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理論視角下的高校室外運動空間規劃與設計——以陜西某高校籃球場改造為例
作者:賀敏娟 侯琛 雷春妮 吳麗娟
發布時間:2020-06-02 10:40: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室外運動場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空間,本文以陜西某高校籃球場的改造規劃與設計方案為例,提出高校室外運動場改造建設規劃與設計時如何以人為本,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前進行現狀分析、學生調研,參考辦學要求等原則、步驟,以期為設計者和高校決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運動場規劃與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優化學習空間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BZ052)。
室外運動場是高校進行體育教學、舉辦各種校園活動、運動比賽的重要區域,也是廣大師生參加課余鍛煉、休閑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室外運動場設計,既要考慮一般諸如成本、環保等設計原則,也需要遵循人本主義設計理念;既要滿足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硬件要求,譬如教育部院校評估的要求,又要滿足學生實際發展的需求。本文以陜西某高校籃球場的改造規劃與設計方案為例,提出高校室外運動場改造建設規劃與設計時所關注的問題,以期為設計者和高校決策者提供參考。
人本主義設計概念
人本主義強調重視人的價值,認為人生來平等,將人看做萬物的尺度,以人性、自由和人的利益作為價值評判的重要準則。所以人本主義設計的思想是指在設計活動中將人的利益與使用需求作為處理一切問題的出發點,以人為中心,設計的產品必須符合人特有的生理與心理因素,并且將是否以“以人為本”作為評價設計活動的準繩。[1]亞伯拉罕·馬斯洛是人本心理學的奠基者之一,有“人本心理學之父”之稱。需要層次理論是馬斯洛心理學影響最大的理論之一,他指出人類的需求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2]因此設計需要滿足人不同層次的需求。
人才培養是高校最基本的職能,目前,很多高校明確提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時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通知中提出的“切實提高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挖掘學校體育在學生道德教育、智力發展、身心健康、審美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有計劃、有制度、有保障地促進學校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體育教育、體育精神、運動習慣養成等對學生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室外運動場地因此地位更加凸顯。
陜西某高校室外運動場現狀分析
1.籃球場現狀
該高校有13000余名在校生,全校除了一塊標準400米塑膠田徑運動場外,就只有一塊籃球場。沒有羽毛球場、網球場、排球場等,運動場地品類較少,場地功能單一,致使運動項目單一。室外籃球場總體很空曠,給人的第一感覺較為簡陋,不具備人文氣息和運動氛圍。籃球場地面面層為水泥,極易造成運動損傷, 尤其是膝、踝等關節部位,不利于運動安全,無法滿足體育教學與體育鍛煉的需要。此外,籃球場沒有諸如燈光、遮陽、休息、標識、飲水及其他用水等服務設施,運動體驗感較差,無法吸引學生運動。
運動場的雨水排放為用管道直接排入學校旁邊河道。但汛期持續雨季來臨時,河道水面上升,并通過原排水管道倒灌進入籃球場,同時伴隨的河沙和污泥造成管道堵塞,汛期過后場地雨水依然滯留,無法排出。
運動場的區域劃分沒有緩沖區,運動人員與行人間相互干擾,存在安全隱患。籃球場周邊綠化較為簡單,基本無樹木和綠籬,也無任何標識系統,與學校的校園文化無任何關聯。運動氛圍較差,無法起到教育部倡導的體育在學生審美素養培養中育人功能。
2.學生調研
運動場使用最多的人群是學生,因此,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需求。項目組隨機當面調研了該校64名學生,其中男生48名,女生16名。調研結果顯示:(1)平時的運動方式。30%的學生選擇了打球。(2)最喜歡運動項目的時間段。67%的學生選擇傍晚和晚上。(3)阻礙運動的主要因素排序。排第一位的是時間,第二位的是運動場地和運動設施。(4)為開放性問題,對學校運動場地和設施的意見,通過關鍵詞排序。排第一的是籃球場簡陋,排第二是運動項目太少,排第三的是不如高中設施。
需求層次理論視角下的籃球場改造設計規劃
通過對籃球場的現狀分析以及本校學生調研,項目組結合學校的規模,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做指導,滿足學生發展的多層次需求,提出改造設計規劃。
1.生理需求
滿足人對運動的基本需求,重新對運動項目、運動服務等進行設計。
(1)對運動項目多元的需求
根據學生調研情況,以及《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配備標準》學生數(含研究生)在10000-20000人規模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配備標準。
對籃球場地進行重新劃區,增設羽毛球、網球、乒乓球、排球等場地,豐富場地品類和運動項目。
(2)運動服務及審美需求
為提升運動后體驗,在運動場西面設立遮陽休息區,并配備直飲水機,自動販賣機。
人在運動期間,對氧氣的需求量是增加的,因此為制造氧氣,防塵降噪,西、北面需要種植灌木和欒樹,南面種植竹類雙排綠籬。
為提升運動人員的運動體驗和滿足運動人員的審美需求,整體運動場的色系搭配,要與學校的總體色調融合,為紅綠配色。
2.安全需求
滿足人的安全的需求,提升運動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的安全性。
(1)運動場地面材料安全。硅PU材質的面層有超強的耐磨性和耐久性,有合理的滑動摩擦。加強層專業回彈,軟和硬合理過渡。彈性層具備專業的彈性和舒適的緩沖吸收性能。底涂通過滲透、強化基面,提高粘結。以水泥或瀝青為基礎。
因此建議采用硅PU材質,在采用時要求其質量標準符合國家標準(GB/T22374-2008)的技術要求。面層不能有積水,要求薄厚均勻,抗氧化耐磨,色彩鮮艷耐紫外線,不得出現褪色、開裂、蛻皮、起泡等現象。所有進場材料必須有合格證明,以及質量檢測報告,所用材料均為綠色環保材料。
(2)夜間運動安全。網球場燈具,建議產品型號:UG-1000。因為其廣泛應用于各種室外體育場館,職業訓練及專業網球場,籃球場。籃球場燈具,建議200W LED光源。本身的特性是光的單向性,沒有光的漫射,保證光照效率;光衰小,一年的光衰不到3%;壽命長,光效高,安裝簡便,散熱控制出色,維護成本低。
(3)場地邊界安全。建議采用精鋼沖壓拼裝圍網。首先其化繁為簡的設計,符合大眾審美。其次精鋼沖壓工藝,快裝式橫桿結構,便于現場拆裝。最后,其內壁和外壁熱浸鋅表面處理,純聚酯粉末噴涂處理工藝,保障防銹性能良好。
(4)汛期安全。在場地與河道間增建一個蓄水池,利用球場坡度將雨水引流至蓄水池,并通過下水道、蓄水池及河道間落差排放至河道,蓄水池中間增加觸控式閥門,雨季汛期河水倒灌入蓄水池,通過控制浮漂觸發電機,關閉溢水口,防止河水倒灌,汛期過后手動控制水泵,將蓄水池內河水及泥沙等抽排至河道,同時溢水口打開,保證正常雨季排水。
3.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求
滿足人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營造運動場所氛圍,提升運動品質。
(1)社交需求。設施完善的室外運動場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大型的社交場所,在這個場所中,可以結交相同運動愛好的朋友,收獲友誼,運動參與者可以切磋球技,交流運動技巧,溝通運動裝備,獲得精神上的勝利和愉悅,滿足運動社交的需求。
(2)尊重的需求。通過運動緩解和釋放學習壓力,沒有一場大汗淋漓的球賽更能讓人放松身心。在運動過程中,激發學生增強好勝的心理,磨煉意志,培養團隊精神,獲得尊重和榮譽,享受被關注的快樂。
(3)自我實現的需求。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本質就是人類不斷挑戰極限,不斷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體現。在運動中,為了達到競技目標不斷拼搏,享受運動帶來的自豪感、優越感和成就感。
因此在運動場設計體育文化墻,創設良好的運動氛圍,科學引導體育鍛煉,進行體育精神宣傳、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等。開發APP智能控制系統,提升運動樂趣和體驗,提升整體環境的運動文化氛圍和運動品質。
結 語
對于高校運動場的升級改造,作為給高校提供解決方案的設計者,既要遵循現代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深入地進行現狀分析、學生調研,也要了解基本的教育教學的要求。作為高校的決策者,在一定經費的限制下,除了滿足教育教學要求之外,要對設計原則、材料特性提出具體的要求。如此,才能建設一個校方滿意、設計者滿意、學生滿意的室外運動場。
參考文獻:
[1]張凱旋:《人本主義視角下辦公交互空間的設計研究》,《居舍》2019年第2期,第99-100頁。
[2]〔美〕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第三版),許金聲等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西安歐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