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這個特殊的假期,通讀了朱永新老師的《中國名校長辦學思想錄》,浸潤在中國名校長的思想光輝中,培養深厚的力量,更加明晰了前行的方向,堅定前行的信心。

書中18位名校長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在我的腦海留下了深深烙印。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姜懷順校長踐行愛滿天下,走向真正的教育……從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力挽狂瀾的魄力,一種強者的威嚴、勇者的剛猛、智者的圓通、學者的風范、專業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芒,那種與生俱來的與眾不同,不僅讓人肅然起敬,更令人誠惶誠恐。

如今,校園文化體系建設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改革。所以,我想把目光聚焦在自身和師生,聚焦在課堂,在這塊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上,探究“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教”與“學”,讓教師獲得專業成長的幸福,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培育四種精神,當好學?!邦I跑人”

人大附中劉彭芝校長在她的“追求教育理想,成就卓越人生”中談到,教育是塑造靈魂的事業,校長要做一個優秀的領跑人,就必須比別人跑得快,比別人跑得遠,需要過人的綜合素質,需要過人的精神狀態,需要比別人的思想更超前、更勇于創新。

一所學校,最大的吸引力是它的文化。文化知識在別的學校可以汲取,但文化氣象和文化熏陶則只有好學校才有。文化氣象是一所好學校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盛名不墜的內力和根本。校長應該是學校文化建設藍圖的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

基于這些觀點,做好學校校長必須具備和自覺踐行四種精神,即科學精神、法制精神、人文精神、改革精神。具備科學精神,就是善于發現和遵循規律,就是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按人才規律辦事,按學生成長規律辦事,按管理工作規律辦事。具備法治精神,就是要堅持依法治校。在法治這個軌道和框架上做事,制定規章制度,保證不出格,不跑偏,趨利避害,事半功倍。具備人文精神,就是要有人文情懷。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結合起來,以人為本,將教師這一撇學生這一捺寫好,把人立起來。具備改革精神,就是要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一個好校長,要有改革思維,改革精神和改革能力,必須是一個改革者。

科學精神和法治精神,讓我們的工作有精度,改革精神讓我們的工作有力度,而人文精神讓我們的工作有溫度。有精度、有力度、有溫度,我們的工作才是既有成效又有愉悅感的。

從劉彭芝校長的身上,我看到了創新的膽識和智慧,看到了卓越的志向和追求,看到了履行社會責任的大愛情懷,看到了她腳踏實地、用生命踐行教育使命的“領跑人”精神。

啟動“良師成長”工程,助力教師專業發展

校長楊瑞清談到,當他看到清華大學第十屆“良師益友”評選活動的海報時,他的內心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氐綄W校,他和同事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經過大家的反復討論,他們開始在學校實施“良師成長”工程。

今天我看到的一篇文章中也談到,目前各種“名校長”、“名師”工程,加劇的是教師的急功近利、爭名逐利。這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人才評價“帽子化”以及形象工程。破除“唯帽子論”,也要清理這些“名校長工程”、“名師工程”。暫且不議這樣到底對不對。多年來,學校同樣把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設定為“打造名師”,而事實上名師的名額很有限。多半教師會在名師的目標下失去信心,迷失方向。但是沒有教師能夠拒絕做良師,這個定位能感召每一個老師。而且,真正的名師也一定是良師,都是良師的學校一定會出名師,從這個意義上講。良師也是一個頂級目標。

明確“好課”的標準,追求“生命課堂”

任何一本關于教育論的書都告訴我們,成功的教學必定是目中有“人”的教學。人不僅要在教師的“目”中,而且要進入教師的“心”里;不僅進入教師的“心”里,而且占據著“中心”的位置。

平時,我們聽過很多“好課”。通??吹降暮谜n,顯示著設計的匠心,看得出刻意的雕琢。而有些課,特別是李鎮西老師的課,有的時候實在說不上什么“法”、什么“式”,甚至沒辦法用“評課標準”去評價。因為用“評課標準”分析,可能會感覺到有很多敗筆。但是聽過他課的老師應該體會到,他的課就像一道山間的泉水,從高處一路自由自在地流瀉下來,曲曲折折,隨物賦形,無羈無礙。

李鎮西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年輕的周老師問同學們,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宮殿,是哪四個?學生不知道。有一個學生說故宮,其他都不知道。當時有一個男孩子故意裝壞,說還有子宮,學生哄堂大笑。這個男生知道自己闖了禍,很緊張,看老師怎么處理,他走到學生面前,摸著他的腦袋說:“你說的對,因為子宮的確是人類最偉大的宮殿。同學們,周老師,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這個偉大的宮殿里孕育,談到它不能用輕率的口吻,要充滿對媽媽的尊敬。當然,這節課談的是建筑商的宮殿,你的問題留在生物課上討論?!敝芾蠋?,化解了一觸即發的沖突,而且不經意間給孩子們上了關于生命,關于母愛的教育。

著名特級教師吳鳳霞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充滿生長律動的課堂上。學習氣氛不一定熱烈,但要深沉,學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說別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達自己的心聲。”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態。聽一聽,能體悟到生命拔節的聲音?!安簧L”的課堂是無效的課堂,“被生長”的課堂是僵化的課堂,“自生長”的課堂是綠色的課堂,“共生長”的課堂是理想的課堂。

用教育智慧和大愛情懷,建立“情感磁場”,成就生命茁壯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某婚宴中,一位中年男士認出他小學的教師, 于是上前恭敬她說:“老師,您好!您還認得我嗎?”

老教師: “對不起,我實在記不起來。”

學生:“老師您再想想, 我是當年在課室里偷了同學手表的那位學生?!?/p>

老師看著面前的這位學生, 還是搖了搖頭說:“我真得認不出你?!?/p>

學生說:“當時您叫全班同學站起來,面向墻壁,再用手帕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您一個個搜查我們的口袋。當您從我口袋里搜出手表時,我想我一定會受到您的譴責和處罰,一定會遭到班上同學的鄙視,也將在我人生中烙下不能磨滅的恥辱和創傷。但是事情并不是如我想像的,您把手表歸還給物主后,就叫我們坐回原位繼續上課。一直到我畢業離開學校那一天,偷手表的事從來沒有被提過或被傳過。老師, 現在您應該記起我了吧?”

老師微笑著說:“為了同學之間能保持良好關系,為了不影響我對班上同學的印象, 當時我也蒙上自己眼睛來搜查學生的口袋?!?/p>

學生聽了,緊緊抱著面前這位老師,師生倆就這樣彼此默默擁抱著。

給人容身的空間,給人轉身的臺階, 這不只是教育的慈悲和智慧,更是教育需要的高超境界。唯有這樣,教育者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我們才會更好地看到生命的繽紛和茁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慢工,來不得急功近利、浮躁虛飾。潛心則靜,心靜則遠,靜下心、潛下心,才能堅守住理想,腳踏實地,有所作為。校長從來不是手握真理的先知,校長的辦學思想,不是先在學校外邊想好,然后進去實施的,而是要在學校的現場,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中,與團隊一起合作、互動,嘗試、提煉,然后才慢慢形成的。在這個特殊的新學期,愿我們一起,抓住本質來思想,尋找載體去踐行。做一個有精度、有力度、有溫度的教育實踐者。

作者單位:陜西省大荔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