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的探究與思考
作者:閆雪蕊
發布時間:2020-06-16 14:20: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微課是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相結合,運用圖片、文字、視頻、音頻展示教學內容手段,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學活動。它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了起來,針對教學重難點有效組織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微課被引入課堂教學以來,常被教師認為是解決重難點問題的“法寶”,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但2020年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在世界范圍蔓延,停課、停學使得微課這一特殊的教學方式被重新定義,其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替代工具,成為停課不停學的急先鋒,被推到了重要的位置。它因具有的短小精悍、內容集中、容量小傳輸方便、師生接受程度高、使用成本低等優點,成為學校開展線上教學的首選。
微課雖然方便,但其最初是為提供個性化教學而生的,比較適合小范圍教學。所以,在特殊時期利用微課代替正常的課堂教學要規避其缺點與局限,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一、微課存在的問題
1.短小、容量少,教學材料有限
微課的特點是針對某個知識點組織教學,所以會把導入、拓展等一些教學情境、教學資源刪掉,只突出重點內容,這就導致其內容單一,容量小。學生會覺得它不那么生動有趣,就會降低學習興趣。
2.微課教學效果因人而異
微課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不同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的理解及學習效果會不同。學生學習時,有的會反復看,有的會拖動進度條跳著看,不同的學習方式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3.微課一個很大的弊端是缺乏互動性
利用微課教學,學生只能看,有什么想法或問題無法提問、交流,教師也無法及時掌握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4.微課缺乏統一性
在這次停課不停學中,許多地區和學校都采用了協同教學的方式,即把相同的課程內容進行切割,由幾個教師共同承擔,不同的教師教學方法不同,對知識點的側重也不同,導致微課風格差異較大,知識銜接不好,學生的學習效果欠佳。
二、解決方法
為了更好地滿足特殊時期的教學,我們可以針對上述問題,采取以下方式彌補微課的不足。
1.精心設計微課
網絡學習,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約為10分鐘。教師要想把平時一節課的內容壓縮至十幾分鐘,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就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微課,突出微課的問題導向功能和核心知識解析功能,挖掘教材中的亮點,讓微課“微”而不小,成為點燃學生自主探究的火種,充當學生課后延展學習的導火索。
2.微課的內容也很重要
好的制作可以提升微課的“顏值”,提高微課的觀賞度。微課語言要清晰、有感染力,內容要重點突出,聲音與畫面字幕要同步。這樣動靜結合、圖文并茂、清晰美好的微課,才能讓學生有探究學習的欲望。
3.構建合理、相對統一的微課結構
在這次停課不停學中,利用微課代替課堂教學可以說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相對穩定的認知,使他們的自主學習更有針對性。根據我個人的一些經驗來看,微課可以從結構上仿照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分為導入、新授和回顧三個部分。1.導出本節課的知識點,此處應特別說明一下本節知識點與上節知識點的聯系,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這就是對教學內容的“定位”“定標”過程;2.新授部分就是分析、講授重難點知識,這也是微課的核心部分,需要重點設計。3.解決上節課遺留的問題,除了回顧、總結、整理本課知識點外,還要布置一些有特色的作業,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課后也要在專門的時間對作業進行反饋,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有了這種相對統一的微課結構,學生就不用過多地花費時間適應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了,同時還能增強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與延續性,對提升微課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微課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些特殊時期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內容上提高微課設計和制作的質量,增強微課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從形式上對微課的結構進行完善,保證微課的全面性和連續性。在實際應用中還應克服微課小范圍、個性化、碎片化、不系統的局限性,不斷探索、改進,讓微課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教師進修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