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食品快速檢測技術課程為例,實施“目標—過程—評價‘235’”模式,在疫情背景下調整教學方式,對“完全線上”遠程教學進行探索與實踐,將理論授課與學生管理有效結合。

[關鍵詞]食品快速檢測技術 235模式 完全線上

基金項目:陜西省職業教育研究(項目編號:SZJYB19-357)

文獻標識碼:A

2019年12月,武漢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為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保障教育質量,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1],要求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陜西省教育廳于2020年2月12日公布各地各?!耙恍R徊摺卞e峰線上教學[2],疫情期間教育系統開始了“完全線上”的遠程混合式教學。為提高教學效果,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任務為驅動,食品快速檢測技術課程一直采用理論實踐、線上線下“雙線并軌”的模式設計教學,通過調整教學方式,實施了“目標—過程—評價‘235’”模式,科學地將理論授課與學生管理有效結合起來。

現有授課模式現狀[3]

1.網絡在線課程平臺

網絡在線課程是指將線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數字化,并以學習管理系統為載體進行基于課程內容的線上教與學過程。隨著高等教育領域“精品課程資源”等教學變革的推廣,加上教育部在疫情期間為高校免費開放網絡課程資源、圖書資源,豐富教師授課資源,為教師在不同網絡平臺搭建課程提供便利,現各大平臺均有建課流程、優秀案例、互動方式等指南,幫助教師從“零基礎”開始搭課,網絡在線課程不受地域、時間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反復學習,但是師生交互水平較一般,答疑解惑無法實時,導致學生學習效果較一般。

2.在線直播平臺

在線直播為學生提供在線教師互動課程,幫助學生在線學習。為教師搭建網絡課堂平臺,利用固定時間開設在線互動課程。疫情期間,各大網絡直播軟件均提供免費試用極速版方便教師使用,例如學習通、騰訊課堂等。將線下的課堂回答、作業、討論全部轉接至線上,是線下教學的最真實模擬,師生可以較好地互動、交流,為學生及時答疑解惑。但教師無法觀測到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直播的效果依托網絡穩定性,若采用室外直播,環境又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傳統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的教與學的方式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使學生主動建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疫情期間,由于高校課程限制,有些教師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采用傳統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具體任務來引導、啟發學生,使其采用搜索材料、小組討論等方式解決問題,進而進行成果分享,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此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布置傳統任務時應考慮任務全面性,并且設置反饋時間,給學生提供資源平臺和學習方法。

“目標—過程—評價‘235’”模式

食品快速檢測技術課程實施“目標—過程—評價‘235’”模式,對“完全線上”授課進行摸索與探討。目標“2”——雙目標,即知識、能力、情感的傳統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有機融合;過程“3”——三授課方式,即網絡在線課程平臺+在線直播平臺+傳統任務驅動教學;評價“5”——五評價手段,即啟動專家+平臺+教師+小組+學生五方面評價方式,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全方位評價。

1.“2”——傳統+思政目標

本課程著重讓學生正確掌握食品快速檢測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知識目標),加深對原理的理解和增加職業技能(職業目標),培養具有快速檢測技術研發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專業人才(能力目標)。根據疫情特殊情況,依據食品安全要點五,結合食品安全中生物性污染制作“疫情期間的食品安全”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知識”兩個模塊的內容,強調食品安全和預防重要性,以及針對目前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盒和測試卡的研制,引申到酶聯免疫和膠體金免疫層析的原理,提高學生探索問題和舉一反三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課程思政目標。

2.“3”——資源+直播+任務過程

本門課程以優慕課平臺為基點,結合智慧職教平臺和科普庫資源,以騰訊課堂為主要直播軟件,課程中采用傳統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

(1)優化課程資源[4]

傳統的PPT和文檔資源缺乏動態性,根據課程實際,結合智慧職教平臺課程資源,豐富補充完善課程資源,將章節資源按照課時進行系統碎片化,形成微PPT、微教材、微課、微拓展、微測試(包括課前預習、隨堂測試、章末測試)等線上資源,除此之外本課程吸納“食品科普”小視頻作為學生健康知識的提升,線上資源實時更新。

(2)線上直播互動

以騰訊課堂為直播平臺,操作簡單,互動性強,可以滿足教學要求,該平臺具有顯示屏幕、PPT播放、視頻播放、攝像頭等四種模式。對于常規理論知識點,采用PPT播放模式,教師進行重點標注,方便學生課下進行重點筆記總結。對于現場展示,例如對比“健康油和地溝油的區別”,教師通過全屏攝像頭模式展示兩種實驗材料的異同,并采用顯示屏幕+攝像頭畫中畫模式進行油樣外觀對比。對于實踐操作,由于快速檢測課程實驗原理易于理解,操作過程簡單,學生通過大一學習已經掌握實驗室基本操作技能,通過“視頻播放”形式觀看微課,教師講解操作細節和注意事項,為開學實踐授課打下堅實基礎,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任務驅動安排

依據教學目標,將學生分成小組,布置在家可以完成的快速檢測任務,例如“辣椒面中蘇丹紅”“地溝油”及“蜂蜜”等快速檢測任務,學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制定檢測方案,在家進行初步嘗試,得到實驗結果形成實驗報告并進行分享交流。

3.“5”——專家+平臺+教師+小組+學生

(1)專家評價——課后階段(占比15%)

通過崗位調研,本課程設置與企業一致的典型工作任務,與企業人員制定典型工作任務單,將生產實踐轉換為課堂實際。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制定的檢測方案由教師統一傳給企業專家,由企業專家根據崗位實際、檢測標準、目標任務進行評析和打分,并為學生提供正確操作指南,專家評價手段可科學縮短學生到崗時間。

(2)平臺評價——課前+課中+課后(占比20%)

課前學生通過網絡課程平臺觀看視頻、微課、微教材等線上資源,平臺會記錄學生的訪問時間、閱讀時長。課中學生需要掃描二維碼進行課堂簽到,由平臺進行記錄。課后拓展學習,平臺記錄學生的訪問時間、閱讀時長。課后作業完成,平臺收集,主觀題教師進行閱卷,平臺記錄分數。

(3)教師評價(占比40%)

教師結合學生平臺閱讀電子課件、平臺課前討論、直播間互動發言舉手、隨堂測試成績、課后作業完成正確性、學習態度、會議間討論、成果分享等情況,教師按照權重進行統計分析。

(4)小組互評(占比15%)

優慕課平臺有匿名“投票”欄目,學生每次上完課后按學習態度、團隊協作等方面選擇其他小組中表現最好的那位同學。學生依據騰訊會議小組討論的表現、任務完成度、匯報完整性等方面對其他小組進行綜合打分,分數由學生匯總后進行公布記錄考核成績。

(5)自我評價(占比10%)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拓展評價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團隊協作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科學打分。

教學成效與反思

疫情期間,學生學習渴望度高,采用“目標—過程—評價‘235’”模式初步探索完全線上授課形式,不受地點約束,可對知識進行實時教育,通過直播,音頻+視頻+文檔+文字,傳輸效果更加便捷,結合多維多元化考核模式,教師從不同視角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網絡直播課程適用于理論教學,無法進行操作實踐,對于理論一體化課程,后期實驗課無法開展。網絡直播間的互動,打字速度趕不上語言傳遞,信息處理與接受效率較低。在教育信息化、網絡發達化、資源共享化的契機下,疫情期間教師探索新型遠程授課方式的同時,也提升教師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2020。

[2]陜西省教育廳:《各地各校“一校一策”錯峰線上教學》,2020。

[3]焦建利、周曉清、陳澤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案例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20年第3期。

[4]馬驍飛、馬亞魯、田昀、秦學、高洪苓、劉華姬、魯凡麗:《疫情背景下“完全線上”遠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大學化學》2020年第3期。

作者單位:劉穎沙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分院 劉昭彤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