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蕊:《窗外》
作者:趙蕊 岐山縣西機學校2020屆八(3)班
發布時間:2020-04-29 09:58:57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大千世界,最讓我戀戀不舍的,便是故鄉的窗外。或細雨隱了深巷;或青苔綠了石板;或西風謝了花殘;都別有一番韻味。
清晨,當窗外還是漫著淺淺的薄霧的時候,便隱隱看見房子里的燈亮了,一盞、兩盞、三盞,漸漸地,仿佛是這燈驅散了薄霧。天亮了,接著便有小孩子跑出來玩了,一陣陣的嬉笑,伴著家長一句句的叮囑,便是我對清晨最深的記憶了。
中午,天色暗沉,不久便“嘀嗒嘀嗒”的落下了雨滴,隨著雨勢增大,屋檐下有了雞蛋般大小的坑,積滿了水,那是我最喜歡傾聽窗外雨聲,細數門前落葉的時候。雨聲越來越大,我的內心卻越來越平靜。窗外的馬路空無一人,不免有些死寂,被風雨吹打著的樹葉搖擺不定,但枝干卻異常堅定,一排排樹木面對風雨的襲擊,無一退縮、無一動搖,或許這便是讓人得以仰視的資本了?雨漸漸停了,樹木也漸漸平靜,恢復了往日的高大,而平日里最得孩子喜愛的野花,卻凋謝了。或許這便是讓歷代文人墨客所稱贊的緣由了?
傍晚,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無比清新,裊裊升起的炊煙,樹木斑駁的影子,燈火通明的屋子……都在訴說著夜的到來。不久,天空就像潑了墨似的漆黑,月亮淺淺地掛在空中,月光淡淡地灑滿村莊,月圓是畫,月殘是詩,可惜這樣美的夜晚,少了如明燈般璀璨的星辰。但或許,真的完美了也會感到一些空蕩,好像人走得太遠就會忘了自己何時出發一般。
其實,無論窗外有怎樣的景色,只要心中晴朗,目光所到之處,皆是溫暖。
(指導教師:見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