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陜西地域文化的動畫專業實踐課程改革研究——以西安工程大學動畫專業為例
作者:燕 耀
發布時間:2020-04-28 15:29: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文章以西安工程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動畫專業——陜西省特色專業、陜西省一流專業培育項目為例,探討突破陜西文化資源儲備豐富、實力雄厚與文化強省建設發展相對滯后、不協調的困境,挖掘陜西豐富的歷史、革命、傳統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等資源,并利用動畫專業的特色優勢盤活這些獨特遺產,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碰撞與交叉融合,從而拓寬陜西文化的推廣渠道與傳承手段,助力陜西文化強省的建設進程。
[關鍵詞]陜西 傳統文化 動畫 交叉融合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研究成果“安塞民間繪畫的動畫活態傳承與數字美術館的設計研究”(項目編號:18YJC760110);陜西省教育廳研究計劃項目研究成果“安塞民間繪畫元素的動畫視覺傳達與推廣研究”(項目編號:18JK0331);西安工程大學教學改革項目研究成果“服務陜西地域文化的‘動畫專業’實踐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編號:19JGYB17)。
依托陜西地區豐富的地域歷史與傳統文化資源,西安工程大學動畫專業緊密圍繞“我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全面展開的戰略部署”意見,并借力校紡織服裝和設計學科群,將動畫專業特色與陜西文化傳承創新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服務陜西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同時為發展有民族特色的原創動畫積累經驗,為繼承和弘揚陜西傳統文化開辟新的道路,助力陜西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的建設進程。
動畫專業實踐教學服務陜西地域文化的研究現狀
通過調研與分析陜西省動畫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對動畫實踐教學服務陜西地域文化的現有成果及不足進行了以下總結與分析。
首先,學生學習自主創作與項目命題之間存在矛盾。以往學生的實踐作品大多以自主創作為主,嚴重抄襲美式、日式風格,違背了弘揚傳統文化的要求。其次,課程目標不夠明確,實踐課程鏈不夠完整,人才培養模式單一。以動畫實踐項目制作為標準的實踐課程,未以服務陜西區域文化為目標,且缺乏完整的實踐課程鏈。實踐課程與項目,實踐與實習,創新與創業等各自授課、形式單一。學生在陜西動畫公司實踐機會少,實踐能力拓展空間不足,實習實訓基地不穩定。最后,學生的文化態度不夠明確,文化使命感和文化自信不足。專業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弘揚陜西傳統文化的使命擔當和文化自信,存在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創新創業興趣不足、創意實現能力缺乏等問題。
動畫專業實踐課程服務陜西地域文化的主要路徑
針對動畫專業實踐教學服務陜西地域文化的現狀與不足,西安工程大學動畫專業實踐課程改革遵循了以下思路和發展途徑。
1.加強師生為地方區域文化服務的意識
在陜西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本著強化動畫專業為區域文化服務的意識,強化在辦學理念中的服務意識和社會價值,找到與動畫專業服務區域文化的供給方向,將開展此項改革變被動為主動,在動畫專業實踐課程的內容設置中最大限度地與陜西區域文化、陜西元素結合起來。
2.形成完整的服務陜西地域文化的實踐課程鏈
在教學法研討中加強對主題的討論,總結和整理在各個實踐環節的問題與解決辦法,吸取同一專業領域的成功經驗,加強與陜西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將“挖掘陜西傳統文化元素”和“講好陜西故事”作為指導學生進行動畫創作的主要目標,并推進動畫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最終實現拓展陜西傳統文化的傳承手段與推廣渠道,以及發展民族特色的中國原創動畫的目標。
3.強化師生為地方區域文化服務的意識
形成具有人才培養定位、科學定位、服務區域定位的省級一流專業辦學特色。將教師和學生的科研積極性未積極地調動起來,找到動畫專業服務區域文化的供給方向,將開展此項改革變被動為主動,在動畫專業實踐課程的內容設置中最大限度地將陜西區域文化、陜西元素結合起來。
4.促進實踐教學實驗實訓平臺建設
讓動畫專業實踐教學走出學校、走向區域文化建設第一線。動畫專業在2017版教學大綱中,設置了課程設計、課程實踐等相關實踐課程,一次性解決緊密結合動畫專業的人才目標,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教學研究、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式,依托信息技術、完善教學手段,將區域資源引入到動畫專業的實踐教學,實現學生在學校學習與到企業獲取實踐經驗、鍛煉操作能力的有機結合,注重培訓學生的社會經驗和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努力搭建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平臺,形成產學研的教學合作平臺,組織師生在陜西區域內的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創作。
5.開拓服務渠道,完成實踐作品
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將國際化標準、國際化師資、國家化管理作為國際化的重點,培養具有高級競爭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完成服務區域的動畫、影視及其交互形態的相關作品。
6.“互聯網+”背景下作品的傳播
在“互聯網+”環境和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基礎上,建立區別于書籍紙質資料的冷傳播式,利用互聯網平臺、手機APP、虛擬博物館、數字美術館等形式大力推廣已經成型的相關作品,使得廣大網絡用戶在移動互聯網中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搜索到與陜西文化相關的動畫、微電影等相關作品,接受并了解到陜西傳統文化的精髓。
以服務陜西地域文化開展人才培養新模式
通過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引導學生樹立文化態度、確立文化使命、增強文化自信,西安工程大學動畫專業實踐課程改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
1.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通過教學實踐,努力實現了專業技能與人才培養共同發展,同時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立足陜西地理位置優勢,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藝術與技術領域的結合創新,發揮新媒體優勢,強化人才實踐能力。強化人才培養地理區位優勢創新,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實現人才輸送與對外交流。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觀念和使命
作為知識的集散地以及文化傳承、創造、交流的中心,高校具有增強駐地社會成員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態度、文化使命、文化自信的責任。西安工程大學動畫專業建設認真履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中的職責使命,高度重視教育和協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資源優化整合提升課程效果
將動畫資源與陜西文化資源進行優化和整合,深入挖掘陜西文化資源與動畫融合的教育理念,提出藝術服務社會的動畫藝術人才培養目標。同時強調陜西文化元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人文內涵與歷史內涵,由此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與鑒賞能力,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創作提供民族文化基礎和藝術感知力。
可示范推廣的經驗
通過實踐課程改革,西安工程大學動畫專業在實踐課程改革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在陜西省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的建設進程中具有可觀的推廣價值和應用潛力。
1.地方資源與特色專業相結合,互為文化支撐
以陜西省級一流專業建設培育點為示范,整合地方的資源與特色專業的優勢,互為教育文化支撐。動畫專業在人才培育、科學研究等方面在省內以及西北地區形成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力,具備了培育省級一流專業的重要基礎。將動畫專業作為示范,整合陜西地方的相關資源進行創新與傳承,互為教育文化支撐。
2.促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新局面
陜西省地方高校與高校開展有關陜西文化的研究工作,探索陜西文化傳承與傳播等重大問題解決的有效途徑和相關機制的建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地方高校的相關專業要強化實踐環節可以利用陜西省相關企業的資源,為企業培養相關人才,進一步實現高校和企業的雙贏局面。
3.推行網絡數字化,保護陜西區域文化
基于網絡終端的陜西區域文化的數字化推廣,結合陜西省一流專業建設培育項目的特色,結合動畫專業就數字化作品、人機交互設計、手機APP、虛擬博物館、數字美術館等途徑傳播陜西文化,對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的保護、修復,便于廣大群眾開展網上查詢、交流、互動等服務。
西安工程大學動畫專業服務陜西地域文化的實踐課程改革研究,是以省級一流專業培育項目動畫實踐課程承擔傳承陜西區域文化為契機,樹立大學生文化自信,形成大學生自覺傳承與弘揚陜西文化,努力形成以文化指導實踐,以課程促文化發展的專業建構模式。對陜西省一流專業建設、動畫實踐教育、陜西文化的推廣與傳播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