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以推進教育信息化和大數據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探索“互聯網+教育扶貧”新思路,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切斷貧困代際傳遞,促進教育公平。

堅持保障網上聯,一張網聚合力。將“深入開展教育網絡精準扶貧扶智”作為教育扶貧的重點,精心打造“互聯網+”一把手工程,成立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任組長的網信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業務部(處)室和直屬單位相關工作,形成網絡扶貧扶智工作合力。設立教育信息化處,建立“全員參與、考核評價、滯后追責”推進機制,制定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專門意見。劃撥教育信息化專項經費,累計投入7000余萬元用于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與應用,建成教育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依托高校成立網絡扶貧研發、統計中心,開展數據支持和課題研究。

堅持資源網上通,一張網縮差距。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云+端”應用,通過云平臺打破地域限制,讓邊遠貧困山區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大力實施“三通兩平臺”建設,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99.8%的中小學校(含教學點)接入100M以上的網絡帶寬,91.2%的中小學校建成多媒體教室。在全省8個市、75個縣(區)建成“網絡空間人人通”平臺,推動“人人通平臺”規模化應用,實現“一點接入,全省共享”。目前中小學校注冊教師近40萬人,優質教育資源800余萬條,覆蓋所有學段、所有學科。制定《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教育信息化項目建設指南》,為薄弱地區學校開展網絡遠程教育教學提供支持。打造“陜西教育扶智平臺”,建成“有問必答、教學診斷、雙師課堂、名師工作室、校長工作室、共享資源、蘇陜幫扶、數據中心”等八個模塊,開展省級層面平臺試點應用,促進西安市同安康市、漢中市、商洛市及子洲縣等貧困市、縣40余所學校精準結對,帶動貧困市、縣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精準推送名校校長管理經驗、名師教學經驗以及動態鮮活的教學資源,實現城鄉學校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推進教育精準扶智。

堅持服務網上見,一張網提質量。積極推動教育大數據建設,實現核心管理數據融合匯聚與共享應用。精準服務教育扶貧宏觀決策,在國家系統應用基礎上,建成陜西教育精準資助管理系統、大學生就業管理系統、控輟保學管理系統等特色信息系統,通過業務應用牽引,實現數據動態更新,提升教育管理服務效能。采取國家系統數據回流、省級系統數據交換、市縣高校數據對接、其他廳局數據共享、教育行業專題數據購買、相關外圍數據引入等方式,實現各級各類教育數據在省級平臺匯聚共享。目前已有效匯聚融合教育機構數據2萬余條、師生數據近900萬條,為全省教育扶貧決策奠定大數據基礎。針對全省所有建檔立卡家庭學生,通過大數據管理實現“精準資助”“控輟保學”等動態監測全覆蓋,能夠做到實時預警、當日處理,切實做到讓“信息多跑路、學生少跑腿”。

堅持賽事網上比,一張網拓平臺。指導全省各類學校利用“互聯網+”思維重構教育模式,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連續四年開展全省中小學微課與信息化教學創新大賽,參與教師達15萬人次,匯集優秀微課和創新資源近萬件,全省56個貧困縣全部參加。開展“互聯網+素質教育”活動,搭建“青少年創客愛挑戰平臺”,舉辦青少年“愛挑戰”嘉年華活動和青少年創客創意大賽,參與學生30多萬名,鼓勵貧困家庭學生踴躍參與,促進一批學校創客空間迅速興起。創新開展教育信息化公益行活動,把最接地氣、最能滿足學校應用需求的技術產品和網絡資源直接送到最需要的貧困地區學校,打通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確保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