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極其特殊而又不平凡的一年,一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陜西省榆林市教育局切實抓好特殊時期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此期間,涌現出了許多優秀負責的老師,而榆林實驗小學語文教師解曉嬌就是其中一員。她扛責在肩,以身作則,用點滴行動詮釋著人民教師的本色和奉獻精神。

抗“疫”不掉隊,引導學生致敬英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接到市教育局和學校的通知以后,作為班主任的解曉嬌第一時間在班級群中向學生和家長宣傳疫情防控信息,讓每位學生和家長堅決做到不串門、不聚會、不聚餐。解曉嬌堅持每天詢問學生們的健康情況,每天調查學生是否接觸過疫區人員,是否去過或途經疫區,有個別家長未回復,解曉嬌會打電話詢問,匯總信息及時上報學校。疫情期間,解曉嬌時刻是待命的狀態——手機不離身、不關機、不靜音,保持暢通;電腦保持待機狀態,她隨時準備錄入信息;中午不睡午覺,晚上不睡太早,隨時等候通知,收發消息,上傳下達,從未有半分拖延。

特殊時期,解曉嬌主動承擔起學生的德育工作。她告訴學生們疫情是一場對生命的考驗,更是對人性的考驗。在舉國危難時刻,總有一些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對于那些馳援武漢的最美逆行者,我們或許不能為他們做什么,但我們卻可以拿起手中的筆用童心繪希望,還能用童聲送祝福,小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向抗“疫”人員傳遞感恩、敬佩之情。在解曉嬌的倡議下,班里的學生紛紛積極參與,有的創編繪畫,有的錄制視頻,還有的譜寫贊歌……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們懂得生活的來之不易,懂得感恩的意義,讀懂大愛的真諦,更明白生命的價值。

護學暖人心,關愛幫扶醫護人員子女

疫情隔離了人們,卻無法隔離關愛。解曉嬌班里有一名學生叫曹雅南,母親任瑞是榆林市第二醫院的一名護士。大年初二那天,任瑞作為榆林第一批醫療援助隊隊員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征程。聽到這個消息,解曉嬌當即聯系到這位家長,表達感動敬佩之情,又詢問孩子是否安頓好。解曉嬌表示自己不能身赴前線,但愿意盡微薄之力,在后方做好保障工作。她建議把孩子送到自己家,由她來輔導功課照料生活。家長聽后十分感動,表示一切都好,請老師放心。作為班主任的解曉嬌也是一名母親,她還是擔憂雅南,通過電話安撫雅南的情緒,鼓勵她自主獨立,雅南說:“解老師,我愿意把媽媽借給他們,我長大了,我可以照顧自己,他們比我更需要媽媽!”聽到雅南的話,解曉嬌熱淚盈眶。

在隨后的日子里,解曉嬌經常采取電話溝通、視頻連線等方式,一對一地指導曹雅南的學習和生活。她針對每一單元習作進行細心地點評、修改,并有效指導雅南開始下一單元的習作,一忙就是兩個多小時……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解曉嬌兩次上門家訪,為雅南送去精心準備的學具禮品,手寫寄語卡片給雅南帶去溫暖的鼓勵和溫馨的祝福,耐心檢查雅南前段時間的語文作業,有針對性地幫扶指導。

解曉嬌和這位學生家長及家人多日交往,了解到醫務工作者種種不為人知的艱辛和難以想象的困難,她感動之余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奮筆疾書,寫下了《驚艷了雙眼,更驚艷了明媚的陽光》,這篇文章贊美了醫護人員逆行出征、剛毅頑強的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線上指導答疑解惑,線下送書傳遞熱愛

網上教學對教師、家長、學生來說是一次考驗,更是一次挑戰。自“停課不停學”活動開展以來,解曉嬌為了讓學生及時學習,她每次都是在前一天通過微信、釘釘等工具詳細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提前熟知第二天的學習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每天早上,她會和學生一起聽課,記錄重難點,然后梳理知識點,針對學習內容在網上布置作業,做到課課檢測,課課跟練,鞏固所學。面對學生及家長的疑惑,她也會耐心講解。晚上8點她開始檢查學生的作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家長,并針對作業質量作出相應的評價。作業批改完成后,又開始第二天的備課……

為了使學生在記憶的黃金期更好地積累國學經典,積淀人文素養,她堅持每天推薦一首古詩詞,讓孩子們背誦,并通過釘釘打卡的方式檢測孩子們的背誦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同時她還會針對每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推薦相關的名著書目,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增加語文知識儲備。一次,有位家長向老師訴苦,說老師推薦的書籍已經賣斷貨了,而家中又沒有網絡無法網購,孩子非常傷心。解曉嬌當即表示,她有書,可以拿給孩子看。晚上,解曉嬌安頓好家中的幼兒,精挑細選了8本書,連夜送到了學生家中,她告訴家長,孩子對書籍如此摯愛,那是一生的財富,老師和家長都有責任呵護好孩子這份愛好,她愿將這些書送給熱愛閱讀的孩子。

事無大小,只有認真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不易。或許解曉嬌沒有沖鋒陷陣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但她卻堅守在屏幕前,盡己所能地呵護著幼小的心靈。她已將規范修煉成一種習慣,把認真內化成一種性格,更讓責任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用實際行動奏響了全民抗“疫”的主旋律。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