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疫”為機,用線上教育賦能師生成長
作者:唐李佩 王 波
發布時間:2020-05-06 10:39: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記者:“停課不停學”的順利推進,也是對學校信息化教學的一次考驗,這讓您和學校老師們都有哪些特別的體驗?
劉鵬:我們的體驗有以下四點,一是線上教學不是課堂簡單的復制和照搬,唯有擁抱技術,提高效率,建立學習者中心的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才是正道。
二是線上線下教學的交替和有機結合已成為教育教學的常態化發展,非常時期,教師深刻體會到只有思維習慣改變,才能有適應性技術支撐教育教學。
三是學習資源的持續儲備,不斷修訂和更新,確保資源的實用性和育人功能、評價與反饋功能。
四是把線上互動過程遇到的問題作為挑戰,開啟專業發展的新路徑,將數據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從而成為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突破口和依據。
楊安平:關于“停課不停學”下的信息化教學,我們有好的和不好的兩方面的感受:好的方面就是線上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模式,讓學習隨時隨處都可以發生,對于教育創新和課堂改革有著積極的促進;不好的方面主要體現在農村學生學習的現實問題,諸如一些偏遠鄉鎮網絡硬件無法滿足學生學習,一些家長認識不足、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缺乏有效監管,部分缺乏理想信念和學習自覺性的學生放任自流,甚至借助上網課之名玩手機者亦有之,學習效果較差等。
馬夢陶:這次線上教學實踐,通過線上教育平臺我們管理者與教師學習和掌握了網絡直播這一新的教學方式,更新了教育理念,極大促進了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此之前,我們學校通過智慧校園建設對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方面有多次專題培訓,可以說也為我們這次線上教學順利推進積蓄了力量。教師們熟練運用希沃白板演示教學,適時地游戲互動,充分利用班級優化大師對學生學習情況實時評價,拉近了師生距離,形成了線上教學空中課堂班級閉環管理,尤其是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對孩子們終身學習非常有益。
記者:請談談貴校在線上教學的做法,分享優秀經驗。
張軍紅:航天城第一小學此次“停課不停學”學校的線上課程能夠順利且有效地推行主要源于以下幾點:首先是源于我們對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育,也就是未來教育如何統籌和協調的關注。2019年9月打造符合我們校情的智慧校園平臺,平臺功能強大,幾乎覆蓋學校的全部管理。而在疫情突然到來之時,我們推進平臺的開發進度,利用一周的時間,打造“航天一小在線學習中心”,通過云課模塊提供在線教育教學功能。成熟的在線學習功能,覆蓋了在線教學、網絡教研、智能作業、在線考試、班級管理、教務管理等多種場景,極大地還原線下課堂教學場景。其次,關注家庭與學校的協調。第三,關注教學與評價的并行。教師們積極探索與實踐,多形式、多渠道地激發學生學習、生活內驅力,積極構建多元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在此,重點談談我們學校的教學管理多級評價。先是教務管理評價。教務處利用平臺對線上教學的時間、出勤、教學效果、學生參與等進行常規管理,每周根據平臺視頻巡查和后臺數據統計。反饋不同學科、不同班級的線上教學情況,并以網上教學標準進行組內評價,以便教師在之后的教學中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方式。二是學科教師教學評價。教學利用平臺對班級的學習生活進行跟蹤式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聽課、學習情況,作業、練習反饋情況,特別是高度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做好答疑和輔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雙管齊下對孩子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同時做好在線作業的評價,老師們選擇簡單、高效、易操作的內容,利用作業軟件語音、文字、圖片,也可以是微信群中交流或和評價。這樣就形成了由“教務——備課組——學科教師——學生”的閉環評價,從教學到實踐,從實踐到反饋,再從反饋到教學,這樣的良性循環,切實保障了線上教學的質和量。
郗莉:渭南小學積極構建“一四二一”線上教學工作思路,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教育的權利。遵循一原則:線下自學與線上答疑相結合原則。規范四流程:網絡教學對于學生、教師、家長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導下,渭南小學空中課堂實施四流程:依托學習任務單線下自學;借助微課視頻指導自學;利用各類班級群線上答疑;線下學科作業鞏固檢測。四流程只是給各學科教師提供一個思路,各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學段特點進行隨意調整。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關愛兩群體:一是關愛特殊兒童;二是關愛特殊時期兒童。觀測一評價:建立由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和任課教師組成的線上教學觀測團,分時間、內容等方面進行評價,每周將評價結果反饋全校教師。主要對學科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進行評價,目的是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策略,達到解決問題。
劉鵬:我們有四點經驗分享:一是加強思想教育,將思政課教學貫穿于在線教學;二是加強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和衛生防疫貫穿于在線教學。三是重視“空中課堂”全面育人,將五育并舉“宅課程”貫穿于在線教學。四是在線教學以“停課不停學,教學防疫兩不誤”為方向。開啟空中課堂“五結合”模式:直播課和錄播課相結合;全程全堂網絡直播和微課慕課相結合;講解講授和習題練習相結合;遠程統一授課和網絡個別輔導相結合;教育教學和防控防疫相結合。
記者:在線上教學的開展中對特殊群體的學生有沒有“特別”的行動?
莊孝成: 直播教學后,教師通過適時在線學習統計反饋,及時查看每位學生課堂參與學習時長和狀態,對在線時間短、未按時參與學習的學生及時電話訪問學生、家長原因,確保所有學生參與學習、不脫離教師監管。一如既往地對貧困學生實施學習資助計劃,確保人人有網、有設備;對學困生實施師生在線“一對一”幫扶策略,確保學習居家上學的有效性。全面開展線上教學的幫困助學關愛行動,既為復課后的教育教學減輕壓力,又為促進弱勢群體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服務。確?!巴Un不停學”的日子里,學習成長一個也不落下。
郗莉:渭南小學的“一四二一”線上教學工作中的“二”指關愛兩群體:一是關愛特殊兒童。二是關愛特殊時期兒童。建檔立卡和留守兒童由幫扶教師一對一幫扶;特殊時期兒童包括不具備網絡學習的學生、堅守疫情一線工作人員子女、復工復產人員子女,我們成立了以班主任為主,科任教師輔助的線上幫扶團隊,通過電話、微信、QQ等多種形式做到三關注,即關注身體健康情況、關注學習中的困惑、關注生活實際困難;達到三方面效果,一是心理疏導緩解擔憂,二是廣泛閱讀鍛煉身體,三是勞動實踐懂得擔當。
記者:在您看來,近兩個月的線上教學,讓學校教師們都有哪些成長和收獲?
張軍紅:教師的成長首先是團隊的成長,我們學校一直秉承“合作 分享 傳承”的團隊文化理念,教研中提倡“集智教育”。此次,我們依然采取“備課組集體教研、個人分工教學、班級自主管理”的方式,即全體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分工教師精心上課、其他教師專心聽課和專職管理。這種新的教研教學組織方式,既發揮了集體教研的優勢,展現了每位教師的長處,也讓每位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研究教學、網上答疑、管理學生。這樣團隊協作的教研方式和能力在之前的基礎之上又提升了一步,大大提升了我們團隊的工作效率。
其次是教師個人的成長,特殊時期的特殊教學方式 “倒逼”教師豐盈積淀、提升能力,完善自己。第一,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在此次線教學的大潮里,形勢倒逼教師必須進一步學習錄課編輯、在線教學等技術,掌握表達技巧、注意儀態儀表等等。為了鞏固老師們對于教育技術的掌握和提升,我們后期開展了校園微課大賽,從更加專業的角度進一步推進教師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
第二,教育教學資源整合能力和篩選能力的提升。教師要立足實際,篩選信息,整合學科知識,開發屬于自己的原創作品、課程資源。就需要沉心構思,在海量的信息中不斷地摸索。
第三,自我業務能力的提升。用這段相對充裕的時間提升個人的業務素養,如三筆字、朗誦、簡筆畫等基本功的練習,也有說課、反思、案例分析、教學論文、讀書筆記等專業文章的撰寫,總之,居家教學,作為教師不但要“教”,還要“學”。不斷完善,自覺倒逼專業素養自我提升。
張同光:1.網絡下的大數據時代,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會用并用好現代化網絡教學工具。從陌生到熟悉,老師們掌握了一些信息化教學技術,學會了使用信息化教學工具,提升了課件制作以及視頻剪輯水平。
2.整合優秀網絡資源,提高內容質量。以知識點為主題結合書本,教師自創情境為學生授課。在網上、書中查閱大量資料,借鑒人教版、蘇教版教材,觀看優秀教師直播錄播課程,對教材理解更深入。這是一個讓老師們重新回顧,整理思考的過程。
3.把握教材重難點能力提高,微課內容目標更明確、導學單習題更有針對性。在借鑒資料,讓教師在艱難取舍的同時學會自己思考想要編撰的題目,使教師對教材重難點、學生易錯點的把握在不斷精確,并可呈現。
4.“眾人拾柴火焰高”。備課教研突顯教學效率,借鑒經驗,把握教材,解讀難點,對教學的思考從“怎樣讓學生學會”轉變為“怎樣讓學生有興趣去學”。
5.更智慧地輔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解決問題。線上授課是一個自我提高、自我“修煉”的過程,不斷學習,精益求精。通過在線教育,老師們改變了對班級潛能生的看法,糾正了狹義的教育觀。
馬夢陶:本次線上教學是我們面對疫情形勢所需,在這種情況下再多的困難都不能講,教師們經過簡短培訓倉促上陣,才開課時的手忙腳亂、內心煎熬的確讓大家苦不堪言。很多教師真切體驗著在線教學的新鮮,又真切感知著在線教學的不足。而“調整”則成了當時的熱詞!教師要調整設備、調整心態、調整環節、調整思路,不然線上教學的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非??上驳氖俏覀兊睦蠋熖貏e好學,各學科教師都通過學習探索不斷提升線上教學能力。這個非常時期宅家教學,但教師之間的學習分享、交流提升的熱情空前高漲,大家經常會為信息教學解鎖的新功能、線上教學的有效設計、發現的優秀資源興奮不已。我想這兩個月的線上教學對老師們來講,最真切的收獲與成長就是:學習無止境、適應時代、迎接未來!
▲楊安平,高級教師,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鐵鎖關鎮初級中學校長、語文教師,陜西省曹公奇名師工作室成員、高楊杰名校長工作室成員,陜西省第六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2018屆馬云鄉村校長,陜西省教學能手,漢中市學科帶頭人,漢中市三一一人才,漢中名校長。
▲虞先龍,男,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高級教師,商洛市商南縣十里坪鎮九年制學校校長。
▲張軍紅,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有近20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經歷,近10年的學校管理工作經驗。從事過學校教務、后勤、黨務工作,榮獲國家教育部“風范人物”,西安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