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作者:楊玉瓊
發布時間:2020-04-23 11:33: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整個社會對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為了適應教育發展趨勢,幾乎所有學科都著重強調著“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手段,也是新課程標準對現代課堂常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筆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探究式學習進行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感悟。
一、創設思考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在教學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的多媒體畫面等,都能為學生創設很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從而能讓他們帶著積極的情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根據教材,設計好相應的生活情境,然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讓他們自己去弄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這樣會比我們“死搬硬套”要強很多。
在教學四年級數學“3的倍數”一課時,筆者創設了這樣一個游戲情境:我請班里四個小組長到黑板上寫出幾個較大的數字,然后我跟全班同學來比一比,看看誰能最先判斷出這些數哪一個能被3整除。我的話音剛落,孩子們就迅速地在練習本上計算起來,有幾個“小滑頭”還偷偷地拿出計算器。但是,他們的速度怎么都沒有老師快??粗鴮W生驚奇又佩服的眼神,我故作神秘問:“你們想不想變成像老師這樣的‘神算子’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想!”然后,我便自然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了。這樣,本來枯燥的課堂就變得生機盎然。
二、多維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組內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彼此合作越來越默契,效果也越來越明顯。當學生體驗到合作所帶來的成功和收獲時,課堂上也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合作,由此,課堂上也會生成很多精彩而生動的教學情景。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合作探究路徑:先讓學生猜一猜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一個什么圖形,因為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新課,所以學生受書本知識的干涉,都異口同聲說“展開的圖是一個長方形”。我拿出一個表面被彩色紙片包好的圓柱體,然后從斜面展開,而不是沿著一條高展開問:“同學們,你們看看這是一個什么形狀呢?”學生一看,都傻了眼,它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我讓他們拿出自己的學具,沿著不同的線展開,得到的圖形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此基礎上我讓他們求出面積,同學們有的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公式求出側面積,有的通過轉化求出側面積。這樣的課堂,比單純的說教強太多了,因為這是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學習到的。
又如,教學“用乘法口訣求商”一課時,如何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到計算除法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筆者以前是通過自己講解15分鐘,直接教給學生求商的方法,學生花25分鐘反復做練習,他們也能掌握新授的知識。但是通過不斷的業務學習,我明白了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考,運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為此,我對教學時間重新進行分配,讓學生自主探究20分鐘,交流5分鐘,老師總結8分鐘,學生做練習7分鐘。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對各種算法的比較,他們一致認為運用“乘法口訣求商”是最好的方法,不知不覺中我也把新課的教學任務完成了。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才能實現效率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采用探究學習的方式,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班級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件愉快的事情,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他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讓學生達到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東坎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