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細管理營造有序有力的線上教學
作者:唐李佩 王 波
發布時間:2020-05-06 10:27:0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記者:在開展“停課不停學”期間,作為校長,相比以往的學校管理工作,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莊孝成:對榆林高新四小來說,學校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全體教師從來沒有線上當教學主播的經歷,學校也沒有線上教學管理的經驗,這種教學模式對一線教師和管理者來說,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要立即從零學起,管理者更要早于教師先學習,才能做出教學引導和管理指揮。
馬夢陶:相比以往的學校管理最大挑戰就是人際時空分離,教師對線上教學的學生組織,學校對教師線上教學的有效管理和學生居家學習質量的落實,隔著屏幕總令人感覺不夠踏實。加之我們采用的線上直播教學,另一種層面上也是將教室大門向家長、向社會敞開,孩子在線學習,相當一部分家長會和孩子共同聽講,一是對孩子的督促,同時也清楚了解到學校教師的教學狀態和水平,我們的線上課堂教學能否通過家長的考驗和社會的監督,人民群眾對學校教師隊伍教學能力的充分認可是我們銅川市青年路小學面臨的挑戰。
劉鵬:挑戰來自線上教學教師內驅力如何推動和激勵,如何探索和推廣線上教學的科學方法與優化策略,如何做好線上教學技術應用與平臺支撐。
記者:大規模的線上教學確實給學校帶來一些新問題,貴校如何應對這些新挑戰呢?
莊孝成:在省教育廳發布延期開學“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后,學校立即召開了校長辦公會,研究“停課不停學”的在線教學解決方案,密切關注借鑒全國開學較早、教育發達地區的線上教學模式,尋找到5種在線教學備選方案進行對比研究,最終決定建設“釘釘未來校園”解決方案,這一方案學校沒有任何基礎,但選擇這種方案進行探索,除了可以應對當下疫情防控的“停課不停學”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總結出一套能隨時拿出應對疫情、霧霾、暴風雪等惡劣自然條件下,常態化實施的“停課不停學”解決方案。利用延期開學的這段寶貴時光,加快全體教師在線教學技能的專業成長。
馬夢陶:基于上述的認識,我們在開課前整合學校優秀教師力量,對教師提出明晰具體的要求,一方面加強設備使用培訓,熟練運用直播模式加強師生互動;更重要是強化教研組、年級組集體備課,教師結成互助對子,科學利用網絡優質資源,精心準備每一堂線上教學,保證線上教學不打折扣。同時學校行政人員加入到每個班級群隨時聽課,了解教師線上教學情況,給以及時的跟進指導,最大程度將教學管理落到實處。
劉鵬:我們西安交大韓城學校提出“空中課堂”在線教學三原則:任務驅動、技術支撐、資源整合,制定了科學翔實的教學及糾錯講練方案,讓廣大學生線上知新、線下鞏固,效率倍增。
記者:據了解,一些鄉鎮學校在“停課不停學”開展初期面臨著硬件支撐問題,也受到很高的關注,請您介紹一下貴校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楊安平:我們寧強縣鐵鎖關初級中學,面臨的是在農村網絡硬件條件落后、家長支持嚴重缺失、學生自主學習力差異較大的困境下,如何融合各方智慧和力量,盡力提高在線教學的有效性。
對此,我們首先凝聚共識,通過視頻會議、在線交流等方式,幫助教師、學生、家長轉變認識,克服畏難情緒,明確特殊時期“非?!睂W習的意義,達成共同目標愿景;第二,綜合研判,對疫情發展形勢、上級政策指示、教師信息素養、學生家庭現狀等進行調研、分析,及時調整疫情防控和教學管理策略;第三,精準施策,在學校的統籌引導下,教師各顯神通,因人因需制定教學方案,分級分類實施線上教學,努力讓每位學生都能有課上、學得好;第四,強化督導,學校領導、教學教研部門深入班級跟蹤指導,了解教與學的現狀,幫助解決困惑,同時充分發揮家長的督促指導作用,家校合力,促使網絡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王靜:我所在的禮泉縣城關鎮皇甫小學,是一所基層農村小學,教育理念相對城里的小學來說比較落后,學生的家庭教育意識、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理解、配合,這些問題,在開展停課不停學期間,更加凸顯出來。
如何排除老師的畏難情緒?適應線上教學,讓直播課堂成為教師學習提高的契機,讓老師們在鉆研和琢磨中高質量地完成線上教學。學校第一時間組織網上培訓,學習直播軟件的使用,在全體教師開播之前,校長直播,做了題為《線上教學的優點與不足以及應對策略》的微講座,把線上教學會存在的問題提前和老師們分享,提前排查和解決網絡的問題、電子設備的問題、直播技術的問題,提出線上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帶著問題和思考開始教學實踐。因為準備充分,開播第一課我們做到了,課前預習扎實,軟件使用熟練,課中互動充分,時間把握得當,作業布置、展示講評扎實有效。教研先行,培訓先行,排解了教師的畏難情緒,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線上授課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進行得特別順利。
虞先龍:在開展停課不停學期間,我們商南縣十里坪鎮九年制學校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農村的師生們流量少,沒網絡,手機沒信號,手機卡,沒電腦,不會用,老年機等因素,這就給農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能不能用最少的流量,達到最高的效率?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校長,我首先想到是需要有一個平臺,把所有的教師、學生攏在一起,不能像一盤散沙,最后經過反復商量,用釘釘軟件,建立框架結構,先把教師、家長、學生都融入到這個平臺上來。釘釘這個軟件就像是我們網上的學校,在這上面我們可以對全校師生進行健康上報、召開視頻會議、發公告、做計劃,聽評課、教研活動,直播課堂、專題教育、班會、家長會等在線教學,對沒信號的學生,教師通過打固定電話進行指導學習,對于機子卡和用老年機的學生,通過發短信,指導學生學習,可以說在線上教學使教師的備課力度更大了。為了使線上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每天都要進行在線聽課,反饋,周總結,及時給予肯定,增強教師上課的積極性,使得線上教學有序開展。
記者:這段特殊的經歷,給您在學校管理方面帶來哪些思考?
張同光:2020年春季這場疫情讓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了一次特殊的經歷,并經受了特別的洗禮,也帶來了諸多的思考。在學校管理上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課題:其一,如此嚴重的“突發公眾衛生災難”若發生在正常的教育教學時期,學校如何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學校應急預案一定要經得起實踐檢驗,“應急管理機制”需經政府職能部門指導進行,學校的專業技術人員(校醫、保健教師)應具備專業防疫技術和素養。
其二,教育教學始終將受眾對象、師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涯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始終。第三,加強學生公共衛生管理,內部衛生清潔消毒工作制度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衛生專業機構主動溝通,形成協同機制,為師生健康保駕護航。
肖靜:漢濱小學是一所新建校,根據校情,學校管理有三點思考和行動方向:資源管理方面,包括課程資源、場館建設、功能性區域建設、資金管理等。課程資源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情緒管理、時間管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全球共同體意識等課程可以跨學科教育,與德育活動、班隊會整合,加大教育占比,個人素養教育和社科知識教育應該是未來人才的雙翼。在功能性場館、部室的建設中,因學校建筑面積不足的問題,一直未完全滿足教學需求,通過疫情,這次各行各業云資源的快速建設,學校的空間也可以利用網絡跨越物質界線,實現高質量的共享。在資金管理上,我們應該怎樣規劃?投入哪些教育資源、設施設備才是有價值的,是未來教育所必需的?
教師發展方面。資源共享不僅減輕了學校和教師的錄播壓力,也讓老師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思考;名師共享不僅保證了課程質量,更讓縮小城鄉差距的夢想在一夜之間得到實現。這種類似于OMO商業模式的全時空教學模式,也讓教師的分工方式出現變革,教師不能只當知識的搬運工,骨干教師在未來教育中將得到更全面的發展,成長型教師的發展目標不再單一,未來學校在教師的職業發展和管理上絕不是簡單的用人所長、分層規劃。
學生評價方面。短短的兩個月,從學生、教師、家長對云課堂的不知所措到有序有效,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也有了分化。當我們思考未來教育時,未來社會也已悄悄到來,用分數單一評價的孩子怎樣行走于多元的未來社會,可操作的多元評價需要我們立即行動起來,逐步完善。
郗莉:有三點思考和體會:一種積極的狀態。在學校管理方面,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需要靜下心來,積極思考、積極構建、積極落實、積極實踐、積極反思改進,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
一種合理的站位。這段特殊的經歷,使我再次堅定,學校所有事情的決定及落實,我們需要站在兒童的視角,站在適合師生共生共長的角度去思考、去實踐。
一種耐心的等待。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我真正感受到師生的一種成長。從剛開始的手足無措到充滿欣喜的接觸,從充滿興趣到遇到瓶頸,從堅持不懈到得心應手,每個人都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成長。
王靜:首先,真切地體會到學校管理中要有“預設”。管理者要有前瞻性,做好引領者,為教育教學活動的落實掃清障礙,保障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消除雜音,堅定信心,明確方向。其次,學校管理中要有“生成”。管理者要細心觀察,做好傾聽者、發現者,才能做好“掌舵人”。
馬夢陶:一是充分利用線上教學這一契機,強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提高教師信息化技能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為更好適應已經開始的信息化教育做好全面準備。二是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對教師職業道德和適應、創新能力的檢驗,成為今后我們持續加強師德建設和招聘教師的重要依據。三是學校在重特大社會和自然事件中把握教育契機、獲取和利用教育資源、創新教育形式、發揮教育職能、做出教育貢獻的敏銳性、主動性、有效性需要建立管理者和教師聯動的應對機制。四是在家校結合方面開展更為科學、有效、豐富的嘗試,明確家校教育職責,調動家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家長教育孩子的責任心,真正發揮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莊孝成,榆林高新第四小學校長,特級教師,陜西省首批優秀學科帶頭人、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校本研修優秀團隊負責人,陜西省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專家組成員,榆林市百名行業示范領先人物、課堂教學改革黨員示范崗、課程建設先進個人、榆林高新區數學中心教研組組長。
▲肖靜,女,安康市漢濱區漢濱小學校長,漢濱區人民政府兼職督學,漢濱區第十五屆黨代表、安康市第四屆黨代表,安康市小學德育研究會會長,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陜西省首批鄉村中小學校園長工作坊坊主。曾取得“陜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安康市“支持少先隊工作好校長”,漢濱區“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十佳青年”等稱號。
▲劉鵬,陜西省學科帶頭人,陜西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西安交大韓城學??傂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