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模式探討
作者:戴文麗
發布時間:2020-06-23 10:47: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推動,很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中職學校的專業發展迅猛加速。面對時代發展的形勢,面對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中職生必須要具備較強的文化素養與實踐能力。
鋼琴教學是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是培養學生成為學前教育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而中職學校的學生專業基礎差、缺少學習熱情與興趣,已成為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 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他們在初中或者小學的時間里學習一般比較差、底子薄,他們認為教師和家長不重視自己,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心理發育不健全,缺乏基本的意志力以及責任心。用傳統的集體授課模式更容易讓他們和個別優秀學生拉開差距,從而導致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不同學生天賦和技能上的差異,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來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例如,在教授學生“斷奏、連奏”技能訓練時,我根據基本練習的掌握情況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選擇三個難度的旋律,按照技能必須掌握的要領,將旋律進行改編,而旋律則選擇當下流行的網紅熱曲。這樣一方面能根據個體差異讓學生相對容易的達到目標,另一方面選擇學生喜歡的旋律,完成學習任務的他們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教師改編曲目和教材的有效融合,最終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二、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中職大部分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為零,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缺乏自信,即使他們知道也不敢大聲說出來,識譜時也不敢大聲唱出來。而培養學生識譜能力和唱譜的習慣,是打好鋼琴基礎的第一步。很多學生在學習音符練習識譜時,都習慣把簡譜標記在音符上,我并不阻止學生這樣做,而是讓他們利用課下的時間把鋼琴書中所有的五線譜用鉛筆標記上簡譜,通過實踐發現,他們的識譜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課堂上以游戲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提前做好卡片將“音名、唱名、簡譜”分成三個小組,用“找朋友”的游戲來完成樂曲旋律的再現。通過兩屆學生的教學實踐,學生的識譜與唱譜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如今他們能大聲的、自信的完成鋼琴譜的識譜與視唱,營造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創造出了輕松的學習環境。
三、 差異化分組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分組教學法也稱為分層教學法,將學生根據天賦差異和課堂接受能力的差異進行分組,以此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每組5~6人,其中指定一個小組長。集體教學環節,教師對本節課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技能知識目標進行強調或示范,然后再進行分組教學。每個小組的樂曲難度不一,要根據學生的掌握能力教授相應難度的樂曲。分組練習時,小組長作為教師的助手,要督促并幫助組員完成樂曲。當然,這種模式對于小組長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壓力,但是其他同學也會因小組長的幫助而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務。這種方式的傳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學習到相應層次的知識,對于組員和小組長來說,能滿足他們在學習上的成就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和諧關系。
四、采用正確評價與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鋼琴課的有效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學校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一般的評價與考核體系只是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學期終結成績納入學生檔案,致使一部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認真練習技能,考前臨陣磨槍、應付了事;而另一部分學生平時非常刻苦,課堂上表現積極、主動,而因天賦不足導致完成情況與其他同學差不多,這樣的考核結果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我們在評價與考核時要對“學習過程、考核過程”兩部分進行考核,建立課堂表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實踐訓練與期末成績相結合的考核體系。例如,老師對某學生的學習過程記錄到“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不能主動積極參加學校的技能競賽”等情況,考核過程成績為“合格”的情況,教師根據兩個部分的考核,綜合評定為該同學“不合格”。采用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督促學生按照老師的教學安排有計劃、有目的、有要求的進行學習,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才能為學前教育領域培養具有較強實踐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 陜西省三原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