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號憑借著百變音色而被譽為“銅管魔術師”“交響樂之魂”,成為教堂樂、古典樂、現代樂、室內樂、爵士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長號演奏具有鮮明的技巧性特征,在教學中,教師立足于學生特征,選擇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是提高技巧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基于此,文章在簡要闡述長號演奏技巧課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系統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科學的訓練方法。既深化了對長號演奏技巧課教學現狀的認識,又能有效指導教學工作,提高長號演奏技巧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長號 演奏技巧課 教學內容 訓練方法

長號歸類于西洋銅管樂器,主要是通過“滑管”技法變換號身長度和基音音高,也被稱為伸縮號、伸縮喇叭、拉管樂器。長號可以吹奏出豐富的音色,時而舒緩自然,時而歡快愉悅,時而冷峻低沉,時而又激情澎湃,極具表現力,這也增加了學生對于長號吹奏技巧掌握與應用的難度。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其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

長號演奏技巧課教學內容

1.調節把位

調節把位是長號演奏技巧課的一項基本內容,主要培養學生掌握七個把位的應用技巧。長號主要是在第七把位演奏最低音降B調的低八度升4,在第六、四、二、一把位演奏低音降B調低八度的5、6、7和降B調的1,要求學生緩慢地由一向七推動把位,形成漸變、平穩的低音變化效果。長號吹奏高八度3、5高頻率振動的音時,需要漸次吹出高八度1、2,隨后提高兩個八度,吹奏出更高音。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運用第三把位吹奏低八度的7、高八度的6和7,形成純正、飽滿、圓潤的音色效果。長號七個把位的間距較大,教師必須培養學生“把位變換”與“嘴上吹奏”的協調能力,以便其能更好地處理把位大跳的問題,在發音之前,將手移動至正確把位。

2.把握口型

長號作為一種吹奏樂器,學生的口型直接決定著音準、音質、音色的效果,這也是長號演奏技巧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長號課程中的“口型”涉及嘴唇形狀及額骨、下巴、唇肌、牙齒等面部肌肉的控制與配合,學生自身條件不一樣,需要自己靈活處理口型。一般來說,號嘴位于嘴唇中間,比例大致是5∶3或3∶2,上大下小,吹奏的時候,要將號嘴向下傾斜75度,以便于聚集和發散氣息。這些技巧看似簡單,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仔細摸索適合自己的口型,一旦確定最佳口型,需要準確保持這種口型,避免因隨意改變而帶來的長號演奏不適,進而影響到長號的音色、音準、音質效果。

3.掌握氣息

掌握氣息是長號演奏技巧課程教學的一項核心內容,從宏觀層面決定著學生的長號演奏能力。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姿勢:放松上身,向外擴展胸部兩肋,隨即舒展腹部與后腰,促使氣流順暢地進入胸腔,腰圍猶如被“充氣”的感覺,飽滿而舒展,前胸與后背均處于放松的狀態。教師還要教授學生掌握胸式、腹式、胸腹式三種呼吸方式的應用技巧,尤其要重點掌握胸腹式協同呼吸技巧:收縮膈肌以降低橫膈膜,促使肺泡向下延伸,擠壓腹腔,放松并向前下方擴展腹肌,從而在腰肌、肋間肌向外擴展過程中推送出持續、有力的呼吸氣流。這十分契合長號演奏過程中的氣息運用特征,是長號演奏技巧課中應重點訓練的一項氣息運用技巧。

4.巧妙運舌

運舌能力直接決定著學生吹奏高難度曲目的能力,長號缺少帶鍵樂器的靈活性特征,合理應用“滑管”和“運舌”將有助于拓展其音色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曲子速度、節奏控制運舌方式,如采用快速運舌演奏干脆、利落的音符;柔和運舌演繹舒緩、深情的音符,產生“以聲結情、融情于聲”的效果。教師需培養學生運舌吐音的準確性,剛開始要平展舌頭,舌尖觸碰門齒牙齦線,吹奏中音時稍微靠下舌尖,吹奏低音時舌尖稍微觸碰上牙尖,內心應有漢語拼音“tu”的發音意識,并立即振動舌尖,這樣才能產生圓潤而敏捷的音色效果。在這一訓練中,教師應率先分類運舌方式,然后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使其逐步實現熟能生巧、嫻熟控制的能力。

長號演奏技巧課中存在的問題

演奏技巧課是長號專業學生的一門核心課程。雖然聲樂教師十分重視技巧課教學,積極創新授課方式,但學生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可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1.輕視基礎而追求高難度的技巧和作品

長號作為一種音色豐富的銅管樂器,吹奏技巧多樣,并由此衍生出諸多基本功訓練。學生只有循序漸進地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游刃有余地處理不同風格的長號曲目。當前,聲樂教師主要采用“以練帶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即根據授課內容,選擇有針對性的曲目,使學生在練習曲目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特定技巧。然而,部分學生卻存在明顯的急功近利心理,忽視了對特定技巧的訓練,而一味地追求高難度、高水平的長號曲目練習,造成整個長號演奏技巧訓練過程本末倒置,基本功不扎實。這些學生經過長期訓練,看似掌握了一至兩首高難度的長號曲目,但長號素養差,音樂感受與處理能力不足,很難獨立、高效地完成其他長號曲目的處理。

2.技巧應用不準確導致吹奏音準不準

長號演奏需要把位、口形、氣息、運舌等多種技巧的配合,任何一項技巧出現細微問題,都會影響長號的音準,進而破壞曲目應營造的情境氛圍及傳情達意效果。當前,部分學生因輕視長號基本功訓練,以致其長號技巧不熟練甚至是不準確,集中表現在把位變換速度慢、推動把位不到位,致使音符轉化拖泥帶水,甚至出現演奏的錯誤;有的學生氣息運用不合理,尤其是呼氣方式不正確,吹奏高音的時候無法提供充足的氣息量,高音上不去。這些學生不僅沒有意識到自身基本功差的問題,反而將此歸結為自己不熟悉長號作品,而一味地反復訓練作品,訓練效率低、質量差,最后會極大地弱化其訓練和表演長號的積極性。

3.對于長號音色的認知與表現能力差

長號最大的優勢是能夠演奏出豐富的音色效果,在各類聲樂作品中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廣泛適用性,然而要想順利地演奏合適的音色,學生必須先具有極強的音色感知能力,而且能以合適的演奏技巧表現特定音色。目前,部分學生在進行長號技巧訓練的過程中,僅注重準確演繹吹奏的技巧,或者是按部就班、標準化地演奏長號曲目,失去了對各個音符、各種技巧背后所蘊含的或舒緩自然、歡快愉悅,或冷峻低沉、激情澎湃等音色的感受,未能很好地體會其背后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這些學生在吹奏過程中,缺乏對把位變換速度、口型細節、氣息控制、運舌技法等細微處理,使長號技巧訓練、作品訓練變成了一項“機械性”工作,沒有實現其應有的傳情達意價值。

長號演奏技巧課有效的訓練方法

加強技巧訓練、奠定扎實的基本功是長號演奏技巧課教學的核心目標。聲樂教師作為授課主體,理應重視以上問題,并對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1.建構“閉環式”技巧訓練課程體系

長號演奏技巧是一個龐大的知識系統,任何一個知識點、基本技巧都會影響學生對于長號曲目的處理能力與演奏效果。針對當前部分學生技巧應用不準確導致吹奏音準不準的問題,教師需要率先從宏觀層面建構起一套系統化、深入性的“閉環式”技巧訓練課程體系,涉及長號技巧內容、特征、標準、效果、訓練、應用、處理等方面的知識。該“閉環式”課程體系,一方面具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特征,可使學生逐步接受相關知識,掌握技巧運用方式;另一方面,能形成一個封閉式的知識鏈條,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長號技巧,能處理和表演優秀曲目,而對于優秀曲目的訓練反過來又能增強學生的基本技巧認知和應用能力。

2.注重“以練帶學”內容的設計與控制

“以練帶學”既能消除學生因單純、重復訓練某一技巧所產生的枯燥、乏味感,又能夠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帶動其參與長號演奏技巧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針對當前“以練帶學”過程中存在的學生輕視基礎而追求高難度技巧和作品的問題,教師應加強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控制。首先,教師應明確技巧訓練內容和訓練目標,據此選擇合適的長號曲目作品,向學生詳細說明訓練該曲目的核心目的,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曲目訓練對掌握特定技巧的重要性。其次,教師需要嚴格監督學生對于長號曲目的訓練進度和訓練效果,尤其是要加強對學生課下訓練曲目的監督和指導,避免其在對課堂教學曲目不熟悉、訓練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盲目追求更高難度的長號曲目訓練。

3.加強學生長號樂感的培養與表現

長號曲目演奏絕不是一個按部就班地演繹各種技巧的過程,更不是單純地炫耀自身高難度演奏技巧的行為,是為了能夠準確地傳情達意,為聽眾帶來美的聽覺體驗,甚至能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針對部分學生對于長號音色的認知與表現能力較差的問題,教師在進行長號技巧訓練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樂感修養和表現能力,即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感受各個音符、各種技巧所蘊含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認真體會技巧表演、作品演奏所希望傳達的情思,進而加強對音符、技巧細節的處理,如準確進行把位變換速度的控制、運舌節奏的處理、氣息量的把握等,以便學生能富有情感地演繹長號技巧和曲目,最終達到“以聲結情、融情于聲”的訓練效果。

4.對學生的技巧訓練過程進行監督和評估

學生在長號技巧訓練過程中之所以存在以上問題,根本原因在于其對于訓練目的、方法和效果存在嚴重的認知錯誤,進而導致不良的訓練行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端正學生的長號訓練態度、訓練行為,對其訓練效果進行監督和評估,及時發現學生輕視長號基本功的問題,準確了解學生技巧應用能力差,以及音色認知與表現能力不足的情況,從而在第一時間給予糾正,促使學生以踏實、認真的態度訓練長號演奏技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嚴格評估學生的長號技巧訓練效果,發現其中的不足和缺陷時要采取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參與長號演奏技巧課的學習。

總體來說,長號演奏技巧課涉及調節把位、把握口型、掌握氣息、巧妙運舌等方面的內容,是學生高質量演奏長號曲目應具備的基本功。當前,高校教師雖然十分重視長號技巧訓練,但學生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仍然存在輕視基礎而追求高難度技巧和作品、技巧應用不準確導致吹奏音準不準、對于長號音色的認知與表現能力差等問題,弱化了其長號曲目處理與演奏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高校教師需要建構“閉環式”技巧訓練課程體系,注重“以練帶學”內容的設計與控制,加強學生長號樂感的培養與表現,并及時對學生的技巧訓練過程進行監督和評估,引導學生更好地訓練長號技巧,奠定扎實的長號演奏基本功。

參考文獻:

[1]嚴成努:《銅管樂教學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0。

[2]鄭虎:《長號教學中基礎演奏技能訓練問題與重要性》,《北方音樂》2018年第5期,第68-69頁。

[3]張立鵬:《淺析長號教學中的科學方法》,《音樂時空》2015年第10期,第67-69頁。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