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技巧
作者:安 平
發布時間:2020-06-23 09:59: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我國飛速發展的工業化進程中,學生有沒有豐富扎實的數學核心素養,有沒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對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普遍基礎扎實,但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遠不夠,準確地說就是數學素養欠缺。因此,只有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充分融入核心素養,才有助于促進教學改革,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起點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出發點,學生學習數學也是如此,他們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喜愛—接納—發展—歸納—提升”這樣一個提高數學素養的過程。我參加工作之初總是把教學內容安排得緊湊、扎實,自己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學生的數學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后來,我在摸索反思中漸漸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講授圓的認識一課時,如果直接講“圓心、半徑”的概念,教學效果可能略差一些。我在教學中以小指為圓心,保持手型不變,拇指拿粉筆隨手畫了一個工整的圓,學生十分驚奇,一個個躍躍欲試。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圓心、半徑”這兩個概念就永久嵌入他們的腦海中了。
二、思維創新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
我時常在反思,也和同行一起討論過為什么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堂堂大國卻鮮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在反思怎樣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再也不能搞題海戰術了,再也不能滿堂灌了,我們的教育需要改革,我們的一線教師更需要改變思路。因此,我的數學作業突出少而精的“思維作業”。例如“數據處理”的家庭作業只有一項:讓學生設計一張自己家庭的生活開支統計圖。其實,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繪圖只需要5分鐘,但設計有可能需要整整2個小時,他們通過自主設計,一方面鞏固了知識,另一方面也深入地了解了家庭的具體情況。這樣的作業不是個例,我每天都會結合教學內容布置一道“思維作業”。實踐證明,我帶的學生愛動腦,并且思維能力強,數學成績突出。
三、課堂教學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主渠道
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變“應該講什么”為“怎樣講學生最喜歡聽”。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提出了新要求,讓他們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例如,我在課堂上講授的例題都緊緊圍繞學生身邊的事例,有些例題甚至用的是本班學生的名字,這樣的事例新鮮、有趣、活靈活現,學生一看到例題就大笑了起來,課堂教學效果自然非常好。例題接近教學,接近生活,學生愛聽、愛學,這是我多年的一個教學技巧。畢竟在棍棒和斥責下是出不了人才的,只有在“愛”的幫助下學生必將展翅高飛。
四、學以致用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動力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比較抽象,突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給人的感覺是弱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部分學生認為數學除了買東西算個賬外沒有什么實用價值。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這與學以致用的數學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對我們的數學教學非常不利。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講授面積一節課時,我的實踐作業是算一算要裝修的樓房需要買多少瓷磚;在講授容積一課時,我結合語文課文《烏鴉喝水》讓學生通過實踐得出:石頭的體積=水上升的體積。
五、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
在現行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重成績輕過程的評價機制與核心素養的要求背道而馳,這種評價方式沒有考慮學生的整體水平,片面性太強。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從核心素養的角度著手,創新小學數學評價模式,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習慣、作業完成情況、測試成績等納入評價機制,公平、合理、全面地反映學生的整體素養,以此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推動數學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例如,每節課我都會預留5分鐘點評教學,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讓聽課不專心的學生表演小品、舞蹈、歌曲等。靈活的評價手段在提高教學成績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的平臺,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藝術素養、膽識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總之,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我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一定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敦煌市孟家橋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