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文化教育水平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關系一個民族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較之有形遺產而言如指間之沙,稍有不慎就會流失于指縫。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我國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非遺文化的傳承卻受到了不小的阻礙,各種電子產品對我國青少年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校園是弘揚和傳承文化的重要場所,農村寄宿制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傳統文化傳承實踐活動,為他們創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讓他們在傳統文化的浸潤和熏陶下提升文化素養。

一、利用藝術特色,深化學生對非遺文化的了解

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由于父母大多在外務工,家庭教育不健全,其對非遺文化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師要選擇最為優質的教育方式,利用非遺文化各項藝術特色調動學生了解非遺文化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書法課程,提高學生書法學習的參與度,為學生著重講解我國的書法歷史,促進學生對書法知識的了解,全面提高學生對非遺文化的了解。寄宿制學校學生對社會文化接觸較少,受各種電子產品的侵蝕較少。因此,在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展非遺文化課程往往能夠獲得更高的成效,教師可以將藝術文化內容編成教材,并設置相應的課程,以此保證學生能夠充分融入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中,增強他們對非遺文化的了解。

二、設置專業傳承機制,培養學生的傳承意識

農村寄宿制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力量之一,能夠為我國農村經濟建設培養大量的優秀人才。因此,要想傳承我國非遺文化就必須將其滲透到農村寄宿制學校中,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我國的發展速度,為我國非遺文化傳承助力。

首先,廣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可以設置相應的非遺文化傳承機制,把非遺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除此之外,還可以將與其相關的內容滲透到校園文化中,全面提高學校文化建設。這樣不僅能夠完善寄宿制學校的文化傳承體系,還能有效解決我國非遺文化的傳承問題。

其次,地方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地,使非遺產文化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精神文明素質。同時,學校可以組織相應的傳統文化培訓,為學生深入了解非遺文化提供幫助。

最后,政府要動員非遺文化傳承人深入到農村寄宿制學校,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為他們展示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可以邀請一些老藝術家深入鄉鎮設立非遺文化辦公室,讓他們每隔一段時間為寄宿制學校學生提供幫助,以此加深學生對于非遺文化的了解。

三、利用新型教育設備展示非遺文化

近年來,我國科技水平發展迅速,很多農村寄宿制學校也引入了多媒體教學模式,廣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對非遺文化的了解。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影音播放功能為學生提供色彩教育,以此幫助學生深入非遺文化學習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秦香蓮》《打漁殺家》《霸王別姬》等戲劇,讓學生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除此以外,寄宿制學校還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將非遺文化傳承作為主要內容,讓學生根據平時學習的非遺文化知識進行表演,與其他學生展開競爭。這樣一來,就能充分提高學生對于非遺文化的了解,還能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感,深化學生的感知能力,強化我國非遺文化建設工作,為后續的非遺文化傳承助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我國傳統文化傳承困難的問題。

總之,時代的發展使得我國經濟文化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非遺文化的傳承問題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學校教育漸漸成為了傳承非遺文化的重要手段。作為教育體系中的特殊存在,農村寄宿制學校要契合時代發展,根據我國相關政策宣傳保護非遺文化,為學生提供最為優質的文化傳承體驗,以此為傳承我國非遺文化助力。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民聯寄宿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