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劇是把語文教學內容加以藝術改編,并輔助音樂和美術的一種準舞臺表演形式,它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鮮明的時代性,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還能夠強化學生個人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一、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1.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當前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舊以講授為主,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還沒有完全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上互動的機會就很少,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為了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將文本改編為課本劇,分角色演繹文本內容,學生在改編劇本時,必然會對文本、人物形象、矛盾沖突、事件場景等進行藝術加工,這樣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為現在的主動表演,而且在表演中能夠有新的收獲。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本劇教學寓教于樂的方式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為在嬉笑怒罵中對學生進行教育比簡單說教效果要好。課本劇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學生在編寫劇本時,必然要用藝術性的對白,這樣就能鍛煉寫作能力。課本劇既能夠加強生生、師生間的團結協作,又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

3.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優良品德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在改編劇本時,必然會與其他同學相互協作,利用網絡共同完成,在舞臺表演時,也會分工明確。這樣就能在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培養他們的良好素養,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共鳴。例如,在講授《皇帝的新裝》時,學生以皇帝游街為主線進行表演,中間穿插大臣的兩次參觀,在表演中學生能夠很好地表現皇帝的窮奢極欲和愛慕虛榮,并將大臣的虛偽、愚蠢表現得淋漓盡致,劇中只有小孩子敢說實話。通過演出,每個學生深有感觸:做人要心地純潔和善良,莫要為了虛榮而自欺欺人。

4.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小學生的身心正處于發育階段,他們自我表現欲很強,課本劇則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學生可以自由表演,張揚個性。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并充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培養他們的潛能和興趣,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的彰顯和發展。

二、課本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借助課本劇將靜態閱讀變為動態表演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角色,以學生為本,借助課本劇,將原來靜態的閱讀轉變為動態表演,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種,即興表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文本人物、事件組織學生即興表演,尤其是詩歌或散文詩,這些文體多以對話形式完成,教師可以通過即興表演加深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就會自覺地加入語文教學活動中。比如,在講授新人教版《爸爸的花落了》時,我扮演爸爸,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的表演角色,在與學生的即興表演中,學生和我把父女的深厚感情體現在聲情并茂的語言中,獲得了極好的效果,升華了作品的思想,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聲的。第二種,即興延伸。在課本劇教學中,如果遇到有場景、有人物、有故事情節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根據文本線索拓展思維,即興延伸表演。例如,表演《長歌行(漢樂府)》時,我讓學生根據文章情節進行了延伸,班長即興賦詩一首,提醒大家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不要迷戀網絡。由此可見,這種即興延伸有著很好的教育意義。

2.在表演中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在舞臺表演中,學生要善于抓住劇本人物動作、語言、行為和神態等,以詩歌朗誦、大合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這種開放式課堂教學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夠加深他們對教材的理解,還能夠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能夠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學習氛圍,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學生通過改編課本劇,能夠充分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征,通過扮演角色能夠熟練掌握文章內容。因此,課本劇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豐鎮中心小學