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作家郭軍平:行走在詩意語文的大地上
作者:孔祥娜
發布時間:2020-06-18 10:54:37 來源:教師報
在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全國十佳教師作家”頒獎會上,來自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的語文教師郭軍平在眾多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引起了很多教師熱議和關注。郭軍平的職業成長軌跡為教師提供了一條把寫作與教學結合從而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
“寫作和教學是我生命深處的‘地壇’”
丁尼生說:“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郭軍平的“作家夢”開始于三十多年前,那是一個文學夢想如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漫灑大地的時代。郭軍平為了這個夢想堅持不懈,幾十年如一日。
中學時代就喜歡寫作的郭軍平考上中師以后,開始大量寫文章、記日記。“那時候就是喜歡寫,看見什么就寫什么。一陣雨、一樹花都能成為被描寫的對象。”郭軍平說,“那個時候,中師畢業,國家包分配。在校學習壓力不是太大,大多數同學周末閑余時間都會放松一下。我則一直沉醉于自己的文學世界,在那段輕松時刻我讀了很多的書。”
中師畢業后,郭軍平被分配到黃土高原深處的一所鄉村小學。相對寬松的教學生活也讓他有大把的時間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郭軍平雖然教過語文也教過數學,但無論帶哪門課程,他都沒有間斷練筆。
“事實上,那個時代,有了正式的工作后,大多數男孩都開始考慮成家了,可我仍然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寫作技巧上。”4年的鄉小教學生活轉瞬即逝,封閉而又固定的環境讓郭軍平越來越感到寫作上的“貧乏”。“我那時感覺把能寫的東西都寫完了,迫切地想提高學識和能力。”郭軍平說,“那時候,不像現在信息這樣方便,在網上就可以閱讀經典,學習名師們的專業經驗和技能。”
于是他把別人談戀愛、休息、娛樂的時間全都用來復習功課,后來考上了位于省城西安的陜西教育學院中文系,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帶薪脫產學習生活。“由于是工作了幾年后考的,年齡稍微大些,當時引起了一些同事異樣的目光。好在我的家庭給予我很大的支持,我也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投身到了自己喜歡的文學寫作中去。”
面對大城市的生活,郭軍平沒有像部分同學一樣“流連忘返”在各種“新奇的世界里”,而是一頭扎進了讀書寫作活動中。“我的工資除了必需的生活費外,都買了和寫作相關的書籍。”將近一年的時間里,身上沒有一件“時髦”的襯衫,腳上未穿一雙“像樣”皮鞋的郭軍平沉浸在自己的“文學世界”里,雖“苦”猶甜。他像久渴的禾苗貪婪地汲取著知識的營養,除了中文專業課程外,他還自學了新聞學、美學等課程。
“那兩年,我一直覺得收獲很大,沉甸甸的。”郭軍平說,“為了實現文學夢想就要沖破現實的‘束縛’,從鄉小到省城對我的寫作來講是關鍵的一個節點。”其中的動機正如郭軍平在《一個人生命深處的“地壇”》中寫的:生命不是簡簡單單的穿衣吃飯,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居華屋騎大馬……而是每個人心中的那個神秘的“地壇”,這座地壇是使他生活更有趣味或者更有意義的精神眷戀。
“夢想人人都有,成功人人都想要,但很少有人能堅持到最后的成功。”郭軍平的同事付娟麗說。
在教學中實現真正的“蝶變”
從省城畢業返回家鄉的郭軍平,作為當時澄城縣里不多的中文專業科班生,在試講成功后被縣教育局分配到了澄城中學任教。澄城中學是澄城縣最好的中學,學校鼓勵教師進行寫作的濃厚氛圍也讓郭軍平壯志滿懷。然而,現實卻給他潑了一瓢冷水:他投寄出去的文章都如泥牛沉入大海。
“當時最大的問題是‘眼高手低’。事實上,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郭軍平說,“那時,學校安排我帶高一的語文課。我便和學生們一起扎進了語文課本的世界里。”
“高中的語文課本里,選取的都是經典作品,揣摩這些經典作品的寫法、技巧,含英咀華,把它應用到寫作中去,回頭再把這種體悟運用到教學中去,是我感到最開心的事情。比如,當時課文中有一個游記單元,開篇就是《雨中登泰山》,引起了我的濃厚興趣。后來偶然的一次機會,我游覽了司馬祠,便寫了《游司馬祠》這篇散文。沒料到這篇文章不僅被《光明文薈》和《渭南日報》發表,還被編入了2012年陜西省中考語文閱讀試題。回過頭來,我用自己寫作的思路和技巧反哺課堂,有了深刻體會,在教學生們寫作同類型的體裁時就能把握得很準,分析得很透徹。作文指導到位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就提高了,語文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
這種嘗試在郭軍平的語文教學中一直進行著。這不僅讓他所帶的班級學生閱讀、寫作興趣濃厚,而且語文成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多年“讀寫式教學方式”的探究為郭軍平倡導的“詩意語文”教學理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郭軍平邊帶課邊辦文學社,鼓勵學生愉快寫作,結合實際生活寫作。結果,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他常常教導學生不僅要讀有字書,還要讀無字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認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寫作就是展現閱讀學習和思想感情的最佳方式,也是檢驗語文學習成果的最高體現形式。他常常幽默地對學生說:“古代的科舉考試不就是一文定乾坤嗎?所以,你們要好好讀,好好寫,力爭成為著名作家,為我們家鄉增光添彩。”
教學與寫作的融合也讓郭軍平的寫作技巧日益嫻熟,他先后在《人民日報》《美文》等一百多家媒體上發表文章,出版了《詩意語文》三部曲、《懷念河流》《書香,生命中最美的遇見》、教育專著《名家名師指點:高考閱讀教學》,最新一部反映陜軍抗戰的長篇小說《黃河英雄兒女傳》正在出版。一百多萬字的文學作品讓他與他的文學夢想愈來愈接近,也讓他的教師職業成長路越走越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