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春天顯得格外不一樣,工人無法復工,師生延遲開學……這一切都給教育脫貧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面對疫情挑戰,陜西教育系統廣大教育工作者沒有絲毫懈怠,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戰“疫”戰“貧”兩不誤,“疫”不容辭地貢獻出教育人的最強力量。

助管理不停歇

“學校的牽掛和呵護讓我熱淚盈眶,我一定堅定戰‘疫’必勝的信念!”收到學校發的臨時困難補助金后,西安科技大學建工學院2019級湖北籍學生小楊感動地給學校寫了感謝信。

疫情發生以來,陜西省學生資助中心要求各高校全面謀劃和部署好學生資助各項工作,積極資助患病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省內各高校結合實際采取多項舉措,為家庭經濟困難、突發疫情致困學生發放臨時困難補助、流量補貼,增強他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西安交通大學為200余名學生發放臨時困難補助近40萬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39名建檔立卡學生每人發放臨時困難補助2000元,為40名因疫情致困學生每人發放臨時困難補助1000元,為1353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20GB專屬流量補貼包;長安大學對此次疫情中確診的學生或家長進行3000~5000元的臨時困難補助……這樣的資助已在陜西各高校全面鋪開,正源源不斷地助力各校貧困學子度過這段困難的時期,也受到了網友們的廣泛好評。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為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學生共渡難關,陜西各地積極行動,就疫情防控期間學生資助工作作出部署,確保資助管理不停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生活得到及時資助。

商洛市按照國家資助政策,對因本人或家庭直系親屬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導致無力按期償還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學生,無力負擔國家助學貸款本息的,可由借款學生本人委托他人申請代償2019、2020年度國家助學貸款應還本息。對居家學習的建檔立卡學生,在各級專項資助資金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優先支付相關資助資金。本人或家人感染疫病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校后,可從學校經費收入中劃出一定資金用于學習、生活補助。

停課不停學,資助不停歇。漢中市南鄭區對疫情影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時予以資助,受理資助政策咨詢60余人次,下撥資助資金132萬多元。武功縣按時發放各學段助學金,全力以赴保障各學段常規資助項目的按時發放。開通疫情期間資助手機熱線,已對30多人進行了答復并提供了必要的幫助。富平縣對因疫情影響學習和生活有困難的建檔立卡學生,利用校內資助、社會捐助、提前發放國家資助等途徑予以資助,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疫因貧失學輟學。鳳縣教體局通過向“政府申請劃撥一部分、社會求助籌措一部分、學校采購添置一部分”的策略,全力解決全縣807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個人防疫物資儲備。

控輟保學不松勁

“老師早上好!”3月17日早8點,地處秦嶺深山的洋縣八里關鎮中心小學學生張敬和周杰準時來到學校,在老師測完體溫和消毒后,他們進入電教室開始了一天忙碌的直播課學習。兩位學生均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家里沒有智能手機。線上教學開始后,學校實行課前簽到制,對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家訪,才得知他們的境況。“為了不讓一名學生掉隊,在獲得鎮上同意后,我們開放電教室,安排教職工值班,讓他們在學校進行直播課學習。”校長宋志春說。

為了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參加線上教學,這樣的關愛比比皆是。3月9日,彬州市義門鎮初級中學九年級學生馬欣從愛心人士手上接過一部嶄新的智能手機,這個貧困家庭的留守孩子欣喜萬分,她終于可以像其他同學一樣通過手機上課了。這只是愛心企業捐贈的20部智能手機中的一部,當地電信企業還為158名貧困學生贈送了免費上網流量。

疫情當前,安康市教體系統采取網上教學、空中課堂、電話連線等多種形式展開教育教學,確保一人都不缺少。全市各縣區、各學校采取“一縣一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方式,積極探索。石泉縣以建檔立卡貧困、非建檔立卡留守學生為核心,利用線上考勤打卡功能,全面精準統計未參加線上教育學生名冊,及時摸清原因,多種形式予以學習幫扶指導。鎮坪縣采取“一對一”方式輔導家中無網絡信號、無智能設備和不會操作APP的學生,指導殘疾學生,幫扶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跟蹤休學、生病住院、返程途中等特殊原因未參加線上學習的學生,為學生量身定制了學業安置方案。

合陽縣教育局針對部分貧困家庭因無網絡視聽設備,導致無法參與網絡教學的情況,各校精準施策制定“一人一案”。部分留守學生不上線、不聽課、不完成作業,班主任和代課教師肩負起“家長”的監管職責,組織單獨輔導。渭南市華州區教科局對確實存在困難的207名學生建立問題臺賬,分類施策予以協調解決。協調電信部門,為師生免費升級網絡帶寬,出臺助學優惠政策,建立線上教學應急通道,解決學生線上學習期間出現的視頻卡頓等問題;購買48部學習終端、84份助學流量包,改善困難群體的在線學習條件和環境,并安排教師上門進行操作培訓。銅川市王益區教科體局通過聯系協調困難家庭學生所在村的村干部、扶貧幫扶干部解決了學生的手機和網絡問題,為9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送去平板電腦,并協調相關部門提供了手機流量卡。

精準幫扶不缺位

“我們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對困難的孩子,我們理應給予更多幫助。”榆林市榆陽區上鹽灣鎮九年制學校兩位老師主動請纓,在做好自我防護后,到學生黨娜家中走訪幫扶。黨娜患有小兒麻痹,生活不能自理,家長也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對黨娜這種情況,學校決定定期到家走訪,為她送去同樣公平的教育。在“停課不停學”的同時,學校各幫扶教師利用微信、QQ、電話等方式與被幫扶學生一對一溝通交流。

疫情期間,各地“一對一”“點對點”對貧困家庭學生實行關心幫扶,確保他們學習上不掉隊,心理上有老師關愛。

咸陽市組織教師根據不同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關愛教育活動。對父母參與一線防控無暇照顧的孩子,組織教師與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教活動;對貧困家庭學生,要按規定及時落實有關資助政策,幫助解決家庭生活困難,并聯系社區、村、鎮及有關部門給予應有的生活保障。

寧強縣教體局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實行“一生一方案”,確定學校一名行政領導和一名教師攜手包抓一名特殊群體學生,制定課程表或專題輔導計劃,落實“不缺一人、不漏一人”。對學生“一對一”“點對點”排查,全縣6975余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和36名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在家生活學習平穩順利。石泉以建檔立卡貧困、非建檔立卡留守學生為核心,幫扶教師“一對一”開展線上學習輔導、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寶雞市金臺區教育體育局特別加強與建檔立卡學生的密切聯系。金臺高級中學針對建檔立卡學生的弱科和網課過程當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進行視頻輔導和講解,對他們的作業精批細改,從而實現立體式的學科輔導。為舒解170名家庭困難學生的壓力和情緒,寶雞市石油中學心理輔導教師通過在線互動,解答學生的疑問,使他們正確認識了當前的防疫形勢,真正靜下心來居家學習。

防控、扶貧兩手抓

農歷正月初三,漢中市南鄭區教體局駐包扶村碑壩鎮梁堂村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劉洪平和四個隊員接到通知,緊急趕回近100公里外的大巴山深處的駐地,投入緊張的疫情防控中。由于是川陜物資轉運通道,疫情防控任務艱巨,隊員們采取設卡值守、管制交通、巡邏盤查等措施,白天晚上不間斷。隊員們克服困難,在一天時間內完成了277戶944人的入戶排查任務,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既當好指揮員,又當好戰斗員。”疫情襲來,陜西省各級教育部門駐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們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疫情不退,他們也不退。隨著疫情得以控制,開始復工復產,他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確保兩手都不誤。

咸陽市教育局為助力扶貧包扶聯系點——長武縣直古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為該村疫情防控點捐贈了急需的防控和生活物資。駐村幫扶人員教育大家理性認識疫情、正確對待防控,不懈怠、不恐慌,早謀劃、早動手,提前做好2020年的生產和生活安排。

堅守一線,就要守土盡責。華陰市教科局在包聯的西吳村和仁和村成立黨員戰斗隊,對兩個村實行全天候防控。為暢通扶貧產業商品銷售渠道,該局協同相關部門開拓農產品市場,不斷鞏固老用戶、聯系新客戶,盡力擴大銷量。針對西吳村和仁和村大量貧困人員因無法復工導致無固定收入的情況,兩個村駐村工作隊利用網絡、微信等方式,摸清所在村范圍內的產業需求和用工需要,做好疫情一結束即能順利緩解貧困人員就業困難和扶貧產業發展用工問題。同時,要求貧困戶所包聯干部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掌握包聯貧困戶家庭生活的基本狀態,對在疫情防控期間存在生活困難的貧困戶,及時給予救助幫扶,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貧困戶,基本生活得到切實保障。

3月20日,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召開全省教育系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暨春季開學工作部署視頻會。會議指出,推動更多資源和更多力量向“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集結,以決戰決勝之勢攻下脫貧攻堅最后堡壘。要聚焦問題整改,重點抓好控輟保學,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細致開展學生資助,做到政策應享盡享;不斷完善集中安置點教育配套設施,切實解決就近入學問題;努力提升“雙百工程”幫扶質量,實現校地合作共贏。全省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以決戰決勝的堅定決心和信心,上陣不怯陣、力戰不懈怠,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面對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春季開學三大艱巨任務,這次會議作出了具體部署安排,也指明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方向。沖鋒的號角已經吹響,三秦教育人定當奮力拼搏,在“三個戰役”中取得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