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聲唱法具有音域廣、音色美、氣息通暢、字正腔圓、橫式與豎式唱法靈活變換的特征,對于歌唱技巧有著較高要求,而正確發聲是順利訓練和應用歌唱技巧的基本前提。基于此,文章在簡要闡述美聲唱法發聲特征的基礎上,系統總結學生發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一方面,可深化對美聲唱法發聲教學現狀的認識;另一方面,能指導學生發聲練習,提高練習質量和效率,為其更好地訓練,提升美聲演唱技巧奠定基礎。

[關鍵詞]美聲唱法 發聲練習 存在問題 練習方法

與其他唱法相比,美聲唱法的語言更清晰、音色更優美、旋律更流暢,是諸多歌唱家普遍追求的一種歌唱方式。美聲唱法立足于人體解剖學特征,創造出了一種極為微妙、精細的發聲結構調節方式,有效協調了音色、音質、強度之間的關系,使美聲傳達出個性化的歌唱效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多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具備扎實的發聲基本功。

美聲唱法教學中的發聲特征

1.混合聲區唱法的運用

美聲唱法的核心特征是混合聲區唱法,即“真聲”與“假聲”混在一起。學生如果無法充分打開腔體就不能放大共鳴點,形成飽滿的頭腔共鳴效果,因此,學生只有提高氣息與聲音的流暢性,才能有效擴展音域、統一音區。美聲唱法最常見的是“胸腹聯合式”氣息運用方式,適合表達熱烈奔放的情感,常見用氣方法為逆氣法、順氣法、蓄氣法、提氣法四種。“逆氣法”是指將氣息沿著喉壁進入鼻咽腔再呼出,經過口腔而沿著喉壁向下流入胸腔,借此演唱寬厚、洪亮的音色,表達激動、高昂的情緒。“順氣法”要求氣息沿著喉壁向上流入鼻咽腔后呼出,經過口腔上部再呼入鼻咽腔,適合演唱平靜、柔和的音質,表達敘述、回憶的情緒。“蓄氣法”是指胸腹在發聲過程中隨著運氣而蓄氣,猶如悶氣發音,聯合擴張胸腹,下坐喉結,適合營造壯闊、挺拔的氣勢,表達陽剛、豪邁的情緒。“提氣法”也是順運氣,氣息由下而上運行,往往用于處理弱聲或者是表達特殊激情。學生只有能準確、嫻熟地掌握和應用各種發聲方式,才能恰到好處地演唱混合聲區,獲得靈活自如、貫通一體的聲音。

2.整體共鳴的運用

美聲唱法教學中的另一發聲特征便是對于整體共鳴的運用,核心內容是打開喉嚨,追求最佳的整體共鳴效果。人的腔體無固定容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與可感性,包括口咽腔、鼻咽腔、喉咽腔、腹腔、胸腔、頭腔在內的腔體,都可以進行調節,采用自然而富有規律性的聲波,便可以振動共鳴腔體,將聲音傳播到遠處。歌唱共鳴可以通過喉嚨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的共鳴管道,在歌唱過程中要保持該通道氣流暢通無阻,且要用氣息唱大腔體,唱大共鳴。如果需要大音量共鳴,則需體會聲音傳達過程中的“嗡鳴”感;如果需要小音量共鳴,就應體會聲音傳達過程中的“蜂鳴”感,通過改變共鳴腔體大小、送氣量來調整聲音的大小與強弱,即便是弱音“pp”也要用豐滿共鳴。一般來說,傳統美聲唱法將“字聲”共鳴點定位在軟硬腭或咽腔之間,聲音經過橫膈膜向上反射到頭腔。現代美聲唱法將“字聲”共鳴點定位在鼻咽腔,或者是在形成咽腔后,元音把共鳴送到鼻咽腔,不同的元音位置也會形成差異化的共鳴效果。美聲演唱過程中將“字聲”靠前形成明亮的共鳴,靠后形成圓潤的共鳴,靠上形成通透的共鳴,靠下形成豐滿的共鳴。這充分說明美聲唱法主要是以喉咽腔共鳴為主,帶動其他腔體的共鳴,形成獨特的發聲方式。

美聲唱法教學中發聲練習常見的問題

當前,美聲專業學生已深刻認識到加強發聲訓練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卻因各方面原因又催生出一系列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大搖”與“碎抖”的問題

部分學生進行發聲訓練時,會潛意識地用喉部控制氣息力度,因諸多不可控因素出現“大搖”的問題,即打拍子的聲音。學生在練習美聲演唱的時候,氣息清淺且沒有合理的支撐點,肋部失去了對氣息的控制能力,一方面學生會產生氣息不足之感,周身不舒暢;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聲音過于厚重,十分難聽。“碎抖”是指部分學生對于自然泛音的誤解,就是將錯誤共鳴而產生的抖音誤解為美聲中的泛音,造成喉部長期處于極度不舒服的狀態,既會損害喉部,又會產生如亂馬嘶鳴般的雜音,缺少音樂應有的美感。“大搖”和“碎抖”的發聲問題輕則影響學生的發聲效果,重則會造成發聲器官病變,失去音色與彈性,對此,師生應引起高度重視。

2.中低音區存在無音色的問題

在美聲唱法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擁有差異化的音域,由此也產生了迥然不同的高低音。學生在發聲訓練的時候,當音域從降A到降a,往往會出現演唱力度小的問題,無法保證體內氣息順暢、充足地進入音腔。在此情況下,學生演唱中低音時,會因為氣息不暢、支撐力不足等問題,而無法唱出堅實、渾厚、明亮乃至于有穿透力的音色,甚至會出現中低音區無音色的問題。這極大地弱化了學生對于美聲作品的處理能力,使其無法演唱出中低音區應有的音色效果,破壞了聲樂作品的完整性,從長遠來說,這也降低了學生的美聲演唱水平,不利于其職業發展。

3.鼻音與喉音的問題

學生在進行美聲演唱發聲訓練時,還普遍存在呼吸技巧把握不準確、應用不合理的問題,以致出現輕微乃至于嚴重的鼻音與喉音。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不注重對呼吸方式的控制,或者是因為呼吸過淺而導致鼻音與喉音。鼻音會出現不悅耳的聲音;而喉音則會出現空洞、沉悶、呆滯、生硬的音色,這些均會破壞美聲演唱的美感,甚至導致演唱音準不準;有時會因為呼吸過重而導致過分擠壓喉頭,出現卡音、擠音的問題,輕則無法唱出流暢、圓潤、優雅、準確的聲音,重則可能無法發聲,從而出現失聲的情況,導致美聲演唱活動無法順利進行。

4.咬字吐字不夠清晰準確

美聲唱法的特征之一便是咬字吐字準確、語言清晰,由此才能更好地展現美聲唱法的藝術特征,傳達其應有的音色意蘊。調查發現,部分學生在美聲演唱發聲訓練過程中,尤其是進行“以唱帶學”的實操性訓練時,往往會出現字頭與字尾不清、聲調模糊甚至是不準確的問題。這些細節性問題會造成歌唱不圓潤、不通順,甚至會無法標準地收尾,破壞了整個歌唱語句的通暢性、完整性與連貫性,會在直觀上影響歌唱音準,潛在性地影響美聲演唱的傳情達意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一旦形成錯誤的發聲習慣,便很難改正,不利于其將來更好地從事美聲演唱工作。

美聲唱法教學中的發聲練習方式

當前,學生在發聲練習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發聲技巧應用不到位,對此,可通過以下幾項措施予以解決。

1.加強胸腹式聯合呼吸訓練,解決“大搖”與“碎抖”的問題

胸腹式聯合呼吸是美聲唱法中最常見的一種呼吸方式,也是正確發聲的一個關鍵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內在呼吸節奏,充分解決“大搖”與“碎抖”的問題。具體來說,學生應盡量在胸腔呈舒展狀態下進行吸氣,不斷擴張兩肋,微微張開小腹;而在呼氣的時候,則要保持兩肋和胸腔呈吸氣狀態,適當內收小腹,輔助身體呼出氣息。學生還要保持喉部呈吸氣狀態,深化喉位,放松舌尖和下巴,在訓練的時候要盡力將聲音推向硬腭部位,這樣才能呈現出清亮、圓潤的音色。學生學習了這一呼吸技巧之后,首先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熟練掌握胸腹式聯合呼吸的程序、方法、節奏和效果,隨后再嘗試演唱完整的美聲作品,以感受此種發聲方法的應用技巧和效果,反復訓練,最終能夠在潛意識狀態下準確進行胸腹式聯合呼吸活動。

2.采用半音升高發聲方法解決中低音區無音色的問題

中低音區無音色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演唱力度小、氣息不順暢、氣息量不足,因此,聲樂教師可用半音升高發聲法有效解決學生中低音區無音色的問題。聲樂教師要對學生加強發聲技巧的訓練,重點培養學生對于胸腹聯合式、逆氣法、順氣法、蓄氣法、提氣法、整體式共鳴的準確、嫻熟的應用能力,為其更好地發聲奠定基礎。對于音域表現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引導他們采用科學、合理的發聲方式準確演唱中低音區的美聲唱段;而對于一些音域表現能力差的學生,教師應引導他們充分意識到自身歌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美聲演唱過程中有意識地采用半音升高的發聲方法增強中低音區的音色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可以輔助于“抬鋼琴”“蹲著唱”等方式的訓練,以更好地輔助發聲。

3.以平衡聲音強弱的發聲訓練解決鼻音與喉音的問題

美聲演唱過程中的發聲控制是一項技巧鮮明的動作,要求極為精準、細致,略微的偏差都會造成音色、音質甚至是音準的變化。學生在發聲訓練過程中,呼吸過淺或者是過硬、發聲過弱或者是過強,都會影響發聲效果,進而破壞美聲演唱的情感表達效果。基于此,聲樂教師需要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平衡聲音強弱的發聲訓練活動,具體來說,就是要根據美聲演唱音準、音色、音質等情況表現出深淺、強弱不同的氣息和聲音,要有意識地平衡自己的發聲,既不能太弱而造成漏氣或者是聲音嘶啞,又不能太強而造成聲帶超負荷工作,輕則出血,重則變厚,不利于學生將來更好地從事美聲訓練和演唱活動。

4.采用以字行腔和以情代聲的方式解決咬字吐字不清的問題

美聲唱法教學中咬字或吐字不清的根源在于學生沒有準確把握字、腔、聲、情之間的關系。聲樂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以字行腔、以情代聲”的意識,咬清字的同時又不能把單個字咬死,一方面要注意字頭,保證字頭(聲母)發聲短促、輕快、準確,而字腹(韻母)發聲要長、久,還要迎合“四呼”的標準;另一方面,要深刻體悟聲樂作品背后的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充分利用聲樂作品的核心情感思想引領對字詞、聲腔、音色、意蘊的處理行為,從而富有情感地進行美聲演唱活動。這樣不僅能提高咬字吐字的效果,還能順利實現預期的傳情達意目的。

總體來說,美聲唱法教學中的發聲注重混合聲區唱法的運用和整體共鳴的運用,具有鮮明的技巧性特征。當前,美聲唱法教學中的學生發聲訓練存在著“大搖”與“碎抖”的問題、中低音區無音色的問題、鼻音與喉音的問題及咬字吐字不夠清晰的問題等。據此,文章提出聲樂教師需要加強胸腹式聯合呼吸訓練以解決“大搖”與“碎抖”的問題;采用半音升高發聲方法解決中低音區無音色的問題;以平衡聲音強弱的發聲訓練解決鼻音與喉音的問題;采用以字行腔和以情代聲的方式解決咬字吐字不清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發聲訓練效率和應用能力,使其更好地參與美聲演唱活動。

參考文獻:

[1]鄂薇:《美聲演唱技巧及其在歌劇演唱中的應用與實踐研究》,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6。

[2]叢琳:《聲樂美聲教學中存在著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黃河之聲》2019年第9期,第72-73頁。

[3]吳紅歌:《美聲唱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總結》,《北方音樂》2018年第2期,第145-146頁。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