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校長李希貴提出的好教練才是好領導這一觀點,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其中的很多見解值得借鑒,受益匪淺!

好領導首先是好教練,他絕對不會自己去當運動員,因為他不僅知道自己撐不了那么多運動員的崗位,他還知道,在有些方面他已經比不上一些運動員的實力,所以,他不再“沖鋒在前”,而是循循誘導,誨人不倦,即使個別隊員暫時落后,他也能夠大度包容,一直等待他的頓悟。

昆體良是公元1世紀羅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他說:“教,就是為了不教……教育管理者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教育管理者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揮每個人的天賦,遵循個人的特長,最有效地發展其能力,要讓他們自己學,自己做。”

作為一校之長,應該有其工作職責。校長在學校中的角色應該是一個策劃者、組織者、指揮者,而不是事事都去執行的實踐者。

校長要勇于放權,懂得授權。做到將管理重心下移,進行放權、分權,充分發揮每個管理者的能動作用,凡是他們能做的事情校長都不做,校長只發揮自己在學校整體運行中的支持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有作為,就是要求提升管理質量,倡導每個管理者用心做每一件事情,做到研究精細、指導精細、成果精致。

校長在管理中要注意做到“放手”而不“撒手”屬于下屬職責范圍內的事,一定讓下屬獨立自主地行使權力,不亂加干涉,使下屬從內心感到自己的位子是實的,權利是真的,責任是重的!

我國古代教育家韓非子曾說:“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與昆體良和李希貴的放權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校長必須放權、放手、放心。如果事必躬親、事無巨細,這只會使自己陷入各種大大小小的繁瑣事務中無法自拔。這對于校長來說不僅是一種負擔,而且影響學校的發展。因此,校長必須是一名好教練,好教練才是好領導。

1.做一名“三家”校長,提升自己,引領他人

努力成為“三家”校長,即:專家,雜家,大家。

努力成為專家。專家就是要鉆進去,提出一些問題,鉆研一些問題,解決一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一句空話,要有自己的研究專長。專家型校長都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因此,首先必須多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一要以理性的態度去學習古今中外的理論;二要以積極的心態學習別人的經驗;三要以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別人和自己的教訓。其次,必須多思索,努力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辦學思想是教育思想和學校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看似無形實則有型。辦學思想要與時俱進,最后,必須多探索,努力找到自己的治校方略,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特色強校。

努力成為雜家。雜家與專家是對立的統一,校長面對的是千姿百態、百家爭鳴的知識分子。他們個個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不雜,不擁有一桶水,如何給他們一碗水?

努力成為大家。大家就是說要有大家氣派,要有容人之雅量,要有大海般的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2.做一名“優秀”教練,知人善任,才盡其用

力爭當好教練,知人所長,知人所短,知人所需,然后善任。在善任的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與賞識,充分調動起他們的能動性,激勵他們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但是,在放權的同時,要保留知情權和監管權,發現問題,及時控制與修正。

首先,制定完善執行校長(中層領導)考核制度,使考核有章可循;其次,做到獎罰分明,優秀的領導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工作滯后拖拉,嚴重失職的領導找出問題結癥所在,并限期改正,改正不到位,思想不到位,沒有責任心和奉獻意識的則調崗,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機制。

最后,用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在采訪中的回答作為結束語:他說:“你們問我為什么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作者單位:大荔縣石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