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育人文化的實踐探索
作者:楊居臺
發布時間:2020-06-05 15:13: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多年以來,我在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中,提倡并大力實施博愛育人教育思想,推動學校內涵化、科學化、特色化發展,形成了“博愛育人”文化品牌。學校先后榮獲國家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陜西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陜西省基礎教育國家級教育成果孵化校園、安康市課堂教學改革示范學校及縣政府教育質量獎等榮譽稱號?,F將博愛育人文化實踐探索的思考和做法淺述如下:
一、博愛育人文化的基本內涵
“博愛”一詞出自《說苑·君道》中的“人君之道,清靜無為,務在博愛”。唐朝韓愈在《原道》有云:“博愛之謂仁。”宋歐陽修在《乞出表》之二中提出“大仁博愛而無私,未嘗違物”。孫中山先生在《軍人精神教育》中曰:“博愛云者,為公愛而非私愛?!贝蠼逃姨招兄幸痪涿允恰皭蹪M天下”;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憲法》對公民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與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做好老師有四個標準,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我校所倡導的“博愛”,是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賦予其時代精神內涵,即以愛人為基礎,進而引申擴展到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愛生命、愛環境、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文明等。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把“博愛”文化植入和融入學校文化建設與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之中,形成“博愛育人”的教育詞語,并據此初步構建了學校的“博愛育人”文化思想。
博愛育人思想是一種系統的教育思想體系,其內涵比較豐富,外延比較寬泛,既包括辦學理念、教育思想、辦學思想,又包括具體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實踐的經驗。簡言之,就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博愛的教育思想教育培養出博愛一切真善美、能夠在人生道路上博愛前行、積極進取、不斷成長成才的一代又一代的有用人才。我所說的“愛”是博愛的,在教育對象上,有學校管理者的愛、教師的愛、學生的愛、家長的愛;在各層對象對人的“愛”中,有愛自己、愛他人;在愛的內涵與外延上,尤其要以愛人為基礎,包括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愛生命、愛人類的生存環境、愛大自然、愛人類的勞動創造、愛文明進步、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我們每個人應從愛自己做起,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單位,愛自己的事業;作為學校領導團隊,應該愛學校、愛下屬、愛學生、愛家長,要管好自己、建好學校、帶好隊伍、服務師生;作為老師團隊,應愛學校、愛崗位、愛學生、愛鉆研;作為學生,應該愛學校、愛班級、愛老師、愛學習;作為家長,應該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孩子的學校,愛自己孩子的老師,愛自己孩子的同學,關愛孩子的成長,做孩子的榜樣。尤其是廣大學生,應該在學業追求和個人成長的道路上,做到“五愛五有”,即:愛人生,有理想;愛學科,有興趣;愛課程,有目標;愛探究,有思考;愛實踐,有創新。當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及廣大家長們人人“愛盈我心”, 博愛一切真善美,必將逐步實現愛滿校園、愛滿一生、愛滿天下的教育效果。
二、博愛育人文化的思想體系
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堅持的原則是追尋歷史,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形成品牌。通過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建構了博愛育人文化思想體系,并積極實踐,取得了顯著育人效果。我校建構的博愛育人文化思想體系如下:
辦學理念:寓愛于樂,和諧發展
教育思想:博愛育人
辦學思想:學生快樂發展,教師健康發展,學校科學發展。
辦學目標:建好學校,帶好隊伍,教好學生,把學校辦成職工安心、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政府放心、社會認可的和諧家園、溫馨學園、成長樂園。
辦學品牌:構建博愛校園文化,創建體藝示范學校。
育人目標:實施“素質揚帆、質量遠航”戰略,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
育人特色:愛中前行,五愛五有;一日養成,習慣一生;熱愛體藝,擁有特長。
五愛五有:愛人生,有理想;愛學科,有興趣;愛課程,有目標;愛探究,有思考;愛實踐,有創新。
校訓:愛中前行,樂以貫之。
校風:愛滿校園,和諧奮進。
教風:愛崗敬業,樂觀進取。
學風:愛學明禮,陽光自信。
校園精神:向上、向真、向善、向美、向樂。
校報:《愛苑》
校歌:愛中筑夢
三、博愛育人文化的實踐經驗
1.修訂完善制度,規范“博愛育人”管理機制。以博愛教育思想為根基,完善了《旬陽縣城關第二小學辦學章程》,從辦學思想、辦學目標、辦學特色、管理理念等思想理念層面,形成了博愛育人學校長效管理制度體系。
2.夯實黨建工作,豐富“博愛育人”文化載體。堅持黨建引領學校內涵發展,先后組織開展“博愛”主題班級文化建設參觀交流活動,師生、家長校訓解讀征文活動,“博愛”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創編傳唱校歌“愛中筑夢”,創辦校報《愛苑》,解讀挖掘“博愛”教育思想內涵,形成博愛育人校園文化薈萃,博愛育人教師文集。
3.強化教研引領,打造“博愛育人”課堂文化。為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博愛育人思想的有效融合,真正實現“和諧課堂、溫馨課堂、快樂課堂、幸福課堂”,學校承擔的國家級教學成果孵化項目“博愛育人文化引領下的‘目標推進四環聚焦’教學策略研究”進入實踐研探階段。
4.注重習慣養成,構建“博愛育人”德育文化。以習慣養成教育為抓手,探索“博愛”特色德育建設。通過“一日十查”值周制度,把“講安全,走路緩步慢行;愛學習,作業規范整潔;講文明,養成良好習慣”三項常規說在經常,抓在平常。使“一日養成,習慣一生”的觀念根植于學生心中,形成了一種自覺的行為文化。還依托小葵花電視臺開展系列才藝展示和“博愛”主題宣講活動;借助社區力量,開展紅領巾進社區活動;建立德育基地,開展紅領巾植樹護林行動;開展“博愛”主題經典誦讀活動;開發建設利用《一日養成》德育校本教材等德育活動。形成了“以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以‘博愛’主題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特點”的“博愛”特色德育文化。
5.結合學校特色,打造“博愛育人”校本課程。學校始終堅持“愛中前行,五愛五有,一日養成,習慣一生;熱愛體藝,擁有特長”的特色教育理念,成立體藝社團20余個,扎實落實“體藝2+1”和“樂器進課堂”項目要求,建設特色校本體藝課程,匯集編寫“養成教育校本教材”;匯集編寫了“博愛”主題的《一字歌》《四字謠》《七言詩》的德育校本教材,并錄制德育微課,豐富學校德育課程資源。
6.優化校園環境,營造“博愛育人”和諧氛圍。先后在門廳左右、教學樓墻壁等顯眼位置,布設宣傳欄,讓“博愛”教育思想入眼、入腦、入心;在樓梯道等處懸掛學生書畫作品,營造高雅藝術氛圍;通過班級文化建設評比交流,實現了班級文化建設再升級;完善各功能部室設置,規范制度文化。不斷優化校園“墻壁文化”的設計,物化博愛思想,充分發揮校園內文化的熏陶教育作用,營造“博愛”育人環境。
“從愛出發,靠素質揚帆,憑質量遠航,一路耕耘始終在愛中快樂前行”是新時代旬陽縣城關二小人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發展中的孜孜追求,新時代二小人將堅持教育理想,不忘初心,愛中前行。
作者單位:旬陽縣城關第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