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意識形態教育屬于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快速變化發展的趨勢下,受各種思潮的巨大沖擊,大學生理想信念與價值觀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為保證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積極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勢在必行。而意識形態教育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環節,也是最前沿陣地。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關鍵主體,依舊面臨著許多阻礙,對此需要我們基于歷史新高度,創新優化,以提高學生意識形態的教育水平與質量。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 意識形態教育 意義 策略

作為新形勢下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承擔著學習與探索馬克思主義、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主要任務,而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強化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1]。因此,本文針對高校輔導員工作對如何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與分析。

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意義

1.是對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的必然要求

輔導員是思政教育與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體,是高校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力量。就輔導員職業性質、內容、職責等來講,輔導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意識形態教育水平與能力,可利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評判能力。

2.是對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堂的有力補充

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作,任務重,意義大,是指引大學生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這就要求全體輔導員積極參與其中。輔導員肩負著教師與干部的雙重責任,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涉及意識形態教育的各個層面,是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者。因此,在意識形態教育中,思政教師則承擔第一課堂理論教學,輔導員負責第二課堂引導。輔導員需要充分明確自身角色,作為意識形態教育主要輔助,促使學生吸收第一課堂理論知識,并在第二課堂中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督促學生有效內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與黨的意識形態相符的價值觀。由此可知,輔導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是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證。

3.是推動高校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思想保障

作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應以科學世界觀、愛國主義精神等引導和教育大學生,幫助其解決思想困惑與信念不堅定等問題。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教育工作與思想引導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基于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化黨對高校的積極領導,突出思想指引作用,夯實黨建基礎,加強思政實效性。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人才力量,輔導員以思想教育引導的方式指引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確保學生思想穩定與意識形態安全,從而保障高校與社會和諧穩定[2]。

高校輔導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面臨的挑戰

1.學生層面

互聯網時代,隨著新媒體的快速更新和發展,大學生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通過新型傳播載體與社交媒介,大學生可接觸到的有害思想與非主流意識形態變得越來越多,由于這些帶有一定的娛樂性,極易侵蝕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造成其政治方向不堅定,極易動搖。此外,部分大學生在極端思想的影響下,政治立場模糊不清,難以明辨是非,不去主動了解國情,容易脫離實際,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夠堅定,甚至排斥我國的社會制度與政治制度。另外,還有少數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理想信念與社會責任意識嚴重缺失,缺乏抗挫折能力,主觀思想極易被不良思想左右,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

2.教師層面

(1)方法不恰當

輔導員意識形態教育效率與質量與大學生行為合理性、思想正確性密切相關。部分高校輔導員在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中,單純利用傳統道德說教與知識灌輸的方式,并未立足于學生實際需求,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從而導致意識形態教育嚴重縮水。

(2)能力不足

在輔導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中,過于注重業務,忽視學習,未實現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缺乏對自身理論素養專項學習的重視。并且對于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實時動態缺少關注,大部分輔導員對于意識形態工作都存在不敢、不會、不善抓的問題,從而直接影響了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具備思政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博學歷背景的相對較少,理論知識匱乏、不扎實。同時,少數輔導員根本沒有系統學習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探索更是屈指可數,對于理論內涵與價值的了解停留于表面,導致意識形態教育與思政教育能力相對不足。

(3)網絡素養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高校輔導員在利用網絡技術與獲取網絡信息層面與大學生相比,依舊存在一定差距,灌輸式教育模式早已無法滿足大學生不斷增長的多樣化需求。網絡思政教育便成為了順應時代,對輔導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的新要求,但微時代下存在灰色地帶與黑色地帶,其中還有繁雜的外商資本與險惡用心,導致輔導員望而卻步,從而造成了其網絡輿情搜集與分析能力不足,媒體輿論負能量消解能力欠缺等問題,進而阻礙了他們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其中還有一些輔導員對學生的網絡言論缺乏關注,認為工作應與個人生活相分離,使得他們無法快速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并及時給予正向引導[3]。

高校輔導員工作中開展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效策略

1.教育工作結構

輔導員負責大學生日常管理與教育工作,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意識形態,將黨的理論信仰、理想目標、價值觀念等全方位貫徹給大學生。根據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輔導員工作的本質要求,整合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結構,詳見下面的意識形態教育結構圖。

2.提高學生思想認知水平

學生思想認知水平直接決定著意識形態教育接受程度,以及教育最終效果。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工作具備組織性優勢,即將黨、班的主渠道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在學生活動整個過程全面貫徹思想引領。基于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與黨課等相關的活動,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教育工作,以此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傳統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偏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傳授,對于實踐相對匱乏,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導致學生難以產生良好的心理認同感與歸屬感。對此,輔導員可利用教育教學方式多元化的優勢作用,發揮輔導員人格魅力的感召力與影響力,多樣化自己的學生活動指導力,環境氛圍的影響力,以及網絡媒體的滲透力等,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意識形態教育有效性。

3.正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目前功利化價值理念不斷滲透,學習目的也開始趨向于功利化,在此形勢下,學生十分注重實際成效與現實化禮儀,再加上就業競爭激烈,貧富差距較大等社會現狀,對學生價值觀的構成造成了巨大沖擊,直接影響了學生正確價值的形成。因此,高校輔導員應強化對學生馬克思主義主流價值觀的正向引導,以此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還應注重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教育等相關工作,密切結合社會發展需要與學生發展需要,在學生規劃教育中融入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使得學生深切感受到意識形態教育的實用價值,以助于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發展[4]。

4.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強化學生情感認同

形成意識形態既需要理性認知,又需要學生投入一定的個人情緒情感。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實際感受,對其對于意識形態教育內容的直觀性判斷有著直接性影響,且在教育效果中發揮著關鍵性調節作用。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占據著主要地位,與學生的接觸最為密切,可以和學生建立較好的人際交往關系,促使學生在實際中獲取良好情緒情感體驗。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可通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語言風格與活動形式,即辯論賽與情景劇表演等活動,以實現學生對意識形態的認同。基于社會實踐、主題班會等實踐性活動,指引學生發現真理,提高認知水平與能力,進而真正意義上接受意識形態。

5.緊抓細節,提升輔導員意識形態教育能力

以輔導員為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實施主體,探究如何強化輔導員意識形態教育能力。在高校中,可積極引進計算機與互聯網,為輔導員進行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其可通過個人人格魅力與校園網絡技術優勢作用,建立微信、微博、論壇等多元化平臺,采取熱點討論分析、信息資源共享等多樣性方式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同時,在學會事務處理過程中,可以利用實際生活引導與感悟,社會實踐體驗等方式方法進行,以此提升自身意識形態教育水平與能力。

6.創建輕松愉快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圍

黨團組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門應善于運用網絡完善和改進教育環境,創造積極向上的輕松氛圍,加強輔導員的意識形態教育水平。作為高校輔導員的重要平臺,黨團組織應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計劃,并結合兩學一做學教活動,為輔導員提供針對性教材,發揮紅色教育基地、革命紀念活動等主題教育作用,督促輔導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政治情操[5]。

結 語

總而言之,當前各大高校已經逐漸意識到了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輔導員在意識形態教育中的關鍵作用。輔導員在開展意識形態教育時,由于自身素質與能力,具備其他教育主體所不具備的優勢。但輔導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依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就需要輔導員牢記使命,堅定政治方向,強化自身意識形態教育能力與水平,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徑,成長為意識形態的傳承者與研究者。

參考文獻:

[1]胡政蓮:《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中的影響研究》,《上海黨史與黨建》2016年第2期,第46-48頁。

[2]趙娜、劉佳:《高校輔導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效對策——基于學生個人素質對意識形態教育影響的實證研究》,《人力資源管理》2018年第140卷第5期,第242-243頁。

[3]白永生、李俊俊:《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意識形態工作能力》,《教育與職業》2015年第32期,第62-64頁。

[4]劉宇婷、侯曉亮:《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價值和實踐研究》,《環球市場》2019年第17期,第254頁。

[5]賈超:《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路徑研究綜述》,《才智》2016年第27期,第162-163頁。

作者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制造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