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線下面試成為難題,無接觸的短視頻招聘成為一種解決方案。目前,短視頻招聘主要集中在面向高校畢業生和藍領群體的崗位上。

十幾秒的短視頻中,一名幼師展現了舞蹈、演奏、繪畫等方面的才藝,翻譯類求職者將多個會議翻譯中的“高光時刻”剪輯成段,美術專業畢業生講述自己創作一幅畫的經過……通過短視頻,求職者自我介紹、說明求職意向,等待招聘方拋出的“橄欖枝”。

自制幾十秒簡歷

“各位老師好,第一次通過這種形式面試,今天我試講的知識點是……”傅亮身著正裝,架好手機,點擊攝像按鈕,在臥室的一面白墻前站定,面帶微笑,開始講課。

傅亮是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2020屆畢業生,求職意向是歷史教師。去年底,他曾向重慶一所公立學校表達了求職意向,但疫情期間,他無法前往重慶參加面試。經過幾個月的焦急等待,學校表示暫時無法安排現場面試,希望他能夠錄制一段幾分鐘的試講短視頻,作為學校招聘的參考材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和很多同學為了求職,已經錄制過多段試講視頻。”他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目前,短視頻招聘主要集中在面向高校畢業生和藍領群體的崗位上。多面、上啥班、錄職、映聘、抖聘等多家短視頻招聘平臺收獲大批用戶,抖音、快手等綜合類短視頻APP中出現了不少視頻簡歷,趕集網等傳統招聘平臺也紛紛開設視頻簡歷類頻道。

這些平臺中的求職短視頻大多不超過1分鐘,很多僅有15秒或30秒左右。相比傳統的紙質簡歷,招聘方可以透過短視頻簡歷迅速勾勒出對求職者的第一印象,提高招聘效率。

用人方主動用短視頻招工

“湖北熱干面訂單暴漲,工廠緊急招工,日薪200元~300元,當日結清。”近期在抖音上,一條配合著工人工作鏡頭的招工短視頻獲得上萬點贊。

記者在抖音、快手等APP上看到不少以工廠大院、流水線車間為拍攝背景的短視頻,介紹近期招聘工種、應聘條件、薪資待遇等信息。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許多工廠正全面復工,加緊生產,用工量提升,類似的招工短視頻在各類平臺上獲得了廣泛關注。“招聘類主播”也隨即成為一種新的主播方向,與主打購物的“帶貨主播”不同的是,他們給網友“種草”的不是商品,而是眾多工作崗位。

“我來了,我帶著職位走來了!今天提供的職位是……”主播周淑敏在多面APP的“職位說”板塊已經發布了數十條短視頻,瀏覽量總計達3萬次。

招聘類主播不僅會更新特殊時期的招工資訊,還會針對求職者的擔憂,用短視頻展示工廠防疫措施、廠區和食堂隔離環境等。

應揚長避短而非盲目跟風

記者了解到,短視頻招聘的成功率還有待提升。

河北邯鄲的楊杰是快手上的一名勞務中介,他認為短視頻渠道招人成本低,但招到人才的數量仍無法和傳統渠道相提并論。

今年3月,應屆畢業生高一燕向用人單位提交過自我展示的短視頻,對方當時表示滿意,但一個多月過去了,她和同時應聘的同學都沒有等到結果。用人單位表示,隨著疫情形勢好轉,他們還是希望盡快安排一次線下面試。高一燕向記者坦言:“短視頻應聘還是讓人缺乏安全感,不如線下面試心里有底。”

對此,內蒙古醫科大學輔導員趙斐斐表示:“短視頻招聘只是傳統招聘的輔助手段。先‘混個臉熟’,而求職者和崗位是否匹配,招聘方仍需線下的實際考察。”由于視頻時長和雙方距離的限制,短視頻往往只能展示出求職者或招聘方的長處和優勢,而在其他方面則有所保留。

同時,并非所有工作都需要短視頻的“加持”。相比之下,文化創意工作,視頻剪輯制作工作,特別注重形象氣質、言語談吐的市場公關、演藝類工作等,更樂于收到求職者彰顯個性、技能的短視頻簡歷或作品。

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師認為制作短視頻的求職者給人“更加認真、更有想法”的感覺,會對他們產生部分“心理加分”。不過也有人坦言:“短視頻再短,也不如傳統簡歷更方便檢索信息,回看或存檔上也存在一些麻煩。”

有關人士表示,疫情之下,線下面試困難重重,短視頻招聘成為新選擇,但求職者也應綜合考慮個人特點、求職意向等實際需求,應揚長避短而不是盲目跟風。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