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線上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作者:黃國慶
發布時間:2020-06-16 14:29: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20年春節開學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大中小學生被迫居家學習,線上教學在疫情的推動下開展得如火如荼,教師紛紛變身主播,名師一夜之間成了“網紅”。說實話,不少教師形象靚麗、技術嫻熟、語言風趣、講解清晰、答疑迅速,一時圈粉無數。部分教師不斷摸索、不斷學習,勉強能夠進行線上教學。但還有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受硬件設施、技術水平的制約不能正常開展線上教學。不得不說,線上教學在城市興起已有很多年了,且當下已成為解決教師燃眉之急的法寶。正因為如此,每位教師都應積極學習,不斷探索。那么,進行線上教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內容有趣學生自然愛聽,筆者對本班50名學生進行了長達四周的跟蹤調查,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在一天6節網課和一周30節網課中,學生喜歡、印象深、接受得好的都是趣味性極強的網課。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緊張的心態,從容生智慧。比如,1.語言或親切,或調侃,或繪聲繪色;2.創編順口溜,總結方法,概括規律,推演公式等,歷史、物理、語文、數學等學科都可以采用此法;3.隨機引用網紅詞匯,如“錦鯉附體”“硬核”“OMG”“杠精”“道路千萬條,努力第一條;學習不努力,親人兩行淚。”“考的全會,蒙的全對”“別把自己弄得太狼狽,如果你真的愿意去努力,你人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等;4.穿插幽默小故事;5.自嘲取寵;6.利用漫畫、抖音視頻等;7.運用身邊的事例現身說法;8.運用“溫馨提示語”拉近距離;9.引用經典影視作品;10.翻新名人名言等。
二、教學內容的科學性
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講授一篇課文為例,課堂教學從組織學生預習字詞、了解作者、了解寫作背景、概括文章段落大意、課文賞析到作業處理要用幾節課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任務,而 線上教學則無法完成這么多任務和步驟,其主要突出重點、難點問題,在有效的時間為內學生掃清“盲點”。因此,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應抓住問題組織教學,重在指導學生的學法,同時要遵循“一堂一問題,一課一能力”的原則,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問題探究、小專題、單元串講等形式,教學內容必須嚴謹、準確,避免知識性的錯誤,要側重于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求知習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教學重點要側重于學生的思維拓展訓練,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厘清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等。
三、教學任務的適度性
傳統課堂小學一節課40分鐘,初中以上年級一節課45分鐘。在線教學從實踐結果來看,一節50分鐘的語、英、政、史類課,一個中等能力的學生聽完、做好筆記大約需要80分鐘,而數、理、化大約需要70分鐘。所以,按照學校作息時間表初中以上年級的文史類網課時長以25分鐘為宜,理工類網課以30分鐘為宜。小學各科網課時長以20分鐘為佳。教學任務的安排關系著一節網課的成敗得失,如果任務量太大,學生吃不透,消化不了,被動接受,就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任務量過小,講不完,講不透,學生就會馬虎應付,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從學情上來看,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所處的環境,如網絡設備的好壞、學習資料的有無、學習氛圍的優差、家長監管是否到位等具體情況,以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為好。
四、教學過程的完整性
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不同,其不能反復講或者講錯了重來。所以,網課視頻必須是精品。既然是“課”,它就具備一節課的“三步六環”。設計導課,該怎樣過渡,怎么引出授課內容,哪些地方要補充資料,什么時候練習,思考問題要預留多長時間,學生可能會生發哪些問題,該怎樣總結提升,作業布置什么內容等。這些都要求教師要做足功課方可開講,甚至要把網課設計的詳細過程寫出來,反復修改,反復討論,反復打磨,這樣教師在錄課時才會有的放矢,應對自如,這就說的是網課結構的完整性。同時,與之相關的還有網課的邏輯性。上網課時,學生面對的是屏幕,看得不是很真切,聽得不是很清楚,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緊湊,要有的邏輯性,以舊知引新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綜上所述,線上教學不是新鮮事物,只不過是利用科技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在特殊背景下,線上教學備受青睞,大放異彩,為居家教學提供了主要的平臺,是解決教師燃眉之急的法寶。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鐵一中濱河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