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春之際,新型冠狀病毒在我國瘋狂肆虐,目前已成世界大流行之勢,全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了國內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阻擊戰。全體教育工作者,時不我待,積極開展線上教育,落實“停課不停學”的總體要求,為廣大青少年在疫情形勢下的教育教學竭盡全力,為全國抗擊疫情默默奉獻。作為一名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在全國全世界同病毒做全面斗爭的當下,青少年教育要突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凝聚戰勝疫情以及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力量,培養具有理想信念、高尚情操、創新能力、時代擔當的一代新人,這也是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一、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這是唐代名臣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意思是說,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其根部,因為根深方能葉茂;要想使水流得長遠,必須疏通其源頭,因為源遠才能流長。習近平總書記很喜歡這句話,他在談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時對此作了進一步詮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換句話就是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有許多曾經創造了輝煌文明的國家、民族,卻電光石火,成了過眼煙云,就是因為他們拋棄了自己的文化傳統,迷失了自我。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期,越要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越要繼承、維護和發展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個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舉國抗擊新冠病毒的當下,青少年教育一定要突出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青少年在心底里扎牢這個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永遠銘記自己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力量源泉

“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出自宋理學家周敦頤《通書·文辭》,意思是說“文”像車,“道”像車上所載之貨物,通過車的運載,可以達到目的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這一點,他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蘊含著中國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眾所周知,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中華文明一次次歷盡劫波、戰勝災難,5000多年綿延不絕,創造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奇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華民族產生和形成了為整個民族共同認可、普遍接受、一脈相承且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和力量源泉。今天,我們要對青少年強化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就是要讓我們的未來和接班人能不斷增強文化自立和自信,從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讓廣大青少年慎終如始,守住這個精神家園,烙深文化基因,勃發奮發圖強、報效國家的無限正能量。

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青少年理想信念和時代擔當教育的重要載體

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力量源泉,是青少年理想信念和時代擔當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青少年教育就是要傳承、維護和發展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凝聚戰勝困難和民族振興的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無限力量。特別是新冠病毒爆發以來,我們對祖國優秀文化思想的理解和體驗更加深刻。如經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野生動物是新冠病毒的傳播宿主,我們要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不要吃野生動物。老子在《道德經》里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學,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就是告誡人類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達到“萬物與我合一”的境界。如面對新冠病毒全面爆發的困境,如何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勇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等,都可以讓孩子們樹立信心,增加勇氣,以頑強的意志與新冠病毒等一切災難、苦難作斗爭。愛國主義是中華文明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勵我國各民族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如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艱”“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讓孩子們在愛國主義的思想文化中滋養和熏陶,從骨子里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黨,愛我們的人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讓孩子們從經典文化中汲取生命教育的精華,學會善待生命,珍惜生命。還有,我們的中醫中藥,經歷了五千年的實踐和檢驗,并在抗擊新冠病毒中被證明有效,在新冠病人的治療中參與率達到90%以上,這些都可以作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載體,讓我們的青少年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所以,我們開展了一次“防疫抗疫,你我同心”線上作品征集活動,號召廣大青少年用手中的筆和鏗鏘的聲音一起為抗疫工作者加油!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為世界加油!朗誦一篇(首)經典詩文,讀一本經典書籍,摘抄傳統文化中閃耀愛國主義思想精華的經典詩句,做一份有關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舉辦一場線上文化沙龍,拍一個經典詠流傳的抖音小視頻,寫一幅書法,畫一幅詩配畫,上一節線上經典誦讀視頻課,挖掘一次傳統文化中的生命教育精華,辦一期線上心理咨詢輔導等,通過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廣大青少年誦讀經典書籍,研讀優秀傳統文化,將祖國優秀思想文化的精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樹人的目標。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全民抗“疫”的全面斗爭中,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一定肩負起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時代擔當,創意校外教育活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豐富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引導孩子們在研讀傳統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力量和紅色基因,并蓄世界文明,增強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加強理想信念,創新創造實踐,強化責任擔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奮力奏響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咸陽市淳化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