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高校自主選課模式下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自身能力評估和培養方案理解、自覺性和自我管理、交流和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導致學生學業困難的主要成因包括學習目標缺失、自控能力差、學習環境不適應等。最后從樹立人生目標、培養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紀律管理、建設優良學風、構建學生成長成才支持體系等方面提出對學業困難學生群體的幫扶舉措。

[關鍵詞]完全自主選課 學習困難群體 學生自我管理 學習幫扶

基金項目:2019年陜西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自主選課模式下大學生學業困難群體引導教育”(項目編號:2019FKT39);2019年西北工業大學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大學生學業幫扶精細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3102019XSY14)。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需求,完全自主選課的培養方式受到越來越多重點高校的關注和采納。然而,完全自主選課帶給優秀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和機會的同時,也造成了學業困難學生群體逐級擴大。高校學業困難群體是指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學習效率下降,出現連續掛科,面臨留級甚至退學等后果的一類學生群體。近些年,各大高校學業困難群體數量逐年增加,這不僅影響學生本身的發展,也給學生、教師及家長造成很大的困擾。因此,通過對學業困難學生的分析和幫扶,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重新認識自己并樹立信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刻苦努力學習、達到順利脫困的目標具有深遠的研究價值和社會意義。

完全自主選課模式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

1.自身能力評估和培養方案理解

傳統的高校課程體系是學校教務部門及學科自身能力評估和培養方案理解建設負責教師,根據學生的總體知識水平并結合其所學專業的培養方案直接給教師下達教學任務,同時給學生指定課程內容。一般以專業或班級為單位進行集中授課,學生只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到指定的教室上相關課程和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和課程考核。很少有學生會結合所學專業和自身知識水平進行充分評估,或者對所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研究和解讀。

在自主選課模式下,學生需要根據培養方案對自身的知識水平進行充分評估,然后根據培養方案要求進行各個學期的選課。如果對自身知識缺乏準確而有效的評估,所選的課程可能會過難或者過易。而過難的課程將會導致自身考核分數低,甚至會出現掛科現象。而過于簡單的課程,有可能導致自身學習興趣不高,學不到相應的知識等。而且如果學生對培養方案缺乏理解,將會導致其錯過選課的最佳時機,從而加重自身的學業任務,某些情況下,甚至出現學生漏選課程,進而影響他們的畢業。

2.自覺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自主選課模式下,學生需要在培養方案指導下對所有課程自主進行選擇,同時進行自主學習。由于同年級、同班級、同宿舍的學生所選課程都不一樣,學生的上課時間、地點就會非常分散,使得作為一線管理者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難以有效掌握所在年級或班級學生的上課情況。因此,就要要求學生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如果學生缺乏自控能力,可能會逃課或上課玩手機等,任課教師也很難第一時間有效地反饋給輔導員或班主任,而這些問題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自主選課模式也容易和學生所學課程存在沖突,尤其是考試時間比較集中的時候,這就要求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平時抓緊時間學習,一旦遇到課程沖突或考試集中的問題,可以通過合理的自我管理進行調整,從而順利完成學習和考試。

3.交流和溝通能力

自主選課模式下,不同學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將在一起上課,學生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不同心理年齡等。課堂上任課教師往往會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及學習。有時候,任課教師甚至會要求同小組學生共同完成一個作業,這就要求在一起上課的學生會交流和溝通。同時,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自課程學習中的困難,需要請教教師和同學,及時掌握知識點,跟上教師的上課節奏。因此,只有具備和教師、同學進行有效交流和溝通的學生,才能在自由選課模式下游刃有余地進行學習。

學業困難學生群體形成的原因

1.學習目標缺失

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考上好的大學。但是進入大學之后,學生卻對自己未來的奮斗目標不清楚,缺乏遠大的理想,甚至有部分學生沉迷網絡。此外,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平時不用上課,考試只要突擊復習一下及格就可以了,大學四年混一混就畢業了。但現實是大學靠混很難混畢業,特別是重點工科類院校。當前,很多重點工科類院校采用自主選課加完成學分制,而且取消了大四清考。在這些嚴格措施之下,學習目標缺失、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往往會考試通不過、成為學業困難群體、無法正常畢業等。

2.自控能力差

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前,中學的教師和他們的家長都對其進行嚴格的管控,所有的學習和生活都由學校教師和家長安排好了。這種情況下部分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甚至考入重點高校。而進入大學之后遠離了中學的管理及家長的監管,加上目前網絡非常方便且誘惑多,如果學生自控能力差就很容易會沉迷網絡、睡懶覺、逃課等,甚至會缺考。不同的是,重點高校,特別重點工科類院校的課程大部分存在前后的連續性及關聯性,如果學生的部分課程知識無法跟上進度,這將會導致他們后續課程的學習無法順利進行下去,進而無法根據培養方案進行正常進度的學習。

3.學習環境不適應

中學階段的教育基本上是應試教育,學生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是由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安排好的。周圍的同學基本上都來自同一個地方,語言、風俗、飲食等類似。但進入大學之后,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都存在差異。更為重要的是各地的教育水平存在差異,比如有些地區對學生文化知識要求比較高,有些區域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有些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比較弱等。高校只能根據學生的總體平均水平進行課程設計和學業安排,很難完全顧及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這種情況下部分基礎不夠好的學生如果不努力就很難跟上進度,同時也會導致來自發達地區學習超前的學生放松對自己的學習要求。

學業困難學生群體幫扶方案

1.樹立人生目標

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是當前大學思政教育面臨的關鍵性問題,同時也是挑戰性問題。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教育根本問題,教育好學生,引導好學生,使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一方面可以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比如航天航空專業在講述航天動力學時,可以重點介紹錢學森同志當年如何克服層層阻撓回到祖國,為中國的兩彈一星作出了重大貢獻。還可以介紹錢學森同志在中國科研條件十分落后的情況下,依然鍥而不舍地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奮斗。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思政教育課程、實踐、講座等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使得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遠大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培養學習興趣

當前,大學課程學習中普遍存在“用過去的知識教給現在的學生來解決未來的問題”的情況。學生會質疑“過去知識是否已經過時,是否能解決未來的問題”,這會造成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對此,要求任課教師必須是從事科研工作任務的工作者,其可以結合自己的當前研究方向和科研任務來給學生講授知識。同時,也要使學生明白并樹立起未來的創新不是憑空創新,而是在現有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未來工作中面臨的新問題的解決方法也是在以往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并意識到當前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必然在未來工作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明白了道理之后才會對當前學習充滿興趣和激情。

3.加強學生紀律管理

學生出現學業困難,基本上都存在紀律松懈、自控力差等問題,因而加強年級紀律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年級紀律管理主要包括無故缺課、上課玩手機、沉迷網絡游戲、不上晚自習、上課睡覺、不交作業、考試無故缺考、考試作弊、宿舍臟亂差、不按時到校、不參加班會等。對出現的紀律問題,校方一定要嚴格按照學校相關規定進行處理,絕不能姑息,同時,組織好各班班委加強對本班同學紀律的管理和檢查工作。

4.建設優良學風

好的學風可以有效地影響學業困難學生的學習態度,有效減少學業困難群體的人數。優良的學風包括班風和宿風。通常一個具有優良學風的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都非常不錯,而且學生還會踴躍參加各類比賽和活動。相反,學習成績差的班級往往學風非常差,學生經常不去上課,或者上課期間玩游戲等。宿風也是類似,學風優良的宿舍,全宿舍基本上都能拿到獎學金,而學風差的宿舍,整個宿舍有一半以上學生都是學業困難,甚至達到學業預警。因此,我們在學風建設過程中可以采用一對一幫扶的方式進行,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一方面可以指導其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監督學習差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學??梢怨膭顚W風優良的宿舍和學風差的宿舍結對子,平時可以一起學習、一起參加學校開展的活動等。

5.構建學生成長成才支持體系

加強學生成長成才支持體系建設,通過鼓勵和引導本科生形成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加強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利用現有教育教學的優勢資源,通過對學生成長成才支持計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得到有效釋放和提升,為培養具有真才實學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包括“早鳥”晨讀計劃、離寢計劃、小教授課堂、學?!耙粠鸵弧薄⒖记扒弥攸c等。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各個班級上報的計劃應經過學院評定和審核通過之后開展有效的實施。學院根據每個班級實施計劃的難度和強度,將計劃評定為五個具有不同權重的等級。該計劃實施后,將采取三個月一抽查,半年一考核,全年一驗收的成效評估機制??己嗽u估小組將由學院黨委副書記擔任組長、本科各年級輔導員及部分優秀班主任為成員共同組成。

結 語

高校采用自主選課模式培養學生也是未來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而由此形成的學業困難群體也是不可避免的。學生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刻苦努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共同營造良好的學風環境,在高校學生成長成才支持體系的幫扶下,學業困難的學生將會越來越少。

參考文獻:

[1]李瀟潔、李洪濤、劉曉黎:《高校學業困難學生助推工作機制探索與實踐》,《管理觀察》2015年第35期,第103-105頁。

[2]康樂、孫?。骸陡咝W業困難學生群體的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高教學刊》2015年第7期,第99-100頁。

[3]魏旖旎、鄭成華、馮永寧、劉劍華:《新時代下高校學業困難學生的形成原因與教育對策》,《教育現代》2019年第15期,第154-156頁。

[4]孫立銳、郭強:《大學生學業困難群體教育與研究》,《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年第2期。

[5]陳靜宇、黃東風:《公共基礎課程自主選課模式改革》,《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第7期,第77-78頁。

[6]鄭宏星:《大學生自主選課的制度分析》,《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8卷第5期,第102-105頁。

[7]黎春虹、屠雯靜:《焦點解決模式應用于高校輔導員幫扶學業困難學生的探索研究》,《科教導刊》2018年第9期,第171-172頁。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