志,和名家對話,領悟作者的寫作點,學習寫作方法,揣摩寫作技巧,模仿寫作結構,領略寫作風格。同時虛心向身邊的專家請教,和行家過招。

2.捕捉靈感,暢所欲“寫”。隨時隨地記下靈感,做寫作有心人。善于留意身邊的人人事事,用心用情捕捉靈感。哪怕閑聊、散步、做飯、洗漱,只要想到了寫作點,就要迅速記錄下來。先不用顧及寫作的質量,趁熱打鐵,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全都傾瀉出來,讓初稿快速成型。

3.修改潤色,合理引用。時間緊就“熱處理”,趁熱打鐵及時修改,一氣呵成。時間寬裕就“冷處理”。把初稿擱置一旁暫不管它,過段時間拿出來再細細品讀,修改調整,讓文章更加豐潤。同時,學會適當引用再創造,將名家優秀的言論、經典的名句引用到自己需要的地方,自己的寫作點就會閃亮起來。但要注意,合理引用不是抄襲,作為教育人,絕不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權!

寫作路是艱辛而充實的,成果是快樂而幸福的,讓我們大膽嘗試,爭做能說會寫的新時代教育人吧!

作者單位:重慶市開州區漢豐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