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已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個重要導向,思政教育理應借助雙創環境與資源優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適應時代趨勢,實現“思政”與“雙創”素質的協同發展。基于此,本文在簡要闡述“雙創”背景下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可行性的基礎上,系統總結出其現實價值,據此提出了“雙創”帶動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這一方面深化對“雙創”背景下創新思政教育模式重要價值的認識;另一方面為具體的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導,建構起一套適應新時代“雙創”氛圍的思政教學系統。

[關鍵詞]雙創 高校思政教育 教育模式

“雙創”帶動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創新的可行性

1.具有相同的人才培養目標

“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面向的均是在校大學生,立足于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和《“十三五”時期完善高等學校設置工作制度》等文件的要求,培養“德才兼修”的高素質人才,從而在增強學生發展能力、創造良好前途的同時,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具有相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從本質上來說均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拓展其未來發展能力,使其成為一個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水平人才。因此,“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并不沖突,而且“雙創”側重于培養學生之“才”,“思政”側重于培養學生之“德”,“德才”的緊密結合進一步反映了“雙創”教育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創新的可行性。

2.具有共通的人才培養內容

深入分析發現,“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還具有共通的人才培養內容。首先,近年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開展了一系列與高等教育相關的“雙創”活動,包括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賽、“創青春”大賽等,一方面設置有“紅色賽道”或者是“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鼓勵學生策劃和實施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革命老區、紅色基因、革命精神、思想教育相關的項目;另一方面從宏觀上要求各類競賽項目具有“正能量效應”。這充分反映了“雙創”工作中多樣化的思政教育元素。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內容之一便是鼓勵學生樹立高遠目標、昂揚斗志、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創造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輝煌事業,這也具備了“創新、創業”的內涵,充分反映了“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共通性的內容。

3.兩項工作相互促進與發展

“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具有相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共通的教學內容,從而決定了兩項工作必然會相互促進與發展。一是“雙創”宣傳、教育、競賽工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思想性、政治性的元素,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積極的政治觀念素質,通過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切身實踐,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這從根本上決定了“雙創”工作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二是無論思政課堂,還是思政班會、主題講座、專題論壇、校園宣傳活動,均可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養成清晰明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這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認知和參與“雙創”活動,這也反映了雙創帶動思政教育模式創新的可行性。

“雙創”帶動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創新的價值

1.增強思政教育趣味性

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系統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一直以來,高等院校主要是采用思政課堂、常規班會、主題講座、專題論壇、校園宣傳等方式進行思政教育活動,停留在“單向化”的說教上。這或者是導致學生對空洞、抽象的理論產生抵觸情緒,或者是造成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停留在淺層次、初級性層面上,弱化了思政教育效果。“雙創”背景下,高校教師可以通過“雙創”宣傳性、教育性、競賽性活動,融入大量與政策要求、社會實際、學生生活相關的思政內容,促使學生在接受創新創業信息、參與創新創業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塑造積極健康的思想政治觀念。這顯然可以增強思政教育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

2.深化學生的思政內涵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性、政治性、道德性、生活性、情感性素質,涉及海量而深厚的內容,由此被稱為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課程。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局限在教材和政策要求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受教學方法的限制,導致思政教學內容呈現出空洞性、理論性、初級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受教學理念的影響,促使思政教學脫離學生生活狀況乃至于脫離現實社會實際情況,導致授課內容陳舊、落后的問題。高校“雙創”圍繞著創新、創業展開,涉及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各種項目、各類形式,而且每一個活動均秉持著積極性、正能量、實效性原則。“雙創”工作中融入思政元素,顯然可以大大提升思政教育內容的多樣化與生活性,進而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3.發揮思政教育應用價值

從根本上來說,高校思政教育并非是單純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思想、政治、道德、生活、情感修養,本質上則是為了有效地塑造學生外在行為方式,將內在思想、精神、觀念轉化為外在實際行動,成為一個能夠遵守社會法律與倫理道德規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和創造個人事業的優秀人才。常規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僅僅停留在“理論說教”上,無法將思政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導致其缺少“臨門一腳”的終極價值。而“雙創”活動恰恰為思政教育的“實踐轉化”提供了一個重要機遇。高校教師可以借助多樣化的“雙創”競賽活動,尤其是通過“紅色賽道”或者是“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思政內涵,更好地立足于思政知識來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從而將所學習的思政知識付諸實踐。

“雙創”帶動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設計

1.從思政角度來解讀“雙創”項目

創新創業宣傳、教育、競賽活動始終秉持“正能量、正效應”這一基本原則,促使與“雙創”相關的活動均具有了思政層面的要素,從而也具有了思政教育價值。高校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雙創”項目的思政教育內容及其所具有的思政教育價值,展開對雙創項目的思政解讀與教育活動,從而將校內“雙創”活動打造成一個嶄新的思政教育方式。具體來說,高校教師無論是進行雙創宣傳活動,還是進行雙創內涵、價值與意義教育活動,或者是組織學生參與雙創比賽,均可以率先從思想、政治、道德、生活、情感等方面系統解讀“雙創”活動內容,細分每一項思政教育內容及所表現出的現實生活、學習、創業的指導意義,促使學生在認知、了解雙創項目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內容的熏陶,進而提高個人思政修養。

2.立足思政內容實施“雙創”活動

高校“雙創”工作的主體內容便是組織學生參與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賽、“創青春”大賽等各類競賽活動,一方面各類“紅色賽道”或者是“紅色筑夢之旅賽道”本身便是要求學生策劃和實施具有思政思想和內涵的創新創業項目;另一方面其他競賽活動也必須體現出“正能量、正效應”的基本原則。這反映出優秀“雙創”項目離不開思政內涵的支撐和指導,具有思政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基于此,高校教師應立足于思政內容實施“雙創”活動,一是結合雙創項目要求,積極尋找具有良好思政宣傳與教育內涵的創新創業項目,策劃出系統化、實效性的方案,充分體現其思政宣傳與教育價值,而這一過程本身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活動。二是在策劃其他類型雙創項目之后,能夠深入挖掘其思政思想內涵,間接性地反映其思政宣傳與教育價值。這對于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生活、情感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教育意義。

3.結合生活實際拓展“雙創”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教師可以根據“雙創”項目特征,對學生實施通識型、嵌入式、體驗式的思政教育活動。“通識型”思政教育是指通過“雙創”項目來重點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啟發創業意識、挖掘持續創業能力、增進愛崗敬業素質、塑造政治道德修養等。“嵌入式”思政教育是指針對不同的創新創業項目挖掘其常規性或者是實效性的思政思想內涵,或者是體現的創新精神,或者是表現出的拼搏精神,或者是呈現出的敬業精神,或者是表現出的家國意識等,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活動。“體驗式”思政教育是指對于部分優秀項目,可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條件,鼓勵學生將項目付諸實施,從而在執行項目過程中來認知、感受、學習其背后的思政知識內容。

結 語

創新創業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由此也營造出濃厚的校園教學氛圍,而這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相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共通的人才培養內容、相互促進的發展特征,可以增強思政教育趣味性,深化學生的思政內涵,發揮思政教育應用價值,對于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高校教師需要從思政角度來解讀“雙創”項目,立足思政內容實施“雙創”活動,結合生活實際拓展“雙創”思政教育效果,從而在校內雙創教育氛圍中推動思政教育創新工作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李瓊:《創新創業與思政教育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智庫時代》2019年第8期,第138-139頁。

[2]李靖:《雙創課程思政教育的體系架構及理論價值》,《高教學刊》2019年第8期,第36-38頁。

[3]張愛麗:《推進“雙創”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的策略》,《現代農業研究》2019年第3期,第117-118頁。

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