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本,被忽略的聽診器
作者:樊會瑩
發布時間:2020-06-03 11:01:4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業本,是教學工作中常見的鞏固媒介,主要用于學生鞏固知識,利于教師了解學情,便于相關部門衡量教師業績等。然而,現實背景下學生的作業本,呈現出諸多“怪狀”,不知這種現象是不是具有普遍性,但其中反饋出的問題,值得人深思。
作業本之爛。主要是外觀上,以前多是作業本的角兒打卷,現在則是破爛不堪,散掉者有之,扯一半留一半有之,扯了數頁做他用者多矣……
作業本之濫。主要體現在內容上,五花八門,容量極大,以語文本為例,正面有語文作業,背面有數學演算,或者英語詞句,甚至還有漫畫、五子棋譜……
作業本之亂。主要表現在書寫上,漢字也罷,英語也好,就是公式,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書寫,就是想當然,毫無章法可言,龍飛鳳舞,信筆涂鴉,且不說錯字別字了……
依據多年的從教經驗,筆者就以上種種癥狀,妄揣其中折射出的問題:
一、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毋庸多言,良好的生活習慣,將讓人受益終身;不良的生活習慣,對成長、成才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覷。尤其是后者,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幾乎是相輔相成的。比如,生活上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學生,學習上多半會這樣:看錯數字、漏做題目、審題不清等。所以,作業本上隨意處置、缺少規整、隨扯亂劃等現象,無不證明此類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欠缺。
二、缺少優秀的學習習慣。很多教育案例表明,現實中,學生之間的差距,表面看是分數的差距,實質上多是學習習慣的差距。比如,從作業本上的“包羅萬象”、隨意涂畫的現象,我們不難臆測此類學生,一方面對待學習的態度,散漫任性,敷衍了事,被動應付,另一方面具體到學習方法上,做作業隨心所欲,急于求成,缺少規劃等。
三、缺失規范的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非常重要,從某種方面來講,規范有序的書寫就等于考試加分。作業本上的字體不整、卷面不潔、格式不規、步驟混亂等現象,一方面可能由于作業量大,或沒有吃透知識點,另一方面更說明學生對規范書寫習慣的重視程度不夠,為了完成作業,只求速度,錯了就改,改了再劃,劃了再涂。
因此,要改變作業本上糟糕現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就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
一、細心。教師幾乎每天都要接觸作業本,但注意力不應僅僅局限于作業的對錯上,還應細心于作業本的潛在信息:從作業本的外觀上,留心學生的生活習慣;從作業完成效果上,留心學生的學習習慣;從卷面的書寫上,留心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對存在某種問題的學生,就可以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引導、督正、規范。
二、耐心。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反復抓、抓反復,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比如書寫習慣,既要反復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規范書寫的重要性,又要從一筆一畫上進行指導訓練。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反復或后退的情況,更需教師充滿耐心,死磕硬磨,堅持不懈。
三、用心。在習慣的培養上,教師應做到想方設法,多管齊下。對自己,要求學生養成的行為習慣,教師首先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對家長,要密切聯系,有效溝通,集合各種教育力量,保證習慣培養的經常性。尤其在方法策略上,更需教師用心經營,針對不同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辦法,來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四、“偏心”。主要針對兩類人,一是部分“難纏”的學生。因為人往往具有惰性,在一段時間的培養之后,總有學生停滯不前,這時就需要教師“偏心”,開小灶,來督促其良好習慣的養成。另一類是有特長的學生,比如一名學生喜歡寫作,可以“偏心”點兒,單獨輔導,借助一些機會宣讀或發表其優秀作文,以帶動、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第二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