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學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作者:張志林
發布時間:2020-06-22 14:13:3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當前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過于重視語文的人文教育,并且將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上,而淡化了語文教學自身該有的特點。語文是一門情感化的學科,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有所感悟、有所收獲,而不是簡單對相關知識進行記憶。如何讓中學語文教學回歸本真,我們要抓住“本真”的重點,要抓住教學本身該有的真實特色,使學生有效進行感悟和收獲的過程。
一、回歸語文基礎教育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應試相關知識的教學比較偏重,在課堂上往往會根據文章內容預測考試題型,再根據可能出現的題型進行專項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在成績的提升上效果較好,但是卻忽視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目的。很多學生在常用字詞時存在理解誤差,甚至對于一些多音字的讀音不了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卻較少在日常教學中指正,只有在考試中涉及相關內容時才會針對題目進行教學,這就導致許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掌握不佳。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尤其是字詞積累,這不僅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同時也是為了遵從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字詞教學的要求,如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連基礎的字詞積累都難以做到,那么對學生進行更多文章的灌輸成效也不會高。
許多教師認為學生的字詞積累及相關知識的了解應該是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所以在中學語文課堂上涉及較少,但是不論教師將語文教學重點放在哪一方面,我們始終無法否認字詞積累確實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明確這一點后,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字詞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在語文基礎教育中,我們也應該增加學生對名人、名言、名句的積累,這些優秀的詞句不僅僅能增加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會讓學生從中了解到諸多道理,進而增加學生的文學修養。
二、讓學生學會讀書
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非常重視,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按照自身的計劃來展開相關閱讀教學,這種情況下促使教師比較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率。以課文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文章中心含義及教育意義的講解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文章進行閱讀,同時要求他們帶著各種問題去閱讀文章,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對文章有整體的理解,一般都是在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下重點對某一部分進行理解,這樣的閱讀方式不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并且在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效率會不斷對學生進行閱讀方向的指引,讓學生緊緊圍繞課文的某一部分進行閱讀理解,意在用這種方式使學生盡快明確文章的中心含義,并了解文章所具有的教育意義,這種做法破壞了常規的閱讀方式,不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在這樣的閱讀方式下無法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很容易對語文閱讀產生厭倦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不是一味去引導,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增強他們自身對文章的理解,要壓縮知識的講解時間,對于學生已經了解的知識盡量做到不再重復。
三、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
中學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學生在對相關文學作品進行品讀時應該以良好的語文思維去對文章進行分析理解,當然語文思維是一個大方向的概念,每位學生的語文思維都會因為自身性格和對文章重點的了解方向而有所不同,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讓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和語文知識應用的過程中有更為深刻的思考,我們可以搜集一些課外的、具有良好引導性的文章來對學生進行語文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自我閱讀過程中對文章中的語文思維進行分析,明確文章的教育意義和中心思想,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課堂回歸本真,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語文教學中我們該讓學生收獲什么,掌握什么,而不應該將重點放在對教學方式的改革以及學生對于相關考試的應對能力上,我們要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從整體上提升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甘肅省通渭縣常家河教育學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