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改善對策
作者:郭 靜 賀武英
發布時間:2020-07-08 14:38: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這個特殊的加長版假期,線上教學空前 “熱”:課堂“飄”在空中,教室“架”在網上。一個月以來,大家對這種教學方式評價如何?調研結果顯示,學生、家長、教師均身心俱累且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師累,勞而功微
為保障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我校以“視頻教學”的形式開展了線上教學。教師要給“腦中”的學生上課,要將線下課堂搬到線上,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很不容易。調查顯示,71.4%的教師感覺很累,辛勞而功效不明顯。
分析:之所以累,與師生不能當面直接交流有關,也與老師的“教學內功”有關,比如,線上教學的組織能力、與學生良好溝通的能力、相關技術與操作技能等。
對策:要改變勞而功微的現象,建議教師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教學設計應有效
“教學千萬法,設計第一條”,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學習環境,學習路徑,學生學情,甄選學習資源,重組教學內容,保證有效學習時間,并準確把握知識與技能承載的思維,加強學習指導。需要遵循不斷進階,給學生更多空間的原則。按照“掌握基礎知識、突破疑難問題、鞏固提升拓展”的梯度法,結合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點,做出適用于線上教學的教學設計。
(二)教學任務列清單
清單內容要包括課前、課堂、課后學生的學習方向。課前設置要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課堂實現學生思維的有效互動;課后做好課堂學習的補充延伸。清單要指令清晰,可操作性強。首先,教師課前要引導學生理解任務單中問題的作用,來規劃本課的整體學習;其次,課中任務單設置活動,讓學生互動交流,逐一完成任務單內容;課后,任務單有檢測和拓展提升內容,學生積極參與進階式學習,在學習中了解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優勢與不足,逐步掌握信息化社會的學習方式。
(三)作業形式需優化
任何一種學習方式,最終目的是學會并會學。線上教學,面對面交流少,更需要通過作業來研判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布置作業,大都是通過軟件或工具發送到群內,限時上交。結果發現,作業上交情況由基本能交上變得越來越差,拖延、照抄、盜圖上傳等現象時有發生。靜心反思,固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作業形式單調重復是一大根源。基于此,教師要盡量豐富作業形式,區別作業難度,達到分層推進的效果。
我在教學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時,不再使用以往抄寫重點字詞、歸納人物評價、整理故事主題等作業形式,而是利用“優考試在線考試系統”的闖關功能,將本課的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要點,設置成闖關形式作業。題型有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等。每關10道題, 6關之后,闖關成功,而且有獎。當我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闖關游戲作業發到群里后,學生興趣很高,積極參與。作業完成后,學生反饋說:“老師,這些基礎的題目,要闖關成功,也不容易,到處有“陷阱”,幾次闖關下來,這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都掌握了。”在疫情當下特殊的學習環境中,作業設置應少而精,形式多樣。
二、學生煩,單調無趣
調查顯示:73.2%的學生都認為自己不能按時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對教師提供的授課資源不能高效率地學習,學習內容掌握程度不高,心里沒底。
分析:線上學習是在特殊情況下采取的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從教室改變成家里,學習過程由老師全程監督變為老師指導下的自學,學習伙伴缺失,學習氛圍變淡,互動性降低,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
對策:為了保證“真學習”, 我有以下四條建議:
(一)創新運用網上動員、線上班會課等方式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疫情防控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居家學習的不適應,加深對線上教學的認可,緩解學習壓力。特殊時期,且時段較長,線上教學是權宜之計,但也是正式教學,學生要利用好目前線上學習的資源和條件 ,進行有效的學習,教育學生增強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
(二)指導學生給自己定好作息時間表,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單內容。指導學生以規律的作息,找到“在校感”,精力集中地學習,引導學生按照輕重緩急來安排學習生活。
(三)及時設置“支點”,激發學生潛能。及時提醒和檢查學生的預習、聽課、作業情況,對過程實、堅持好的同學予以表揚,對延遲不交作業的設單點輔導并嚴加要求。比如可以用“積分獎紅花”的方法,用送微笑、送激勵星、送贊揚語言等方式與學生拉近心理距離,讓學生有被關注、被尊重的心理體驗,促進學生學習動能。
比如我在作業反饋環節,就有意識安排學生來當“作業評講老師”。馬思源同學克服了技術困難,把需要講解的題目內容先寫到作業本上,再用紅筆將答案寫在旁邊,自己用手機將講解過程進行錄制。上課時,他的作業講評清晰呈現給同班同學,贏得了線上持久的掌聲。這種鍛煉,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多重益處的:提高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到線上學習帶來的獨特快樂,增進了師生情,增添了自信心。
三、家長苦,陪而生怨
回訪調查顯示,68.9%的家長反饋,自己陪孩子時間長,效果一般,甚至與孩子起沖突,感到苦不堪言。要陪孩子每天看視頻,催孩子寫作業、交作業。忙忙碌碌,但孩子不買賬,時有埋怨。
分析:在特殊時期特殊任務下,一些家長給自己的定位不準。誤以為只要監督孩子看完教學視頻、寫完作業,就算是稱職了。嚴厲型家長,寸步不離地督學,催促加批評;電話遙控型家長,電話不斷,查崗加威脅。
對策:教師在這一時期的教學過程管理,有賴于家長的支持,必須做好家長高質量陪伴孩子學習的指導。
(一)告知家長學校進行線上教學的總安排,家長陪伴的重要性,提出具體的建議。建議家長和孩子商定線上學習期間的作息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注意過程性監督,發現孩子學習時間有走神現象時及時提醒,保證眼睛在看、腦中有思。
(二)提示家長溫情陪伴、以身作則。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心平氣和,需要安靜溫馨。指導家長“和平”參與孩子學習的各個環節。一起看一段視頻教學,翻翻孩子的課堂筆記,提示孩子休息,抽查當天作業,與孩子一起聽歌、做操。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與孩子探討教學內容,同閱讀同做題。或者自己學習知識和技能,與孩子保持“同學習”的狀態,這是一種有力的心理支持。
(三)指導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有疑問的,提倡鼓勵大膽提問,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孩子性格內向的,要與老師及時溝通。孩子認真學習和及時完成任務的,及時給予適當獎勵。建議家長盡量做好助手,不指手劃腳,不亂發脾氣,給孩子充分的自主選擇權,支持孩子的正常需求,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建議家長組建“快樂家長群”, 分享孩子的學習成果,交流陪伴心得,互相提醒支持,共同競爭進步。
(四)開展線上家長學堂服務。一方面,緩解家長的壓力;另一方面給家長提供一些管理辦法,比如如何科學規劃,如何調節家庭氣氛,如何進行親子互動等。
四、技術缺,亟待支持
線上教學是借助技術平臺來服務教學的,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借助一定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與能力。一些科任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知識欠缺,急需專業人士幫助。
對策:
切入服務:如教師在直播過程中,突遇聲音消失、黑屏等問題,可切入“服務”,將解決該問題的視頻找到,按章操作,助力教學正常進行。看似課堂上“節外生枝”,但在解決問題時,又get了一種新技能。
電子作業服務:鑒于目前學生作業量大,每天要拍照上傳作業圖片的狀況,可以針對不同學科線上教學特點,設計和提供相應的電子作業模板。學生直接在模板上填寫,從后臺直接提交,這樣交作業、閱作業都很便利。
總之,要讓線上學習收到較好效果,必須多方向同發力。只有正確認識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利用好線上學習的各種資源,持續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才能化危為機,化苦為樂,學有所成。
作者單位:郭 靜 韓城市城關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