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中,將“自主發展”列為中國學生所必需的核心素養之一,自主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從生命個體成長來說,這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自主性是人作為生命的根本屬性,生命個體都具有渴望獲得別人尊重、欣賞及主動尋求生命價值的潛在本能,自主發展重在強調學生能自主管理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要充分激發人與生俱來的這種本能,并努力通過科學的方法讓生命個體獲得實現這些潛能的途徑,最終讓每個生命個體成長為具有自主發展內趨力和行動力的人。兩者的密切配合,對學生的自主發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 “家校合育助力學生發展”方面的探索與嘗試,可從學校和家長兩方面展開。

首先,在學校層面,通過學生自主管理、德育活動、德育課程實現學生自主發展。

1.成立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校可以按照層級成立包括學校、年級、班級的三級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學生參與學校的各項常規管理工作,通過學生值勤、學生督察、學生參與優秀班級評選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常規管理中挑大梁,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實現自主發展。

2.在德育活動中激發學生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

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德育活動中來,并充當活動的主角,讓他們圍繞自己的興趣需要策劃、組織、參與,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內在動力,使“外部要求”轉變為“內部需要”。

3.整合德育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在課程中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會學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為自主發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②人格課程,以班會課為主陣地,讓學生領悟生命的真諦。在班會課中,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自主發展。

③跨學科綜合實踐課程、研學課程、跨學科主題課程,為學生提供了體驗真實生活的機會,讓學生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旅游景點,把廣闊的社會大天地作為課堂,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實踐場所。

④校本社團走課制,實行學生自主擇課,選我所愛,學生學習興趣空前高漲,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校本社團走課課程新穎獨特,這些特色課程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拓展的空間,很好地促進了學生自主發展。

⑤家務實踐技能課程,開展豐富的家務技能活動,在家長的陪伴和指導下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勞動目標、安排不同的技能主題,在勞動中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很好地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育并舉”的理念。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活動,通過指導家長實現學生自主發展。

1. 定期召開家長會

在家長會中商討制定班級—家庭聯動公約。由班主任組織學生按照核心素養自主發展的指導方向,制定出合乎班情的班級公約,并且將班級公約形成模式變為家庭公約制定的參考。由家長和孩子討論家庭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家庭成員共同制定公約細則,家庭公約以班級公約為標準。這樣學校學習習慣培養也得以在家庭中繼續鞏固,保持家校教育一致,遵守共同的約定,家校攜手,共同關注孩子生命成長,讓學生自主發展獲得持續性。

2. 精細組織家訪

家訪是教師了解學生家庭生活,培養師生感情,拉近家校距離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每周走訪一兩戶學生家庭,一學期走遍班內所有學生家庭,這樣就更清楚地了解了學生的特點,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具有針對性,更容易挖掘孩子的個性和潛力,從而實現每個學生的自主發展,家校真正形成了合力。

3. 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

作為家長,非常迫切地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長與發展狀況,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就給家長提供了機會,參加主題教育活動,觀看學生成果展示,家長和老師一起見證學生自主發展,讓家校合育落地生根。

4. 舉辦智慧家長培訓班

學校多次聘請專家為家長作培訓,以此引導家長形成科學的教育觀,將學校、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健康成長尋找科學有效的途徑。

5. 建立《家校共育聯系卡》

《家校聯系卡》是家校聯系最方便、最靈活、最實用的渠道。通過老師、家長雙方的書面反饋,使老師和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況,充分地交流信息,為及時有效地教育孩子打下基礎,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家校合育在學生自主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不斷探索研究家校合育助力學生發展的新模式,為提高家校合育效果尋找新的突破口。育人之責,任重而道遠,希望教育一線的老師們和肩負父母職責的家長們攜手同行。

作者單位 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 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