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社會思潮的主要特點,提出了多元社會思潮下高職學生政治素養提升對策,建議把社會思潮納入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主動引導社會思潮的傳播,進一步增強政治教育內容的社會現實性,以抵御社會思潮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應著力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求適合高職學生的社會思潮引領模式。

[關鍵詞]社會思潮 高職學生 多元化 政治素養

課題:本文系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9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新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涵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ZJYB19—359)階段性研究成果。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人文社會科學(教改)研究基金項目《多元社會思潮下高職學生政治素養提升研究》部分成果(項目編號:GJ19109)。

在新階段下,傳播手段越來越多,人們的思想逐漸發生變化。傳統媒介,包括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一些知識分子會通過在報刊、雜志等發表文章的方式,傳播社會思潮。廣播、電視等屬于脫離了“紙質”的傳統媒體,其比報刊、雜志的影響范圍相對較廣。新媒介,包括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時代打開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將社會思潮有效傳播給社會大眾。當前,人們除了接受社會思潮信息之外,也會在互聯網上發表自身對事件的見解,進而形成社會輿論。而社會輿論在傳播中不斷發酵,以此影響人們的思想與行為。

3.受眾普遍性

受眾愈加廣泛,社會思潮的影響力愈大。改革開放之初,教育人士、科研人員等是社會思潮的接受者。如今,普通民眾也成為社會思潮的接受者,同時他們有力推動社會思潮傳播、發展。當前,諸多社會思潮側重于關于社會焦點,并為民眾答疑解惑,滿足民眾心理訴求,在眾多民眾的參與下,社會思潮生命力越來越旺盛。

多元社會思潮下高職學生政治素養提升對策

1.把社會思潮納入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主動引導社會思潮的傳播

社會思潮使得高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備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做好政治教育工作,強化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同的社會思潮有其發展的源泉。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抽絲剝繭,讓學生認識到社會思潮的本質,提高學生對社會思潮判斷能力,避免被不良社會思潮所欺騙。我國共有14億人口、56 個民族,當人民群眾認同主流價值觀時,國家發展將會加快,有利于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系統地為學生講解社會思潮,同時以社會現實為教育資料,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不同學生對社會思潮的關注點、理解能力等存在差異。若是教師不考慮學生實際發展情況與學生對社會思潮教育需求,無疑使得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教育工作。從較少關注社會思潮的學生角度來講,教師有必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選取社會熱議的焦點事件,激發學生探索社會思潮的欲望。與此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科學滲透社會思潮,并以提問為教學方式,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從對社會思潮理解能力不高的學生角度來講,教師有必要例舉淺顯易懂的案例,逐步啟發學生思想。從關注社會思潮的學生角度來講,教師需要進行深度教學,為學生剖析社會思潮出現的背景、原因等,幫助學生掌握社會思潮的來龍去脈。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可以把社會思潮評析等納入選修課之中,讓更多的學生接受社會思潮教育,以此啟迪學生人生。總而言之,高職院校需要投入一定的教學精力,構建完善的社會思潮教育體系,并調整教學模式,確保教育模式的適用性。

2.增強政治教育內容的社會現實性,抵御社會思潮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

(1)用歷史發展的視角解析社會現實,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當今時代儼然正在發生變化,政治思想隨之而變。為提高政治教育水平,教師要以社會發展現實為政治教育依據,確保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增強學生靈活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政治教育工作除了關注于社會現實之外,也要把握歷史,以此保證學生全面地了解我國政治。在針對當下新出現的政治思想方面,教師要以歷史與當下發展情況研究政治思想,以歷史為政治教育資料讓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政治思想,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指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新政治思想。與此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預測政治思想發展趨勢,鍛煉學生思維。

(2)用歷史發展的視角解析社會思潮,抵御其對政治教育的消解。當前,我國學生所接受的社會思潮中夾雜著西方社會思潮。我國與西方國家文化土壤不同,所孕育的社會思潮也不同。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教師需要把西方發展現實與歷史融入到教育內容之中,并讓學生根據西方社會思潮產生的背景分析其本質。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縱向剖析,橫向對比的方式深入地研究社會思潮,把握社會思潮時代脈搏,認知社會思潮所涵蓋價值觀念、政治觀念。另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社會現實教育,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保證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3.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求適合高職學生的社會思潮引領模式

(1)強調注重學生在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一方面,立足學生現實生活。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有必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現實生活狀態。若是學生存在苦惱、困惑、生活學習壓力等,就需要教師注重進行信念教育,以政治教育資料科學地引導學生,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決心,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提高政治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促進學生政治思想覺醒。當教師能夠促進學生政治思想覺醒時,學生將會增大自身格局,避免受到狹隘政治觀念的影響,并注重堅守價值底線,降低做出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情。與此同時,學生會更加自覺地維護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敢于做時代的弄潮兒。

(2)優化傳統政治教育模式。伴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互聯網+教育”模式得到了教育人士廣泛關注。實踐研究表明,“互聯網+教育”模式能夠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感官,加快學生理解知識的速度,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地應用“互聯網+教育”模式開展政治教育。比如,教師可以在網絡教育平臺上進行直播講課;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等,加強師生政治教育互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舉辦以社會思潮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辯論當代社會思潮,加深學生對社會思潮印象。為提高教育實踐活動發展水平,教師需要有效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流程開展活動。

(3)構建政治教育的大格局。教師是政治思想的傳播者,承擔著提高學生政治素養的責任。教師要想保證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思潮,勢必要構建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完善政治教育內容,剖析政治教育本質,以此為學生打造精彩的政治教育課堂。與此同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視滲透政治思想,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政治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政治思想。另外,高校可以通過成立政治教育監督與管理小組的方法,規范教師政治教育行為。同時小組跟蹤調查學生政治行為,監控學生在互聯網上的言論,并把最終結果反饋給教師,幫助教師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當代高職學生所處的年代與以往不同。尤其是在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背景之下,學生受到了西方思潮影響。由于部分西方思潮因被人惡意加工處理,學生固有的政治觀受到沖擊。政治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推動力。若是一個國家缺乏正確的政治觀為指引,會影響民族砥礪前進的決心。基于此,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科學地引導學生接受政治教育,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以此為社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馬超、任玥:《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評〈當代社會思潮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年第34卷第4期。

[2]鐘華倩、姚宜之、崔康、劉昭:《互聯網時代流行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新西部》2019年第21期,第134-164頁。

[3]李玉飛:《自媒體背景下高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智庫時代》2019年第30期,第69-71頁。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