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校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改革的思考
作者:鄭 飛
發布時間:2020-06-02 14:54:1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作曲基礎理論是高校音樂系的一門基礎課,直接決定著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應及時總結教學問題,進行課程改革。基于此,文章在簡要闡述高校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改革必須性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明確的改革措施,以進一步深化對高校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改革必要性的認識,指導課程改革工作,創新課程體系,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作曲基礎理論課程 課程教學問題 改革措施
作曲基礎理論課涉及和聲學、曲式學、復調、對位法、旋律、配器等領域,提綱挈領地介紹了相關的理論觀點、理論學派、理論系統,引導學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曲理論知識,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由此可見,作曲基礎理論課程在整個學科系統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新的高校人才培養環境下,如何開展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分析。
高校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1.轉變人才培養理念需改革作曲基礎理論課
一直以來,高校音樂系的各個專業主要是以培養專業型、職業型人才為核心目標,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之中,加大了對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國家先后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等,鼓勵高校緊密圍繞產業需求,強化實踐教學,完善以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培養體系。高校音樂系的各專業也應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導向,創新教學體系,適應政策要求,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大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作曲基礎理論課程重點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理論、作品分析方法、音樂創作基本知識及行業動態等,是學生參與作曲、聲樂、民聲、鋼琴、電子琴或者是管弦樂器等專業課程學習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面對各專業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改革趨勢,作曲基礎理論課程也應以此為導向,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革課程體系。
2.升級課程教學內容需改革作曲基礎理論課
高等院校音樂系各專業應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目標創新課程體系,全面升級課程教學內容。一是增加專業實操、實訓類課程,包括安排更多的實訓課程、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等,使作曲基礎理論課程的內容更加精煉,更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添加一些最新的專業知識。以作曲專業為例,很多高校在教學中加入了最新曲目賞析、分析、創作知識等,融入了對最新作曲技法的訓練,開設了Nuendo/Cubase、sonar、FL Studio、Logic Pro、Pro Tools、Digital Performer等軟件課程,從而要求作曲基礎理論課程也必須改革,以適應專業教學工作的變化。三是“一專多能”教學模式的需要。高校既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又要注重其跨專業、寬領域等綜合素養的提高,這也要求作曲基礎理論課程必須打破常規專業的導向性,本著“既專又廣”的目標改革課程。
3.創新人才培養環境需改革作曲基礎理論課
在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導向下,隨著專業教學內容的不斷升級,高校音樂系各個專業致力于創新人才培養環境,突出表現為小班教學成為主流,無論是專業技能訓練課、作品表演課,還是基礎理論課、公共理論課,普遍以小班方式進行教學。作曲基礎理論課程也從以往的大班教學轉成小班授課,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導向、學習興趣、接受能力等特征,以此積極創新課程體系。高校音樂系普遍有專業的聲樂教室、器樂教室,配有專業的多媒體設備,為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優質的輔助手段。作曲基礎理論課教師在新的授課環境中應積極創新課程教學方式,快速提升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高等院校還構建了校企合作平臺,邀請校外一線工作人員、專家進入學校輔助教學工作,為音樂系各專業提供了更加豐富、專業的教學資源,作曲基礎理論課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作曲基礎理論課程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音樂系各專業普遍重視作曲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積極創新課程體系,提高授課質量,但經筆者深入分析,發現尚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授課內容陳舊,落后于專業課程
基于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高校音樂系各個專業普遍升級專業課程內容,增加了實操、實訓課程,加入了影音軟件處理課程,安排了最新的曲目作品、創作技法等方面的內容,保證學生接受最新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作曲基礎理論教師也要適時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以便更好地輔助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當前,部分高校的作曲基礎理論課程存在明顯的內容陳舊問題,很多內容都是數年甚至是數十年之前的理論知識,雖然也有理論教學價值,但教師卻按部就班地堅守傳統知識,未能系統搜集、總結最新的理論觀點、理論學派、理論體系,未充實甚至是更新相關內容,以致于作曲基礎理論課程的內容落后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學生無法獲取最新的理論知識,致使其不能更好地參與專業課學習。
2.課程內容零散粗略,缺乏專業針對性
當前,高校音樂系各個專業普遍設置了更加細化的專業方向,實施更具針對性、集中性的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具備某一方面特殊的專業能力,增強學生就業能力。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涉及和聲學、曲式學、復調、對位法、旋律、配器等諸多領域,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建構精煉而富有針對性的內容,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然而,當前部分高校的作曲基礎理論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大班教學,籠統、一刀切地對各個專業方向的學生進行聲學、曲式學、復調、對位法、旋律、配器等知識的教學活動。這樣既無法契合學生的專業方向,又不能使學生接受與專業方向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又因授課時間不足等問題,僅將各項知識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致使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流于形式,失去了授課價值。
3.教學方法單一生硬,缺乏創新性
作曲基礎理論課程主要是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很多知識比較感性、抽象,容易造成學生認知困難、學習效率低,甚至是排斥理論課學習的問題。當前,高校音樂系各個專業積極創新教學環境、引進教學資源,為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改革教學方法提供了良好條件。然而,高等院校的大部分聲樂教師僅是制作多媒體課件,引入一些短視頻、音頻、圖片等充實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仍以個人講解、分析為主,教學方式表現出明顯的“教師單向傳輸、學生被動接受”。這顯然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普遍具有排斥、抵觸情緒,而這恰恰也是部分教師主張壓縮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時間,增加實操、實訓、競賽、創業時間的原因所在。如何增加教學過程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成為作曲基礎理論課程又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校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改革建議
作曲基礎理論課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教師理應準確把握相關專業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改革目標和要求,正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改革課程體系,以便有效提升課程價值,鞏固課程地位。
1.根據專業內容,引入最新理論知識
當前,我國音樂藝術處于大發展、大繁榮時期,獨特風格的音樂創作技法、優秀音樂作品乃至于音樂藝術流派層出不窮,整個行業處于極速發展中。高校音樂系各個專業在大力引進最新專業知識的同時,作曲基礎理論課程也應根據專業課程體系和授課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要總結與之相關的作曲理論知識,向學生介紹最新的行業知識、理論觀點、藝術流派,如部分藝術家致力于對民間音樂的現代化處理,致力于創作中國風的音樂作品等。這樣既有利于拓展學生的作曲知識面,又能夠有效輔助其更好地參與專業課程學習。學生學習了行業前沿知識后,深刻體會到其所學習內容的實用性,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作曲基礎理論課程學習。
2.根據專業方向,建構模塊化理論體系
學生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意味著具有細分化、明確性的專業內容學習取向,當學校所有的課程知識都適應乃至滿足其學習取向時,才能形成整合效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與創新能力。針對高校作曲基礎理論課程存在內容零散粗略的問題,筆者認為聲樂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專業方向,建構模塊化的作曲基礎理論教學體系。具體來說,教師需要深入分析特定專業方向要求學生具備的知識內涵、技能體系、能力素質特征等,詳細解讀學生應接受的專業技能、專業實操方面的課程體系特點,由此設置與之相關的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主題,并安排精煉而富有針對性、創新性、時代性的理論內容,形成一個符合該專業方向的課程模塊。這樣,可以大大提升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避免了內容粗略零散、一刀切的問題。
3.整合教學資源,創新理論教學方法
高校音樂系各個專業開展的教學改革為作曲基礎理論課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資源,聲樂教師應立足于此來創新理論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應加強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師之間的溝通,將一些與技術技能、實操活動相關的理論知識,安排到其他專業課程之中,實現“技術”與“理論”的協同教學。這樣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減輕作曲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壓力,以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其他知識點的教學。其次,對于一些與業界聯系緊密的理論知識,教師可邀請校企合作中的一線人員以講座、演講、主題授課等方式,為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有效提升教學專業性,還能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能更好地激發其主動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其他高校網站中下載一些精品課程、慕課資源、主題講座,用以支撐相關知識的教學,進一步豐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總體來說,作曲基礎理論是高校音樂系一門不可或缺的基礎課。該課程面對各個專業積極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升級課程教學內容、創新人才培養的大環境,也正在積極改革教學課程,然而卻面臨授課內容陳舊、課程內容零散粗略、教學方法單一生硬等問題,弱化了教學質量,甚至使課程教學流于形式。據此,高校教師需要根據專業內容引入最新理論知識,根據專業方向建構模塊化理論體系,整合教學資源,創新理論教學方法,逐步完善課程內容,使其發揮應有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蔣長清:《數字化音樂平臺下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教學的分解與融合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1。
[2]辛笛:《高師作曲基礎理論“七合一”改革的可行性探討》,《人民音樂》2019年第2期,第55-57頁。
[3]郭麗蒂:《高等音樂師范院校作曲技術理論與教學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17年第3期,第85-88頁。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