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當下,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日漸提升。因而高校教育工作應該積極改革,從日常教學工作當中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成長為適應社會日后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材料與工藝》是課程設計專業基礎的理論課程,注重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與實踐內容進行緊密聯系并創新,致力于強化學生求實精神、創新意識、設計美感,對學生設計思維培養有著直接影響。為了更好實現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應該更好地開展《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創新,從課程各個層面上進行優化,促進大學設計教育工作的創新改革。本文針對《材料與工藝》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應用的意義及當前《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材料與工藝》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關鍵詞]高校 《材料與工藝》課程 創新教學

基金項目:西安歐亞學院2018年度校級重點課程材料與工藝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18KC016);西安歐亞學院2018年度校級教改課題《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和師資團隊組建與管理研究》(項目編號:2018YB024)。

從當前高校教育發展趨勢來看,高校課程教學工作更加注重創新發展。時代在變化,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相應發生了變化,為了真正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順應現代教育發展需求,有力推動教育工作的發展與進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了教育教學創新的重要性。在當前社會教育大環境之下,設計專業教學工作必須要結合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科學合理地開展教學改革。

《材料與工藝》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促進高校改革

設計專業是高校十分重要的專業課程,積極開展《材料與工藝》課程創新教學,可以為高校課程教學改革帶來強大的影響。在現代高校教育不斷發展的當下,想要展現出教育工作效率,就應該結合當前教育領域發展趨勢,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推陳出新[1]。在高校領域競爭日漸激烈的當下,想要真正提升高校的綜合質量,就應該從學科教學的層次方面不斷優化創新教學模式,讓教學內容更加便于學生理解,真正踐行人才培養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綜合質量,切實為高校教育發展帶來契機。利用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體現、推動高校整個教學體系的創新改革發展。

2.有利于培養現代化人才

《材料與工藝》課程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應用型學科,對學生能力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在《材料與工藝》課程創新改革日漸緊迫的當下,《材料與工藝》課程知識與社會生產、產品設計的聯系日漸緊密[2]。積極地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信息化、實踐化、體驗式等諸多教學模式融入到《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工作當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可以最大程度上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將知識運用到實際設計活動當中,全面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實踐能力。此外,在教學活動當中引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諸多教學模式,還能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成為適應社會未來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當前《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模式單一

縱觀當前《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現狀,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依舊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傳統“填鴨式”教學手段很難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灌輸式地將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只會讓學生對《材料與工藝》課程產生厭倦[3]。因為《材料與工藝》課程知識內容當中涵蓋了諸多產品設計材料介紹,很多材料及產品設計工藝都是學生之前沒有接觸的,因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傳統教學模式很難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促進高校教學改革的發展與進步。

2.實踐教學內容缺失

《材料與工藝》課程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但是客觀來說,《材料與工藝》課程的理論知識相對較多,在開展教育工作當中,應該集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科學的教學內容。因為初步學習設計的學生對很多設計材料、設計工藝都不了解,因而很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動手參與、學習實踐當中深入了解不同工藝與材料的設計技巧、產品表現效果[4]。但是綜觀當前《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教師往往只注重對知識理論層次的講解,而實踐教學的內容相對欠缺。通常教師在開展《材料與工藝》課程知識教學時也只是將材料介紹、材料使用效果、材料設計技巧等內容向學生進行簡單介紹和講解,無法全面地讓學生真切地從實踐當中深入學習到知識。此外,當學生進入社會之后,因為在學校當中學習的多是理論知識,并未掌握產品材料、產品工藝等相關的實踐內容,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有極大的阻礙。

3.考核方式不合理

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但從當前《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考核工作來說,更多注重的是對學生知識方面的考核,無法起到督促學生學習、指引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導師教學考核效果大打折扣[5]。《材料與工藝》課程考核一般都是利用“期末考試+日常成績”的方式進行的,期末閉卷考核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對較大,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導致學生為了在期末取得好成績,大量背誦理論知識,甚至運用題海戰術的方式來進行期末沖刺。這不僅不能夠全面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還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材料與工藝》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1.創新課程教學手段

《材料與工藝》課程作為一個較為成熟的課程,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掌握教學內容,就需要結合教學工作的實際內容、學生的學習喜好,將具備創新性、先進性的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6]。對高校學生來說,現階段的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喜歡探索。那么教師便應該將創新性的教學模式融入到《材料與工藝》課程當中。積極開展信息化技術教學,將“情景教學、任務式教學、信息化教學、自主探究教學、實踐教學、微課教學”等諸多創新的教學手段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枯燥、沉悶的教學氛圍,最大程度上體現出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動性、主體地位、獨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諸多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融入到課堂[7]。例如在學習“有色金屬材料成分性能與用途”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課件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課堂時間的把握。微課時間應該掌握在15分鐘之內,常見的有色金屬材料介紹課件為5分鐘;有色金屬成分性能介紹,因為涉及了較為復雜的化學教學知識內容,所以介紹時間為10分鐘。切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具備互動學習性的《材料與工藝》教學課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出具有趣味性、開放性的互聯網在線教學,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豐富教學實踐活動

《材料與工藝》課程當中的實踐教學環節非常重要,實踐活動可以最大程度上激發起學生的設計興趣,并且強化學生的探索、實踐積極性,為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原則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應該摒棄傳統注重理論傳輸的教學形式,將具備多樣性、趣味性的教學實踐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切實強化學生多層面的能力。在日常教學當中應該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定期開展“小組實踐、合作實踐、實踐比拼、作品展示”等活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展現出自身的風采。例如在開展以“坐”為主題的設計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學過的材料,發揮出他們自己的創意制作以“坐”為主題的作品,引導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奇思妙想,自主搜尋材料、自主選擇設計題材、自主開展實踐設計,全面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3.完善教學考核機制

在實際開展教學考核的過程中,應該踐行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貫徹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保障考核的全面性與公平性。將考核工作分為平時作業、課堂討論、創新報告、小論文、期末考試等諸多評價內容,將考核工作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各個層面當中,全面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理論知識能力、學習態度、實踐能力等。針對平時作業來說,應該致力于考核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設計出具備實踐性的作業內容。為了避免抄襲,可以通過“自主創意展示”的形式,讓學生展現出他們自身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創意靈感。例如小論文主要考核學生的學術科研精神,通過課題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新技術、新材料進行分析,并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結 語

《材料與工藝》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應用的意義重大,其不僅可以促進高校教育的改革,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開展《材料與工藝》課程創新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當前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開展教學工作,及時發現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在創新課程教學手段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實踐活動,完善教學考核機制,切實強化《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創新效率,提升設計專業教學效果,最終達到提升高校整體綜合實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紅:《“任務引領,五步遞進”教學模式在〈導游知識與應用〉課程建設中實踐與應用研究》,《校園英語》2017年第43期,第92頁。

[2]李波、張從陽、王文浩、葉喜蔥、吳海華:《基于慕課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以〈機械工程材料〉課程為例》,《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第15期,第180-181頁。

[3]高麗敏、王蕾、趙志鳳、吳君晟、高微:《基于建構主義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課程教學實踐改革探討》,《科學技術創新》2017年第9期,第81頁。

[4]尹艷芳:《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以〈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為例》,《神州》2017年第3期,第89頁。

[5]趙曉云:《SPOC模式下〈工程材料及熱加工工藝〉課程混合式教學方法探究》,《科技視界》2019年第11期,第109-110頁。

[6]馬道順、巢晗:《〈材料與工藝〉課程融入產品設計類課程的教學研究》,《好家長》2019年第20期,第254頁。

[7]熊小慶、閆爽、趙虹娟:《多元化教學模式下〈材料與文明〉課程教學創新探究》,《考試周刊》2019年第36期,第25頁。

[8]黃妍、林秋瞿、高嵬:《關于傳統工藝及材料調研在設計課程中鏈狀訓練研究的教學思考——以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學個案研究為例》,《藝術教育》2018年第1期,第153-154頁。

作者單位:西安歐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